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藍的栽培技術
(一)主要生物學特性
芥藍屬於十字花科,蕓薹屬。根系為淺根系,主要根羣分佈在15~20釐米的耕層內,根的再生能力較強。莖直立,綠色,較短縮。單葉互生,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葉面光滑或皺縮,濃綠色,被蠟粉。葉柄青綠色。初生花莖肉質,節間較長,稱為菜薹,綠色,供食用;中後期,花莖伸長和分枝,形成復總狀花序。花為完全花,花冠白色或黃色。雄蕊6枚,為4強雄蕊。雌蕊1枚,位於花的中央。異花授粉,蟲媒花。角果,含多粒種子。種子近圓形,褐色至深褐色,千粒重3.5~4克。芥藍的生育週期,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葉叢生長期、來薹形成期,以及開花結實期。在較適宜的温度等條件下,從種子發芽到產品器官形成,約需70~90天。
芥藍生長髮育的適温範圍為15~25℃。種子發芽適宜温度為25~30℃,20C以下發芽緩慢。幼苗期花芽分化的適温為15~20℃。葉叢生長和萊慕形成適温為15~25℃,喜較大的晝夜温差;30C以上的高温,菜墓發育不良,15C以下則發育緩慢。芥藍屬長日照作物,但現有品種對長日照要求不嚴格。較充足的光照,有利於植株的營養生長及花基的形成。芥藍耐肥、喜濕、怕旱、忌澇漬。在整個生育期間,需氮、鉀量較大,需磷較少。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5.2:1:5.4。增施腐熟的圈肥可促進根系生長和提高花木品質。
(二)類型與品種
芥藍中有白花芥藍和黃花並淋兩種類型。黃花芥藍很少栽培,白花芥藍栽培面積大,分佈較廣,品種較多,可分為早、中、晚熟三個類型。
1.早熟類型該類型的品種較耐熱,在較高温度下能迅速生長並形成花塞。一般主花木長30~35釐米,橫徑1.5~2.5釐米,主蒸重100~200克。在華南地區是夏秋播種,9~12月收穫,產量較高。代表品種有細葉早芥藍、皺葉早芥藍和柳葉早芥藍等。
2.中熟類型此類型品種的耐熱性不如早熟類型,對低温適應性又不如晚熟類型。在華南地區於9月~11月播種,11月到翌年2月收穫。代表品種有荷塘芥藍、登峯芥藍等。
3.晚熟類型該類型的品種冬性較強,耐寒,不耐熱,適於冬春栽培。在華南地區於10~12月播種,於翌年1~4月收穫。代表品種有遲花芥藍、皺葉芥藍等。
(三)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 目前山東各地只有少量的芥藍栽培,在栽培季節安排和品種選擇上,尚無成熟經驗。下面提出幾點參考意見:春茬栽培可於2~3月播種育苗,5~6月收穫;秋茬可於7~8月播種,10~11月收穫。由於山東氣候乾燥,露地栽培時常因蒸騰強度大,菜墓纖維多而影響品質。實踐證明,採用中、小拱棚栽培,棚內光照弱而濕度較大,菜基鮮嫩,品質好。保護地栽培芥藍的播種期、定植期、收穫期,可根據保護設施的保温性能和芥藍對温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試驗確定。
2.育苗 為培育健壯的芥藍秧苗,冬春保護地栽培或春季露地栽培的芥藍,可採用電熱温牀、大棚內設苗牀或用陽畦作苗牀進行育苗,育苗的苗牀管理可參照結球甘藍和花椰菜、青花菜的苗牀管理。秋季栽培夏季育苗,則應採用遮陽網等遮蔭降温措施,也可參考秋季青花菜的育苗技術。不論何時育苗,幼苗具5~6葉時,即可安排定植。
3.定植 芥藍對土壤條件要求不甚嚴格,但以肥沃的壤土最為適宜。冬春保護地或春露地栽培宜採用半高畦栽植,並覆蓋地膜;秋季栽培多用平畦。栽植密度,早熟類型品種以20~25釐米×30~35釐米為宜,中晚熟類型品種,以30~33釐米見方為宜。
4.田間管理 保護地栽培時,定植後應及時覆蓋保温,並根據天氣和設施內温度狀況,搞好通風及覆蓋物揭蓋等管理。露地栽培時,植株緩苗後應及時中耕鬆土,以促進根系的生長。在芥藍生育前期,主要是促進葉子的生長,以便為花茶的分化、發育奠定良好的營養基礎。所以,前期追肥應以氮肥為主,配合追施適量的磷、鉀肥。在花鎮形成過程中,除繼續供給足量的氮肥外,則要重施磷、鉀肥。通常在緩苗後,每公頃追施225~300公斤尿素,再施氮、磷、鉀複合肥150公斤。
植株現蕾後,進行第二次追肥,每公頃施尿素150公斤,氮、磷、鉀複合肥225~300公斤;主整採收後,可參照第二次追肥的施肥量再追1次肥。芥藍耐旱、耐澇的能力均較差,故合理搞好水分管理十分重要。在葉叢生長期,以畦面見幹見濕為宜。花薹形成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土壤相對濕度以80%~85%為宜。大雨後應及時排水,防止澇漬。
在芥藍生育過程中還要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常見病害有灰黴病、黑斑病、菌核病等。蟲害有菜青蟲、菜媒、蚜蟲等,防治方法與其他甘藍類蔬菜相同。
5.收穫 芥藍以花鰲粗大、節間較長、墓葉少、花整細嫩為優質產品。所以,要注意適時採收。主蒸採收後,還可以採收側蒸。為促進側塞的發生、生長,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待主花蒸長至與葉相同高度時,即應採收。採收時,基部保留4~5片葉。主要採收後,須加強肥水管理,這樣還可以每株採收3~5個側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