秀才相當現在什麼學歷?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答案説出你不信
在古代,秀才就是第一次中榜,也就是通過縣州級別的考試。第二次中榜,就是通過省級別考試,被稱為舉人,再被選拔成進士,參加殿試,經過皇帝考核的前三名,就是狀元,探花和榜眼。
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是古代人認為人生的兩大喜事。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只要是中了舉人以上,就會被鄉里鄉親們捧得高高在上,有的當官,有的當縣令,有的甚至當上了駙馬爺,唯獨秀才不招待見,被戲稱為“酸秀才”。古代讀書人的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秀才,舉人,進士,探花,榜眼,狀元。
那麼問題來了,秀才放在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
説起秀才,我們就會想起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呂秀才後來是户部侍郎,只是在秀才這個階級呆久了,被大家怠慢了。
我們來了解在秀才這個名詞的來歷吧!最先提及秀才的,是《管子》。裏面説秀才是才之秀者。秀才在古代只是學位的象徵,沒有什麼附加價值,本身的權力跟普通老百姓一樣,因為在古代,只有舉人以上才能被賦予官職的。
在古代,秀才是要考幾次才能達到,不同地方要求不同,一般都是要考三次,且三次全中才能被稱為秀才,不過可以積累,不限制考的次數,中了一次以上的,被稱為童生。
秀才考試的範圍主要是在《論語》《孟子》《詩經》《禮記》《左傳》,全部加在一起,有五十萬字左右,而且都是文言文。
現在的初中生和小學生,是不可能看這麼多字的。
秀才考試不是每年都有,一般是一年半考一次,不限制年齡,老的來考,少的也來考,而且錄取的人數很少,小的縣城二十多個名額,大的縣城五十多個名額,按照這個比例,秀才得錄取率比一本還要低。
所以説,秀才相當於現在的本科學歷。你還敢説秀才是“酸秀才”嗎?
在古代,人們爭先恐後的去考秀才,不僅僅是因為秀才是科舉考試的第一步。而且秀才還有一些福利,古代讀書人的位置是很高的,特別是在宋朝,對百姓蓋房子的高度,是有明文規定的,秀才家可以建高三寸。此外,秀才還能免去徭役,見到縣令還可以不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