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哉風(讀史特約作家)
《拯救大兵雷恩》電影裏,那個酷酷的狙擊手説過:“要是上帝保佑,能讓我到達距離希特勒一英里的範圍,那麼,夥計們,戰爭就結束了。”
戰爭中,狙殺敵軍統帥,往往是改變歷史進程的捷徑。二戰中,美國人就成功做掉了日本海軍統帥山本五十六,在太平洋戰爭上佔盡先機。
中國古代,也有不少次成功刺殺敵軍主帥的行動,但沒有哪一次,比得上公元1004年的這一次有爆炸性:一支弩箭從天而降,終結了宋遼四十年戰爭,換來宋遼一百年和平。
一、
1004年秋(北宋真宗年間),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為名,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
擔任遼軍伐宋統帥的是名將蕭達凜(也作蕭撻覽),他連戰連捷,生擒宋將王先知,連破祁州、德清等地,率三路精鋭兵臨澶州城下。
澶州也稱澶淵,在今天河南省濮陽西,距離宋都開封只有二百多里!宋廷震驚之下,一片混亂,宋真宗趙恆甚至起了遷都南逃的念頭,但在宰相寇準的堅持下,宋真宗還是決定親征澶州,和遼國一拼。
但是,沒等宋真宗抵達澶州,發生了戲劇性的一件大事:遼軍統帥蕭達凜被宋軍一支巨弩,射穿了腦袋。
當時,蕭撻凜自恃勇武,率數十輕騎在澶州城下巡視,旗幟顯明,暴露了行蹤。守城的宋軍立刻做出反應,數十支巨弩射向蕭撻凜。據《宋史·寇準傳》記載:“時威虎軍頭張瑰守牀子弩,弩撼機發,矢中撻覽額,撻覽死。”
張瑰,山東壽光人,澶州守將李繼隆部下威虎軍頭(低級將校),憑這石破天驚的一箭,青史留名。
這件事,可能同學們覺得蹊蹺,身為軍事統帥,蕭撻凜怎麼連守城弩箭的射程都不會計算?像個活靶子一樣被射死?
因為,射死蕭撻凜的牀子弩,是冷兵器時代的大殺器,是宋代的黑科技產物。
二、
牀子弩,俗稱牀弩,是古代軍隊早在漢唐時代就廣泛使用的重型遠程武器。據史料記載,最強的三弓牀弩能夠射穿三匹並排站立的戰馬。
宋代,是我國在弓弩製造規模和質量上達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時代,從兵器特徵來説宋代是“弩之帝國''。《宋史兵志》稱:“工署南北作坊及弓弩院,每年造鐵甲三萬二千,弓一千六百五十萬,各州造弓弩六百二十萬。其中牀子弩射七百步。”
宋朝為何這麼講究弩箭?
被逼的。
宋朝北方和西方的遊牧民族:契丹、女真、西夏和蒙古騎射厲害,在野戰中優勢巨大,缺少騎兵的宋朝軍隊難以支持。不得已,宋軍野戰的策略是“以步制騎”,而城池防守戰中,遠程弩箭自然成了首選武器。此後,還有神臂弓、火器等高科技兵器不斷湧現。宋朝“黑科技”立功了:一支穿雲箭狙殺敵帥,換來宋遼百年和平
軍事積弱的宋朝,能抵抗住那麼多騎射巔峯期的遊牧民族,靠的就是不斷創新的新科技,不斷研發的新武器。
説了半天,射死蕭達凜的牀弩射程有多遠?威力有多大?
射程上,一般最強勁的牀弩射七百步。《武經總要》載有北宋多種型號的牀弩,其中最厲害的三弓牀弩(八牛弩),需要百餘人絞軸張弦,是非常專業的特種兵種。但是早在宋太祖時,就不斷研發“矢及三里”的“千步弩”。
蕭達凜同學運氣不好,估計正好遇到“千步弩”研發成功,當了一回小白鼠——風哥不是憑空猜測,當時的守將李繼隆是緊急調任的駕前東西排陣使,先於真宗前往澶州,而張瑰的牀弩特種部隊是他從開封帶去的。
牀弩“木幹鐵翎”的箭矢也是很誇張,也稱“一槍三劍箭”——粗壯的木箭桿,鐵製的鋒利箭羽,三稜的鐵鏃,大小和標槍差不多。
你想想,這樣一個大傢伙,標到額頭上是什麼概念?難怪蕭達凜當晚就掛。
三、
倒黴的蕭達凜,曾經威風過。
同學們都對楊家將的故事耳熟能詳,楊業被擒自殺一段最悲壯——楊業撞死李陵碑是小説,正史上是兵敗被擒,絕食而死。
擒獲楊業的遼將就是蕭達凜。
楊家將同時代的遼國名將,最厲害的有三位:耶律休哥、耶律斜軫和蕭達凜。耶律休哥智勇雙全,當年宋朝邊疆聽到“于越”名字連小孩不敢夜啼,死於998年;耶律斜軫一直是蕭達凜的上司,指揮擊敗楊業,死於999年。
蕭達凜出身遼國貴族,蕭太后蕭綽的同族兄弟(蕭綽父蕭思温的族侄),一輩子都在打仗,伐宋之前剛剛征討了高麗,被封為蘭陵郡王、南京統軍使。因為驍勇善戰,所以被蕭太后委以伐宋統帥,率軍一路打來,連戰連捷,不料在澶州遭遇黑科技。
一箭奪帥,遼軍士氣大減。《續資治通鑑》記載:敵大挫衄,退卻不敢動。蕭太后聽説本家兄弟蕭達凜被弩箭所殺,悲痛不已:“太后臨其轊車,哭之慟,輟朝五日。”
而另一方面,蕭達凜這邊才死,宋真宗一行文武卻正好抵達澶州。當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時,“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
《遼史》載:“將與宋戰,撻凜中弩,我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統帥蕭達凜之死,讓遼軍“失倚”,不得不走到了談判桌。事實上,當時如果打下去,遼軍雖然三面合圍澶州,但統帥新死,士氣低落,而且遼軍補給線太長,兵勢已疲,很難攻破澶州。而宋軍雖然防守堅固,要收復失地取得太大戰果也不容易,更為關鍵的是,宋真宗一心求和,哪怕付遼歲幣一百萬也在所不惜。
和平,在一支從天而降的穿雲箭幫助下,水到渠成。
著名的澶淵之盟,就此誕生。
四、
澶淵之盟的主要條款為:
1、宋遼結為兄弟之國,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
2、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
3、宋向遼支付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4、雙方於邊境設置互市貿易的榷場。
澶淵之盟,在中國歷史上一向以“花錢買和平的城下之盟”被正統的史學家恥笑。不錯,這個合約的簽署,意味着宋朝對幽雲十六州的收復之路告終,從此只能和北方政權各自為政。而且,這個條約雖不傷體面,但傷銀子。
不過,如果考慮到宋遼戰爭期間的花費,這點錢只是九牛一毛。當時,宋遼戰爭的每年軍費高達五千萬貫(歲入約1億貫)。三年後,宰相王旦就説:“國家納契丹和好已來,河朔生靈,方獲安堵,雖每歲賜遺,較於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
最重要的是,這個合約的簽署,使得宋遼兩國結束了長達近四十年的戰爭狀態,保證了此後100多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