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一品的太師,實際權力非常大,到底能調動多少軍隊?
在各種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太師這個官職,似乎大家都不會陌生。例如“龐太師、曹太師”等等。太師似乎屬於文官中的最高官職,正一品的高官。如果從品級來説,太師確實屬於文官之首。但是否擁有權力,則存在很大的變數。因為如果太師沒有其他兼職,只有太師這麼一個頭銜,基本上屬於榮譽性官職。但如果兼任其他官職,則不是一般的強大。那麼,太師到底擁有多大的權力呢?
首先,我們看看太師這個官職出現的時間。早在夏商周三朝,已經出現了太師這個官職。當時,太師確實屬於實權人物,堪稱是位高權重。在《大秦帝國》中,守舊派的首領甘龍,官職就是太師,擁有很大的權力。太師這個官職,從夏商周三朝逐步延續,到了兩漢時期,出現了太師、太傅、太保,被稱為三公。同時,還出現了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屬於六卿之一。
軍閥董卓進入京城以後,自封的官職就是太師。其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太師仍舊擁有巨大的權力。從隋唐時期開始,朝廷的行政結構發生了變化,朝廷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的長官們,負責全國的政務。至於太師,則成為了一種榮譽性的高官。例如一些德高望重但年老多病的官員,可能會得到太師這個官職。地位很高,但並不負責實際政務。到了唐朝的模式,情況又發生了變化。當時,唐朝出現了嚴重的藩鎮割據情況。
各種藩鎮相互混戰、兼併,出現了一些比較大的割據勢力,例如河東李克用、中原朱温等等。朝廷根本沒有能力控制局面,只能冊封這些軍閥們為親王或者太師。一部分軍閥頂着太師的頭銜,管理自己帳下的幾萬到十幾萬軍隊。宋朝統一全國以後,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唐朝各方面的制度。在各種宋朝影視劇中,似乎經常出現太師,例如潘太師、龐太師、曹太師、蔡太師等等。其實,宋朝冊封太師的標準非常嚴格。
整個北宋歷史上,只有趙普、文彥博、蔡京等幾個人被冊封為太師。宋朝的官職已經出現了官和職的區別。如果只有官名,而沒有實際職務,基本上屬於天天喝茶的閒職。凡是被加封太師頭銜的官職,基本上都有其他兼職,而且非常重要,例如樞密使、宰相、平章軍國重事等等。所以説,宋朝的官員中,一般沒有太師頭銜,但一旦擁有,基本上都是文官集團的頂級大佬。到了明朝統治時期,則又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明朝建立的初期,出於鞏固皇權的原因,朱元璋非常了延續了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但是,朝政過於複雜,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設立了內閣大學士制度。內閣大學士僅僅是正五品官,負責幫助皇帝整理文件等工作。隨着明朝各方面制度的變化,內閣大學士們開始六部尚書,成為了不是宰相、看似宰相的模式。內閣大學士僅僅是正五品官,為了提高大學士們的地位。
皇帝一般會冊封大學士們,為太子太師、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或者説太子少師、太子少保等等。這些都屬於從一品,至於太師、太傅和太保,則是正一品的官職。在明朝歷史上,內閣首輔張居正被冊封為太師和太傅,這是明朝唯一的一個。張居正應該屬於明朝歷史上,實際權力最大的首輔。遠超之前的嚴嵩、徐階等人,因為張居正沒有任何人能夠制約。當時,萬曆皇帝還非常年幼,李太后對張居正非常信任。
此外,李太后和張居正的關係還存在很大的爭議。按照野史的記載,隆慶皇帝駕崩的時候,李貴妃衝着匆匆趕來的張居正説了一句“你終於來了。”張居正與司禮監太監馮保關係不錯,因此,張居正沒有皇帝、司禮監的制約,被稱為“張攝政。”在《明史》中記載:“迨張居正時,部權盡歸內閣,逡巡請事如屬吏,祖制由此變。”在這一階段,作為首輔的張居正,能夠管理和調動全國各地的軍隊。正是在張居正的主持下,明朝開始裁撤那些吃空額的軍隊。
由此可見,明朝的這位太師權力巨大。不過,由於樹敵太多,張居正去世以後,遭到了萬曆皇帝的清算。進入清朝統治時期,由於皇權進一步提高,軍機大臣也僅僅相當於皇帝的大秘書和顧問而已。雖然清朝保留了太師、太傅等官職,已經屬於標準的榮譽頭銜。對於官員們來説,自己希望進入軍機處擔任大軍機,或者外放地方擔任總督或者巡撫。如果只有頭銜,天天坐冷板凳沒有任何意義。
在清朝歷史上,只有2個官員被加分為太師,都出現在康熙皇帝在位時期。一個是權臣鰲拜,另一個是見風使舵的遏必隆。這兩個人都是順治皇帝留下的輔政大臣,地位非常高。但隨着康熙皇帝的親政,權臣鰲拜被囚禁,遏必隆頂着太師的頭銜,但實際上已經被權力邊緣化。此外,清朝總計冊封了12位太傅,包括了洪承疇、鄂爾泰、長齡等人,基本上都是歷任皇帝在位時期的寵臣。
此外,總計冊封了18位太保,包括了張廷玉、隆科多、馬齊、年羹堯、傅恆、徐世昌等人,也都是一個時代的名臣。從這個名單來看,雖然乾隆皇帝非常寵信和珅,加封了一系列的官職。但和珅始終沒有得到太師、太傅等榮譽官職,再次説明了這個官職有多麼嚴格。當然,和珅也有自己的優勢,被冊封為一等忠襄公,屬於公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