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宋傳奇——法王房寅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經典

唐代末年,在井溢村,出現了一位奇人,姓房名寅,曾在西莊的靈貺觀修道,善禁咒之術,享壽一百一十多歲。因曾在宋真宗夢中為其治癒病痛,真宗遂封房寅為法王,並敕令在靈貺觀旁為其建廟祭祀。此事因與宋真宗、宋仁宗有關,故在法王宮前還建了宋王大殿,供奉真宗和仁宗牌位。

法王廟

關於房寅出身,為宋真宗治病、受封、建廟過程,清康熙《韓城縣續志·方技傳》記述較詳,茲將全文抄錄如下:

房寅,宋人,家世龍門,居西莊北井溢村,相傳為楚之屈姓。三閭大夫原死,三子俱入秦。一處耀州,更姓孫,隋唐徴仕孫子思邈其後裔也;一處蒲城,仍本姓;一在韓城,更姓房者是也。寅為人容貌古樸,善禁咒之術,年一百一十歲解去,墓在文嶺之陽。宋真宗病疽,諸醫藥之不效。一夕,帝熟寢,夢一神人怒目巨睛,乘蛟龍御空下。一紫衣童子,仗劍執卮前為導。已而,神人以水噀之者數口,未幾,香汗淋漓,頓覺體輕,如無病者然。帝問:“卿何人?”對曰:“臣家韓城,居槐柏相攬處。”帝性喜封禪,每憶夢中事,欲作祀而未果。一夕,復夢神人至,乃以禮款之。且謂:“若起朕於沉痾,倖進而教之。”復詰其姓氏家居,歷歷陳之,已而不見。遂詔訪所居,果得韓城北槐柏相抱地,為棲神之域。敕建廟以祀之,封號法王。歷代以來,香火日盛,每歲清明報祀者,凡數十村。澄、合諸邑亦皆建祠,疾病痛楚,禱輒響應焉。

按:在現西莊法王廟之南,有法王墓,廟之北,有宋王大殿,供奉宋真宗、宋仁宗牌位。廟之西,有已被拆除的房寅修道時的靈貺觀遺址。

法王墓

由於此事頗具傳奇色彩,又為皇帝敕封建廟,所以每年的祭祀活動莊重而熱烈,成為昔日縣北盛大廟會之一。前來祭祀者,有“八大社家、三十盤家、七十二會子”之稱。其祭祀也很有特色。一是文神樓高大華貴,武神樓驃悍,鼓樂雷動,銃聲震天,故有“郭莊寨的鑼鼓馬莊的銃,白村的樓子(文神樓)委不動(委在這裏為方言諧言,意為走得慢,走不動之意。)”之諺。其二,各村社祭祀法王的獻供均為油輪,據清康熙《韓城縣續志·祠祀志》載:“盤,油食也,如環狀,可二尺許,俗名‘油輪’。以其圓也,又名曰盤。層疊而起,如浮屠狀,高有至五七丈者。每祭期數月前輒為之,至日方成。其來也,導以鼓樂,喊聲不絕。數十人肩之,維繫以繩索。”將油輪精製至這麼大、這麼高,令人歎為觀止,足見昔日鄉民對法王神靈之虔誠,同時也可體現出各社家的競勝心理。如延至現在,絕對可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作者:郭德源

=最温度、最深度,最情懷、最態度的平台

史記韓城 · 黃河特區

一座古城,幾朝盛景舊時夢。黃河之濱的韓城,自古就風流。

河出龍門,拜謁史聖。司馬遷為中華文明立傳、為中華文化鑄魂,譜寫着中華民族文脈昌盛的宏偉樂章。千百年來,在黃河岸邊縱橫溝壑以及土崖上,生生不息地建立了眾多古村古寨,演繹瞭如《史記》中記載的人和事一樣,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禹鑿龍門的豐功壯舉、芮國王陵的神秘悠遠、黨家村落的“耕讀傳家”,狀元王傑的清正廉潔、八路軍渡河的初心與使命......踏上這片熱土,詩情中鐫刻着紅色革命的痕跡,也流淌着豐沛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