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登上歷史舞台 陳橋兵變是誰發動的

陳橋兵變是誰發動的

公元960年,在陳橋驛這個地方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兵變,這就是陳橋兵變。這次兵變標誌着趙匡胤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也標誌了宋王朝登上時代的最前沿。那麼陳橋兵變是誰發動的呢?這個人就是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就是趙匡胤發動的。

趙匡胤畫像

有人對此持懷疑的態度,因為他們認為趙匡胤是被迫的。但歷史中的明眼人都知道陳橋兵變就是趙匡胤一手策劃的。此時的後周君主是一位7歲的小皇帝,由符皇后代為管理。於是趙匡胤就產生了自己取而代之的想法,隨後趙匡胤自己便親手策劃了陳橋兵變。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的過程大致如下:趙匡胤先用計讓自己擁有了調動全國兵馬的權力,然後自己帶着一大批軍隊準備去抵禦遼軍;當大軍走到一個叫陳橋驛的地方的時候,大軍便駐紮不前。隨後趙匡胤便暗中指使自己的部下在軍中散步謠言,讓那些人認為自己的利益或者生命受到了損害,於是便一股腦兒決定擁戴趙匡胤稱帝。此時的趙匡胤已經知道自己的計劃成功了,陳橋兵變已經箭在弦上。但他自己確是假裝喝醉酒。當自己的屬下把早已準備好的黃袍披在身上;然後他在半推半就之中接受屬下的建議,榮登九五。

陳橋兵變是誰發動的這個問題沒有任何爭議,這場事變是趙匡胤策劃的,在趙匡胤策劃下,中國再一次改朝換代,卻沒有經歷流血戰爭。這便是陳橋兵變是誰發動的內容了。

陳橋兵變時間

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有名的事件,通過此次兵變趙匡胤邁向人生的巔峯,但陳橋兵變時間卻鮮有人知。

趙匡義畫像

陳橋兵變時間在公元960年2月3號,也就是當時的大年初三。在這個本是全國慶祝新年的時候,後周王朝卻開心不起來。在大年初一,邊境傳來遼軍大軍壓境的消息,宰相範質在不明真偽的情況下,派遣趙匡胤領軍前去抵禦遼軍。但是趙匡胤卻推辭了,理由是兵少將寡。不得已範質把軍權交給了趙匡胤,這時趙匡胤才領軍出發。

公元960年2月3號,即大年初三,趙匡胤率領的大軍終於離開了京城。當天晚上也就是3號晚上,大軍到了一個叫陳橋驛的地方,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以及趙普兩人對那些兵眾説:皇帝年幼,就算我們現在拼死作戰,將來皇上也不放在心上,不如立點檢為皇上。眾人紛紛附和,於是大家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黃袍讓趙匡胤穿上,趙匡胤半推半就的接受了眾人的擁戴。

正月初三晚上,趙匡胤宣佈了大軍進城的紀律,並且於正月初四帶着部隊返回京城,當天就在裏應外合之下控制了整座京城。並且當天就逼着恭帝退位,自己繼位,改國號為宋。整個陳橋兵變時間從大年初一開始到初四結束,整個兵變的的關鍵就在初三的晚上,也就是公元960年2月3號。以上就是陳橋兵變時間的相關介紹了。

陳橋兵變主謀究竟是誰

陳橋兵變主謀究竟是誰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個疑團,有人説是趙普,因為趙普是趙匡胤當時的謀士,但更大的可能是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謀士趙普共同商議的結果,這其中甚至還會包括石守信等大將。

趙匡胤像

在宋朝歷史記載中,都將陳橋兵變寫成一個突發事件,搞得宋太祖趙匡胤完全不知情的樣子,但是幾處歷史疑點雖不能説出陳橋兵變主謀究竟是誰,可全部表明趙匡胤最起碼是知情的。首先遼兵南下的消息是真是假一直難有定論,因為這個消息趙匡胤以兵少為由拒絕出征,符太后被迫授予趙匡胤最高軍權,在趙匡胤發動兵變坐上皇帝寶座後,遼兵自行退去了。其次,趙匡胤剛出城就在軍中和城中出現點檢為天子的謠言,而這個計量正是趙匡胤以前用來逼走前一任點檢的方法。第三兵變成功後軍中大部分人表示支持,只有少數人反抗,最後皆被鎮壓或殺死。如果這是突發事情的話,各地造反,自立為王的局面會接連不斷,而陳橋兵變後國家出奇的平靜。

