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距離倫敦一小時車程的坎特伯雷,是倫敦人週末出遊的首選。作為英國基督教的發源地,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吸引了無數朝聖者。基督教分支太複雜,我詳述起來也枯燥無味,藉着遊覽大教堂,這篇還不如八卦點君王和主教爭鬥的故事有意思。基督教新教分出許多教宗,音譯為“安立甘宗”的就是英國國教。坎特伯雷大教堂就是英國國教首席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所在地。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既然説到英國國教,就得八卦一下英國曆史上的風流皇帝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06.28-1547.01.28)。1485年,亨利七世(Henry VII,1457.01.28-1509.04.21)在博斯沃思戰役打敗理查三世,隨即稱王即位,入主英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建立了延續118年的都鐸王朝。其長子亞瑟·都鐸(Arthur Tudor,1486.09.20-1502.04.02)11歲時就與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訂婚,1501年結婚,但婚後不久亞瑟就去世了。為了保持與西班牙聯姻,亨利七世就把凱瑟琳許配給了兒子亨利八世。要説這封建時代的歐洲重男輕女得加個“更”字,1509年亨利八世繼位後,凱瑟琳數次流產,一名女嬰早夭,三名男嬰夭折。1525年,亨利八世出軌女侍官安妮·博林,以凱瑟琳不能生兒子為理由要求離婚。這事兒擱哪個正房也不樂意,羅馬教廷更不批准。可畢竟亨利八世是國王,1533年1月正式迎娶安妮,羅馬教皇立即宣佈開除其教籍。亨利八世一不做二不休,你不歡迎我,我還不稀罕呢!宣佈英國國教脱離羅馬教廷,頒佈《至尊法》,規定英國國王(就是他自己)是英國教會的唯一最高首腦,改稱“英國國教(Anglicanism)”。其首任主教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擁有管轄29個主教區的權力。當時的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立刻“站隊”(為了活命也得站隊啊),宣佈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與安妮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同年9月7日,安妮生下女兒伊麗莎白,就是後來英國著名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亨利八世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從那時起,亨利八世就與羅馬天主教廷徹底決裂了,作為大主教的駐地,坎特伯雷也成了英國的宗教首都。1547年1月28日,亨利八世在懷特霍爾宮去世,與第三任妻子珍·西摩合葬於温莎堡的聖喬治教堂。他唯一的合法兒子愛德華六世根據第三部《王位繼承法》,繼承其王位,後來他的女兒瑪麗一世(血腥瑪麗)和伊麗莎白一世(童貞女王)也先後繼位。
終身未婚的伊麗莎白一世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早在亨利八世確立英國國教前三百多年,坎特伯雷大教堂早就是全世界基督徒的朝聖地,只因為大主教托馬斯·貝克特(Thomas Becket,1119-1170)被殺害於此。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從中央唱詩班屏風所在的台階下到西北耳堂(W.N. Transept),就是貝克特的殉教地(The Martyrdom)。貝克特本是國王亨利二世最好的朋友,被指定為坎特伯雷大主教,沒想到上任後宣佈自己只聽羅馬教廷的,極力反對國王立幼子共治。國王隨口嘟囔了一句“誰能幫我除掉這個麻煩的神父?於是,1170年12月29日,貝克特正在準備晚禱,亨利二世的4名騎士衝進來亂劍將其刺死。據説有一名騎士用力過猛還將劍尖折斷在了石頭地面上。今天在耳堂裏有一座設立於1986年的劍尖祭壇,四把劍象徵着四名騎士的兇器。雖然耳堂內光線昏暗,但依然能看到劍尖被塗成了紅色,彷彿還滴着鮮血。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哥特式教堂的特點之一就是美輪美奐的彩色花窗,坎特伯雷教堂也不例外。西北耳堂北側的花窗被稱為“大王室窗”,繪製的是愛德華四世(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一家的主要成員。中央是愛德華四世的盾徽,向左是愛德華四世和他的兩個兒子,向右是他的王后伊麗莎白·伍德威爾(Elizabeth Woodville)和他們的五個女兒。他們共有十個孩子,花窗上繪製的是成年的7個。這裏還牽出倫敦塔裏的一段故事,還記得我曾經寫過倫敦塔裏王室成員爭權奪利留下的無數冤魂嗎?愛德華四世去世前留下遺囑,讓自己的親弟弟理查扶助12歲的愛德華五世(Edward V,1470-1483)繼位,沒想到國王一死,理查就把兩個親侄子——愛德華五世和他9歲的弟弟一起關進了倫敦塔並處死,自己篡位成了理查三世(Richard III,1452-1485)。倫敦塔出口的“血塔(Bloody Tower)”就因此而得名。花窗上右側是大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 of York,1466-1503),嫁給了亨利七世,成為都鐸王朝的首位王后。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倫敦塔的血塔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劍尖祭壇右側是通往地下室聖堂(The Crypt)的樓梯,這是教堂最古老的部分,可以追溯至11世紀,有着羅馬諾曼風格的典型圓拱,南側的聖加百列聖堂裏有英國最古老的基督教壁畫。