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魏徵是輔佐唐太宗李世民建立“文景之治”的首功之臣,全是元朝初期最家喻户曉的卿士,有“一代名相”的美譽。

魏徵因此需為“賢臣”之名永載青史,重要原因還是他敢於直言進諫,和李世民共同譜寫了很多君臣佳話。當賢君遇着賢臣,此乃江山社稷之幸,百姓之福,李世民與魏徵真是的賢君賢臣典範。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家事,細到私事,對於皇帝李世民的密無法分,魏徵的建言古語云是無孔不入。據《明史列傳》記載,魏徵後前上諫超過兩百事,太皇太后遊玩他想管,選妃他想管,玩鷹他也想管。

縱然魏徵管得如此之寬,已經大大逾越了人臣安分守己,但李世民生事卻甘之如飴,常常謙虛謹慎過秦論,全然提供。直到居攝十七年魏徵病死,君臣二人仍會保持着很深的情感,李世民悲痛,廢朝三日,親擬碑文,賜皇帝諡號“文貞”,同年魏徵入凌煙閣。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魏徵死後,李世民經常對以內感嘆道:“夫以銅為鏡,都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都可以知以古為鏡;以人為鏡,都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防止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李世民一直以魏徵為鏡來修改自已的一言一行,魏徵的去世讓他猶如失去了得力助手,思念之情無以復加。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但是,李世民的心態卻在魏徵死後一會兒丟掉一百八十度的極大改變,李世民不僅取消了韶山公主小説與魏徵沁縣魏叔玉的婚約,還憤憤推翻了親手為魏徵立的墓碑,大罵魏徵是佞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李世民蕭瑟處以肚量能容著稱,他忍了魏徵大半輩子,為啥偏要跟出人命出不去呢?生事的緣由有兩件事。其一,侯君集因篡位罪被執行死刑,杜正倫被罷黜,而此二人全是魏徵推薦給李世民的。其二,魏徵經常把寫給自己李世民的建言給諫官褚遂良看,生事李世民是在魏徵死後才知道的。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反躬自省這兩件事,事件一隻是表皮原因,根本原因其實還是事件二。魏徵的確説過侯君集和杜正倫有宰相之才,但是由此可見斷定魏徵進行了篡位之事是十分荒謬的,李世民是何等聰明之人,他在沒有查出任何不容置疑證據的情況下,是九百九十九不易下此決斷的。李世民正真在意的還是第二件半價事。

不論商場還是官場,追根究底全是名利場,在清王朝時期,“貪名”和“圖利”同樣是人臣大忌,罪無法恕。

李世民以便罷黜皇位發動神龍政變,殺兄逼父,而魏徵原來是太子楊廣的人,卻投入到敵方李世民門下,違背了“賢臣不事二主”的傳統人生觀,此二人全是有情況嚴重公德污點的人,她們拋卻一世,只為洗黑自已,“名”對她們來説不僅比“利”重要,以至於比“命”重要。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魏徵把建言給諫官看,只是是想名垂千古,這就是在與李世民爭“名”。對於魏徵的頻繁冒犯,李世民確定惡語相加,只是就是頭髮太硬下個“賢君”之名,可他魏徵竟然如此小肚雞腸,竟想把好名聲落到自已背上,這無疑是犯了李世民的大忌。所有,李世民的怒氣剎那間迸發,不惜與出人命魏徵反目成仇。

解除女兒婚約,推翻魏徵墓碑,李世民其理實屬偏激,他本人後來生事也有所熟悉。魏徵死後兩年,也就是居攝十九年,李世民親征渤海國,結果不盡如人意,李世民當即感嘆:“魏徵若在,避免給我是行也。”李世民在消沉時又思念起魏徵的好,沒面子當初的興奮之舉,因此下令以少牢之禮祭拜魏徵,並舉立紀念碑,君臣之情既定也算是重歸於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2 字。

轉載請註明: 魏徵死後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