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知乎日報:私營企業裁員而不是減薪是更好的選擇嗎?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經典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的微觀基礎:非摩擦性失業何以存在。一般來説,當經濟形勢不好時,企業因為需求不足而縮減產量,從而對各種生產要素的需求水平下滑,各種生產要素的價格應該下降以使市場出清。因此,勞動作為一項重要的生產要素,只需要降低價格,就不存在非摩擦性失業,無論工資有多低,勞動力總能找到工作,獲得收入。

  然而,現實中我們觀察到,工資是具有剛性的,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工資在上升,但形勢不好的時候工資並沒有顯著下降,企業通過裁員而非減薪的方式來最大化其利潤,於是存在失業。

  這個問題是宏觀經濟學家長期以來在研究的問題:為什麼減薪對於企業來説這麼難?經濟學家找到了一些解釋,其中包括:

  效率工資:企業通過提供高於均衡水平的工資來提升員工跳槽的機會成本,使得員工忠實於本公司。高於均衡水平的工資能夠使得被僱傭的員工努力工作以避免被炒魷魚,因為,老闆總可以告訴他們“你不想幹有的是人想幹”。但這樣做增加了企業的支出,使得企業無法因此僱傭所有想在本公司找工作的員工。

  工會:員工結成工會以高度組織化的方式提升自己的 Bargaining Power(知乎日報注:議價能力),以分到更多剩餘。此時,加入工會的勞工因為工會的統一組織而獲得一個高於均衡水平的工資,但同時沒有加入工會的勞工會因此失業。

  最低工資法:企業不是不想減薪,而是減薪非法。

  長期勞動合同:由於員工的工資合同的期限結構較長,所以企業無法根據短期內發生的問題改變薪酬。當經濟形勢不好時,他們只能縮減新招入的員工數量以最大化其利益。

  當然,解釋還有很多,但事實上這些解釋都沒有特別令人滿意。以第三個為例,如果真的是因為最低工資法,那麼我們應該可以觀察到,當經濟形勢不好時工資水平應該停留在最低工資法要求的工資水平上。然而我們觀察不到這些。

  這裏説一個在我看來更令人信服的解釋,文章的作者是諾獎得主阿克洛夫和現任美聯儲主席耶倫這老兩口。他們在一篇 1988 年的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叫做“公平 - 努力假説”的概念。這個概念和效率工資假説有異曲同工之處,基本邏輯是這樣的:

  首先,工資是以勞動時間為單位結算的,但產出是勞動時間和每單位勞動時間勞工付出的努力的函數。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努力程度這個東西既難以觀測又難以量化,此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了委託代理問題,即契約簽訂後的信息不對稱。誠然,很多工作中工資是與績效掛鈎的,比如做銷售可以拿提成,但是很多工作並不是這樣。舉個例子,NBA 球員打球是否努力,隻影響他下一份合同,在這一份合同中,他怎麼打,努力或偷懶,都可以拿到錢。

  然後,員工在簽訂合同之後,是否努力工作,在努力程度難以被管理者捕捉到的情況下完全出於自己的自覺。效率工資假説的基礎是,不努力的員工有一定概率會被抓到,因為這個被抓到的概率非常低但為正,過高的工資實際上形成了對員工的一種威懾,如果你不幸被抓到了,你將失去一份高於你真實能力決定的邊際生產率的工資水平。

  但是,如果這個概率是 0 呢?是不是員工就一定不努力呢?這才是“公平 - 努力假説”所敍述的故事。公平努力假説借鑑了前景理論的“參照依賴”的觀點,認為在每一個員工心中都存在着一個公平工資水平。這個邏輯與 Kahneman 和 Thaler 他們的研究一致,具體可以查閲我的另一個答案:在進貨價格上漲後,如果商店主將該商品的存貨(未漲價之前進的貨)也漲價賣出,你認為是合理的嗎? - 陳茁的回答。這個邏輯很簡單,雨天出租車漲價,從經濟學的觀點看是天經地義的,但對很多人來説是不可接受的,因為這透露出出租車司機不“道德”。在勞動市場上,同理,如果企業給的工資低於勞工心中的“公平工資”,通俗點兒説,勞工就會覺得自己在血汗工廠中工作,老闆並沒有疼愛、體恤自己的員工,因此員工也就不再盡全力工作。

  阿克洛夫夫婦的看法是,高於均衡水平的工資其實是僱傭方“送給”員工的禮物,這個禮物使得實際工資高於員工認為的公平工資。員工並不是像效率工資假説中所預測的因為害怕而努力,而是因為感恩這種正面情感而努力。

  用文章中的模型語言來説,假定努力水平是

  ,工資是

  ,而公平工資是

  ,那麼

  。

  也就是説,如果均衡工資高於公平工資,那麼員工付出全力,如果均衡工資低於公平工資,員工只付出較低的努力水平。

  在很多反映舊社會商人的影視作品裏面,我們時常可以發現僱主和員工之間的關係並不像馬克思所説的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僱主温情地關照夥計,主動幫助夥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夥計因為感恩而死心塌地地為僱主賣命。這種關係並非只在市場中存在,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和段鵬。這種關係在所有人完全自利的世界中不可能存在,它是深植於人類心中的道德感或者文化傳統中的道德意識決定的。社會學一般認為,這種現象是一種社會交換,社會交換區別於“交易”的關鍵在於,財富並不是唯一的交換媒介。

  在這個模型中,勞工的邊際生產率和公平工資水平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根據經典的經濟學理論,工資等於邊際生產率。因此,如果邊際生產率高於公平工資水平,那麼市場就可以出清,勞動定價正是勞動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交點,而勞工全力工作。然而,當經濟形勢不好時,勞工的邊際生產率下降,如果一旦低於公平工資水平,那麼企業就必須在“員工拿低工資怨聲載道地磨洋工”和“裁員使得剩下的員工士氣高昂地工作”之間權衡取捨。如果後者對於企業來説更好,那麼裁員就是一個比減薪更有效率的選擇。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