地宮東頭有個耶穌小禮拜堂,貝克特的棺槨最早就安放在這裏,1220年才搬到它正上方的聖三一禮拜堂。地宮西頭有個聖母小禮拜堂,羅曼式的拱頂是14世紀的原貌,只有頂部的聖母銅像是1982年修復的。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地宮出口在教堂西南耳堂,走上樓梯先看到的是南側的花窗,這些12世紀的彩色玻璃描繪的大多是《聖經·舊約》中的人物。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教堂中部南翼有個聖米迦勒小禮拜堂(Saint Michael's Chapel),懸掛的旗幟屬於原皇家肯特軍團,也就是現在的威爾士王子皇家軍團,祭壇是為了紀念軍團成員,陣亡將士名冊在每日的祈禱中都會被翻過一頁。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禮拜堂的玻璃花窗很特別:左右兩個王冠下的紅白玫瑰顯示是都鐸王朝時期的窗花,中央有“1572”的年份字樣;中央大的是英國當時的國徽,盾徽由藍底金鳶尾花和紅底黃獅子組成,是從亨利四世起英格蘭王室啓用的盾徽。藍底金色鳶尾花代表法國,被視為聖約瑟夫(聖母瑪利亞的木匠丈夫)的象徵,三朵金色鳶尾花意為“誠實、智慧和榮譽”。三隻獅子(縱向排列獸頭正向而獸身側向)代表英格蘭,是從金雀花王朝開始就使用的標誌(所以英格蘭足球隊有“三喵軍團”,啊不是,“三獅軍團”的別稱)。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回到中央屏風的台階上,穿過屏風就是內殿(The Quire),也就是唱經班的席位,這裏是1174年大火後重建的。最初由來自法國桑斯的威廉(William of Sens,?-1180)設計建造,1178年施工現場的腳手架突然倒塌,威廉摔成重傷,他的助手英國的威廉(William the Englishman,?-1214)接手後完成全部工程。這裏的屋頂沒有被遮攔,哥特式立柱向上延伸,極為壯觀。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金色的鷹是唱經班的指揮台。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內殿中央的祭壇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和許多教堂一樣,坎特伯雷大教堂裏埋葬了諸多主教。唱經班北側有一座華麗的棺墓,是整個教堂裏最精美的一座——齊契利(Henry Chichele,1364-1443)大主教的墓。他在坎特伯雷做了29年大主教,79歲高齡去世,去世前很多年就開始給自己修棺墓,還命人在墓上刻下這樣一句話:我是貧民出身,後來升為大主教。現在我倒下了歸於塵埃。看我的墓吧!(I was pauper-born, then to primate raised. Now I am cut down and served up for worms. Behold my grave)其實,他根本不是貧民出身,他父親曾是當地的市長。棺墓上有兩尊人像,都是大主教,下面的一尊是他所謂的“貧民”形象,上面一尊頭戴主教教冠,身穿教袍,身邊天使環繞,兩側立柱也雕滿了聖人、國王和大主教的形象,上方則是抱着盾徽的天使。這大主教也是矯情,把自己的墓修得這麼華麗,能是“歸於塵埃”麼?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走到教堂最東頭就是聖三一聖堂(Trinity Chapel)。托馬斯·貝克特遇害後,亨利二世遭到教廷追責,被迫從赫爾敦(Harbledown)赤腳走到坎特伯雷贖罪(其實也就2公里遠),跪在貝克特的墓前遭受鞭笞。聖三一聖堂後面有三面13世紀製作的彩色花窗,第一扇被稱為“貝克特窗”,最下端就是貝克特身着大主教袍的肖像,往上還有他與亨利二世爭論和被殺的場景。中間是“救贖窗”,從下到上描繪了基督受難、埋葬基督、基督復活、基督昇天,以及聖靈降臨等《聖經新約》中的故事。另外一扇窗户繪製了貝克特的神蹟和葬於地宮的情景,據説他被暗害後坎特伯雷經常有奇蹟的事發生,所以又稱為“奇蹟之窗”。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1220年,貝克特的遺體被安置於聖三一聖堂內,以便於朝聖者們祭奠。不幸的是,在1538年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中墳墓被摧毀,因為亨利八世認為人們對貝克特的崇拜威脅到了自己的無上權力。不僅於此,他還命人將貝克特的遺骸焚燬,聖龕中的珠寶和黃金也被洗劫一空(其實就是“充了公”)。其中有一顆法國國王贈送的大紅寶石,亨利八世恬不知恥地將其裝飾在了自己的王冠上。
聖三一聖堂和唱詩班席位中間的區域,是曾經為了放置聖龕專門鋪設的馬賽克地面,用繩子圍了起來不允許入內。中央點燃的一根長明燭就是原來放置聖龕的地方。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走近仔細看,地面非常漂亮,周圍是描繪四季和黃道十二宮圖的圓形飾板。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在馬賽克地面西邊有一張石質椅子,它就是被稱為“聖奧古斯丁椅(St Augustine's Chair)”的主教寶座,以第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奧古斯丁的名字命名,只有坎特伯雷大主教才有權坐在上面。原來的椅子在1174年的大火中被摧毀,13世紀用佩特沃斯大理石重新制作了這一把。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還記得我曾經説過英文中“教堂”的區別嗎?“Cathedral”指建立於教區的主教座堂,規模宏大,特指設有主教座位的教堂。這個詞就來自於希臘語“cathedra",意為“主教的座椅”,也就是一個教區裏主教所在的地兒。這把聖奧古斯丁椅也是最著名的聖椅。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60 字。

轉載請註明: 風流國王為了離婚在這裏創立了英國國教,主教遺骸只剩下一根蠟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