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墓
梁啓超過世後和他的兩位夫人以及他的弟弟和三個兒子一起葬他的家族墓園中,這個墓園總佔地面積為1.8公頃,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梁啓超墓位於我國北京市北京植物園旁的松柏區內,這個墓園由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也就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設計,整個墓園給人一種和諧的感覺。
梁啓超墓地的照片
在這座墓園中除了梁啓超,埋葬的還有他的兩位夫人以及他的兒子和他的弟弟。
整座墓園北面平台上葬的是梁啓超和他的夫人李惠仙,這座墓是長方形的,高1.08米,寬2.75米,長4.52米。在梁李二人合葬墓的旁邊有一塊卧碑,碑上題字“母親樹”這是為了紀念梁啓超的第二位夫人王桂荃而建立的。在平台外面的柏樹林中有梁啓超的弟弟梁啓雄的墓碑,在梁啓雄墓地的西側依次是梁啓超的兒子梁思忠以及女兒梁思莊的墓地。
梁啓超英年早逝,在5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但他對我國晚清時期思想界和文化界的影響依然是很深遠的,所以梁啓超的墓地一直以來都受到了我國各界的廣泛關注,再加上樑啓超的墓園是由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親自設計監造的,所以梁啓超的墓地除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之外,它在我國建築史上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梁啓超在我國晚清的文化史和思想史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他對我國曆史有很有影響,所以從古至今來梁啓超的墓地祭奠的遊客和文化名人有很多。
梁啓超的新聞思想
清朝末期,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就是梁啓超。梁啓超年僅十六歲,便已經成為了廣東鄉試的舉人,隨後跟隨當時極富盛名的大學者,也是偉大的政治家康有為學習。梁啓超在之後創辦的各種新聞社所傳播的思想,有很多都是從康有為身上學來的。
梁啓超
字1895年開始,到1922年截至,梁啓超在新聞傳播的事業上,一共奮鬥了二十七年。他親力親為和主版報紙雜誌,而這些報紙雜誌上的文字更是達到了一千四百多萬字,每天嘔心瀝血,執筆親寫近三千字,是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
在這些新聞雜誌當中,梁啓超所表達出來的思想主要是愛國救國,傳播新思想新道德,喚醒國民沉睡的思想,讓國民以及國家領導人去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從而強國富民,擺脱國家所面臨的危機,走上強國道路。
此外,梁啓超傳播新聞報紙都要遵守四個原則,第一,要有創辦宗旨,那就是以國民利益為目的。第二,傳播的思想必須要正,並且要先進。第三,新聞材料必須豐富。第四就是報道新聞事件以及新出現的思想必須要快速。
梁啓超在新聞雜誌中所報道的思想更是涉及政治方面,每天都有很多與政治相關的報道,不論是國內的還是西方的,任何政治事件都會有所報道,從而拓寬國民的眼界,讓更多的人去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
梁啓超的妻子
在我國晚清時期有一著名的學者,他就是梁啓超,梁啓超的人生是極具傳奇色彩的,他改變了我國的封建思想,他為我國的新文化的產生起了推動作用。對於梁啓超這樣一位著名的學者人們除了想要了解他本身,對他的家庭情況也是很感興趣的,歷史上記載梁啓超曾有兩任夫人,其中較為著名的就是梁啓超的第二位夫人王桂荃,這位王夫人為梁啓超生下了六個孩子。梁啓超的另一位夫人名叫李惠仙。
梁啓超照片
梁啓超在17歲的時候就考中了舉人,他和主考官的堂妹李惠仙相戀結婚。李惠仙比梁啓超大四歲,她在和梁啓超結婚的時候從家裏帶了兩個丫鬟一個叫阿好,一個就是梁啓超的第二任夫人王桂荃,王桂荃由於性格好脾氣好所以深受梁氏夫婦的喜愛。梁啓超的夫人李惠仙在為梁啓超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後身體變得逐漸虛弱,所以李惠仙幫梁啓超納王桂荃為妾。王桂荃成為梁啓超的側室後為他生下了六個子女,王桂荃一直為梁啓超一家任勞任怨不辭辛苦,梁啓超的孩子們都稱呼王桂荃為娘,稱李惠仙為媽,後來在1968年的時候她與世長辭,去世時享年85。
梁啓超的一生可以説是極其成功的,他不僅在事業上很成功,而且他還有一個温暖的家庭,他的兩位夫人都是很不尋常的女性。俗話説“才子配佳人”,梁啓超是我國曆史上難得的才子,他的兩位夫人李惠仙和王桂荃也都是温柔,秉性良好,善良,識大體的優秀女性。
梁啓超後人
梁啓超石像照
梁啓超一共有兩位妻子,分別是李蕙仙和王桂荃。而李蕙仙為梁啓超生育了三個子女,王桂荃則為梁啓超生育了六個子女。所以,梁啓超一共有九個子女,依照年齡從大到小,分別是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思達、思懿、思寧、思禮。其中思順、思成、思莊是李蕙仙所生,其餘六個均是王桂荃所生。
梁啓超長女梁思順是一位詩詞研究專家,由於梁思順的文字功底很好,所以梁啓超讓梁思順長期擔任自己的助手。梁思順為梁啓超分擔了很多的工作,並且在梁啓超逝世後,將梁啓超生前的很多信件收集整理起來,後來成為了《梁啓超年譜長編》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長子梁思成則是一名建築學家,在1915年便進入了清華學堂學習,功課名列前茅,在1923年與林徽因一同到美國留學,最終兩人終成眷屬。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梁思成用英文為外國讀者詳細地解讀了一本《中國建築史圖》,為中國建築開拓道路。此外,梁思成與自己的弟弟梁思永、梁思禮都成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一門三院士,為中國的進步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梁啓超代表作
梁啓超是我國近代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不僅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文學泰斗,留下了多部作品,以勉勵後世之人努力學習。梁啓超除了在有生之年留下諸多著作,還曾經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説界革命”。由於其號為飲冰子,因此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啓超畫像
《少年中國説》是梁啓超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是當時發表於《清議報》上的一篇著名文章。寫於戊戌變法失敗後的1900年,此文主要歌頌了中國少年的朝氣蓬勃,同時寄託了了自身熱切希望在封建統治下的中國能夠出現“少年中國”,肩負起建設中國的重任,激勵振奮人民的精神;希望以此來改變國人當時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變法通議》是梁啓超思想的主要著作,也是近代很系統的宣揚維新變法主張,在文中他論證了中國社會必須要改良變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是當時維新變法時期宣傳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幟。《變法通議》這一著作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受到了很多愛國人士的追捧,也大大增強了梁啓超的名望。
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是梁啓超以及其著作對當代還是有着深遠的影響,而他的故居和飲冰書齋已經成為人們瞭解清末時期政治思想的重要載體。作為一代名流,梁啓超的諸多建樹、才能光彩紛呈,他無疑是中國近代最優秀的思想家、宣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