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學堂”開學!首期學員進大學,包起帆及院士、教授、企業家等主授16課
席行芝,來自上海國際機場地面服務有限公司旅客服務中心星盟室,今年剛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工作之餘她報讀了上海開放大學,此次又逢“匠心學堂”匯聚名師名家,希望通過院士、勞模、工匠授課,讓這枚獎章成為自己新的開始。同時吸引她的還有,在匠心學堂學成後可獲上海工匠學院結業證書和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學習成果存入證明,轉換上海開大的學歷教育學分,不耽誤自己學歷提升。
由上海市總工會和上海開放大學共同舉辦的“匠心學堂”首期班15日正式開學,各行各業懷揣工匠夢想的學習者齊聚大學堂。他們中,有來自大飛機、航天、汽車、造船等製造行業的一線技術工人,有來自快遞、家政、養老等服務業的在崗人員,還有來自學校、醫院、銀行、社區等企事業單位希望通過匠心學堂提升綜合素養的管理人員。
【不怕“揭傷疤”,創新只有開端沒終了】
“搞創新,只有兩條路:一條是鍥而不捨,另一條是打退堂鼓。”在講台上,年屆七旬的包起帆伸出他的雙手,向前來聽講的各路學員“揭開”自己的傷疤。那是他拇指上留下的一處工傷,受傷時甚至見得到手指骨頭,幾十年過去了,但創口依然可見。
曾經,這個只有初中學歷、碼頭裝卸工出身的中國工匠,不僅自己有傷,還因目睹工友在木材手工裝卸過程致死的殘酷事實,走向了創新之路,攻克了“木老虎”,也成就了“抓鬥大王”,這一輩子都在用自己平凡崗位上不斷髮明創造的故事,詮釋“不忘初心搞創新,牢記使命樂奉獻”,演繹“創新只有開端,沒有終了”。
作為“改革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工匠學院院長,包起帆為“匠心學堂”上了第一課,他結合建黨百年時勢,講授《上海工匠要為黨旗增光添彩》,用親身經歷説自己“走過的是一條與共和國興衰密切相依的路,也是一條中國工人在黨的哺育下不斷成長的路”。包起帆告訴學員們,“上海工匠學院推出‘匠心學堂’,就是把優質資源從‘現在工匠’向‘未來工匠’開放,使更多有志成為工匠的高技能一線職工利用週末時間走進校園,學習和了解工匠精神。”
同期,全國勞模、全國優秀企業家、上工申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張敏,在講課中給學員講述了國有老品牌如何通過新的思維重獲新生,走上國際化征程,走好品牌建設之路。按計劃,首期“匠心學堂”的最後一課,將在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周奇講授的《上海工匠的使命與擔當》中收官。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瞭解到,第一期“匠心學堂”16堂課,授課老師有褚君浩、吳志強院士,有喬東、張浩、沈逸教授,有“當代雷鋒”郭明義,有大國工匠高鳳林、黃金娟,有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葛文耀,有中國當代教育名家馮恩洪,有全國勞模顧建平、王軍、徐小平等,他們為學員們帶來新工業革命、智能製造、5G技術、崗位創新、成果管理等方面知識,也讓學員體會什麼是航天精神、雷鋒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特殊聾人學員,請母親筆記再“轉述”】
看着乾貨滿滿的課程安排表,學員們都説“匠心學堂”辦了一件大實事,為“想要學”的他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資源,課堂內外“我要學”的氛圍也特別濃厚。
在上海港復興船務有限公司工作的姜東海,不想只侷限於單純地埋頭苦幹,更希望自己在職業素養上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他通過“申工社”微信公眾號推送,看到“匠心學堂”招募學員,諸多大師齊聚於此,便第一時間報了名。像這樣的學員還有很多,他們都是聽到“匠心學堂”信息,第一時間“搶位”,進行自主報名,就怕落空首期。好在他們幸運地從數千名報名者中脱穎而出,獲得寶貴的學習機會。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發現,在課堂上還出現了特殊學員,他們由於身體殘障無法像健全學員那樣無障礙學習,但依舊憑藉堅強意志、克服重重困難來到現場學習。這兩位學員表示,第一天的課程就覺得非常有價值,雖然由於身體原因,學習有許多不便,但學校為他們開闢了“綠色通道”,並與志願者結對,讓他們有信心完成學業。
其中有一位盲人按摩師馬先生,曾多次打電話向工作人員表達入讀意願,他説:“學堂的很多老師都是我崇拜的偶像,能夠親耳聽到他們的講課,值得我回味一生。”另一位已獲得“普陀工匠”稱號的李棟,是一位髮型師。雖然從小失去聽力,如今也有諸多不便,他還是堅持到課堂,請母親一起坐在教室裏幫助他記筆記,回去再“轉述”給他,就想把大師的知識、經驗和精神帶回崗位工作。
“每一個報名信息背後藏着的鮮活故事,都是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上海開放大學校長袁雯在開班時表示,學校將在上海市總工會指導下,用心辦好“匠心學堂”並且持續辦下去,還會有第二期、第三期,努力為每一位想成為工匠的一線職工服務,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助力更多產業工人的職業發展,助推更多城市未來工匠脱穎而出。
來源:作者: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