所以陳橋兵變主謀究竟是誰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趙匡胤有着最大的嫌疑,可是不管陳橋兵變主謀究竟是誰,宋朝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局面,為我國農業和商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並且加強了中央集權,由於重文輕武的措施,還促進了宋詞文學的發展。


契丹的興起和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是歷史上著名的事件,通過這個事件趙匡胤掌握了後周的軍政大權,脅迫恭帝退位,自己做了皇帝。而此番事件趙匡胤出師的理由是契丹的入侵,因此契丹的興起和陳橋兵變也就有了一定的關係。

耶律阿保機畫像

其實契丹族以前是一個相當分散的民族,但是到了公元907年,契丹出現了一個軍事天才,即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他統一了契丹各部,並且取代了上一代的可汗,成為新的大可汗。在這過程當中,耶律阿保機又四處征戰,先後打敗了反叛他的各個部落,聲勢十分浩大。接着他建立了一個奴隸制國家,名字叫契丹國。在這過程中耶律阿保機還制定了法律、建造了都城、確立了皇位世襲的合法性。完成這些以後耶律阿保機繼續南征北戰,佔去了廣大的地盤;包括當時的燕雲十六州,於是契丹國逐漸強盛起來了。

對於陳橋兵變,簡單來説就是趙匡胤在遼軍侵犯邊境的時候率軍前去抵禦,但是大軍到了一個叫做陳橋驛的地方後,就不再向前走了。當天晚上趙匡胤在手下將士的擁戴下,自己半推半就的當上了皇帝,並於第二天,率軍返回都城,裏應外合之下,兵不血刃的佔領了京城。接着他又逼迫年幼的恭帝禪位,自己當了皇帝改國號為宋。

比較契丹的興起和陳橋兵變兩個事件,可以看出正是契丹的興起使得它有實力騷擾後周的邊境,趙匡胤利用這個機會,成功的發動陳橋兵變。這便是契丹的興起和陳橋兵變之間的關係了。

趙匡胤與陳橋兵變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之君,曾發動了陳橋兵變,隨後逼迫周恭帝禪位,建立大宋王朝。趙匡胤與陳橋兵變在歷史上留下諸多疑問,最開始人們都認為趙匡胤的部下發動兵變,自己在被黃袍加身之前完全不知情,這也是這次兵變的迥異於其他兵變的地方。但是通過後世嚴格考證,有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這是趙匡胤通過自己的政治手段完全自導自演的一幕,接下來通過陳橋兵變的過程可以找出這些疑點。

趙匡胤畫像

趙匡胤與陳橋兵變的疑點之一,朝廷莫名聽到的遼兵南下欲聯合北漢攻打後周的消息,當趙匡胤發動完陳橋兵變坐上皇帝的位置後遼兵自行退去,也就是説遼兵南下這個消息極有可能是趙匡胤通過軍中的職權杜撰而來,因為趙匡胤在軍中的結拜弟兄很多,用這個消息來迫使毫無主見的太后將全國兵權賦予自己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疑點之二,趙匡胤剛出城就在都城內部傳出點檢做天子的謠言,而這也是趙匡胤常用的伎倆,他曾用這個方式讓趕走了之前的駙馬,而讓自己做了點檢。疑點之三,發動兵變後石守信等人皆服從趙匡胤,只有三兩處發動叛亂,可見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之前是與軍中密謀好的,否則誰人不想做天子,偏偏要順從一人。

趙匡胤與陳橋兵變不管在歷史上有多少疑點,但是就兵變而言,陳橋兵變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兵變,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戰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2 字。

轉載請註明: 宋朝登上歷史舞台 陳橋兵變是誰發動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