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歷史上第二得分後衞。
NBA 史上,純技術(skill set)最完整的球員之一。
也可能是最勤奮的球員之一。
NBA 史上,最爭強好勝的球員之一。比賽強度(intensity)和堅韌度,最強之一。
也是最強的個人攻擊手之一。
以上之一,可以限定為“在此方面可與他相比者不超過五人”。
願意的時候,可以是聯盟最好的 1、2 號位對位防守者(2000-2002,2008)。
曾經是聯盟最好的面筐攻擊手(2001-2003)。
歷史上最好的中位 mid-post 背身攻擊手之一。
2005-08 實際上的 NBA 對比賽影響力第一人——也可以説是最強球員。
其優點和缺點,都集中在一點:
爭強好勝到變態的偏執,導致他成為:
A 可能是 NBA 史上超級巨星裏投籃選擇最成問題的傢伙。
B 可能是 NBA 史上最好的“高難度投籃得手者”tough shot maker。
最體現他能力的比賽,不是對猛龍 81 分,不是對小牛三節 62 分,不是對太陽的雙絕殺。
而是:
2009 年西部半決賽第二場,對火箭的 27 投 16 中 40 分。
那場比賽,巴蒂爾和阿泰斯特對付科比,就像是象棋對局。科比的每個無球移動,巴蒂爾都在亦步亦趨。不是在拼技巧,而是在鬥腦力。攻防的細節都幾近完美。巴蒂爾根本沒給科比留出空隙。
但科比還是投得進,許多對其他人而言,根本不是機會的球,他就是投得進。
在“給自己製造合理的投籃機會”方面,有許多人可以和科比比肩甚至超過他。
但“明明不是合理的投籃機會但依然能夠果斷射進,而且持續一段時間”方面,NBA 歷史上,科比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查看知乎原文(350 條討論)
一世英名的科比算不算是晚景淒涼?
張佳瑋,公眾號: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想談論晚景淒涼……嗎?
喬治 - 麥肯統治 NBA 一個時代,五個總冠軍在手,傷重退役,全身碎骨,葬禮錢是鯊魚掏的。
奧斯卡 - 羅伯遜在皇家隊呼風喚雨,到雄鹿給天鈎打下手,晚年到處不受人歡迎,孤僻到隊友説他願意和毒蛇逛街。
摩西 - 馬龍在 1978-1983 是實際的 NBA 第一人,三個常規賽 MVP 一個總決賽 MVP1983 年帶隊奪冠無數個籃板王,最後五年 NBA 生涯就是到處蹭飯吃打替補,而且現在排超級巨星大家都遺忘他。
張伯倫職業生涯最後幾年,為了冠軍大業,曾經場均 50 分的魔鬼變成場均投籃不到 10 次的防守藍領,結果最後四年被裏德和天鈎按了幾次,只有 1972 年如願奪冠。
伯德 1989 年後背傷,比賽半打半不打,每次認真打比賽都得去醫院打牽引。
看過喬丹在奇才那幾年球的人,都知道那對他恐怖的自尊而言是多大的侮辱。
大夢一世英雄,晚年被火箭扔去了猛龍,撂倒到老。
卡爾 - 馬龍在爵士做了一世英雄,最後在湖人不明不白的退役,冠軍沒撈到。
巴克利縱橫天下,最後一次受傷倒下後再未重回賽場。
鯊魚巔峯期是史上第一統治力巨獸,結果晚年邁阿密、鳳凰城、克里夫蘭、波士頓四處奔走,到處被砍。
這些名字已經夠輝煌了。
其他的呢?喬治 - 格文四屆得分王,最後被馬刺送走,在芝加哥見證喬丹成長後,去意大利打球了。
內爾 - 約翰斯頓曾經是 50 年代中期第一得分怪,被拉塞爾打爆後黯然夕陽西下了。
伯納德 - 金最後的願望是還差 350 分好刷滿二萬分,結果華盛頓都不給他機會把他逼退役了。
還要我繼續列下去嗎?
就説大家記憶中的。
KG、AI、納什、麥蒂這幾位,到老來如何摧折自己,當年的球迷都看在眼裏的。
事實是:NBA 就是這樣。能夠在生涯巔峯,尊嚴退役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晚景淒涼。
科比,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談不上多慘淡。如果有人覺得他慘淡,那麼:A 看球少。B 純科比球迷,“別人受多少委屈我不管,我們科比不能吃這個虧”。
在天頂退役的,也有,少。
1969 年拉塞爾拿下十三年第十一個戒指後立刻退役,是一個;1998 年喬丹在第六個冠軍到手後撤下,是一個。2003 年大衞 - 羅賓遜拿到第二個戒指後退役,是一個。1962 年庫西運球結束自己職業生涯拿到戒指走人,是一個。
其他,真是少而又少。
哪怕是魔術師 1991 年在巔峯期因為 HIV 退役,到老來還是想復出一下,結果 1996 年也不算愉快。
NBA 本來就是戰場,不是頒獎舞台。科比如今這樣,並不比其他人更糟糕。
而且,這事兒我願意重申一百萬次:科比 - 布萊恩特如今的一切,都是 he earns it, he deserves it。這條路是他自己選的。
科比 - 布萊恩特的性格造就了他的高峯與低谷。他的執拗、好勝、偏執、在意細節、某種程度上的孤僻,使他成為了 NBA 史上訓練最勤苦、最頑強的球員之一,是這種性格使他成長為 NBA 最好的球員之一,是這種性格使他成為 2000-02 三個總冠軍的二當家,是這種性格使他熬過了低谷,在 2008-10 季拿到了總冠軍。
與此同時,也是這種性格,使他和鯊魚失和,是這種性格使他無法成為一個更好的隊友,是這種性格使他在晚年的執拗,無法成為一個“大家都願意來和他打球”的吸鐵石。
就像他那些進攻選擇。是他的性格使他的許多投籃選擇不合理,但也是他的性格使得他投得進那些高難度投籃。瑕瑜互見。
如果不是他這樣的執拗性格,也許早就在巔峯期退役了,但也許同樣,如果不是他這個執拗性格,他根本無法在 NBA 鏖戰這麼久。
所以他這個結局是他自己選的,求仁得仁,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