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搶抓國家佈局新基建的重大機遇,謀劃和提出“十四五”教育新基建體系構建的思路舉措。
教育行業如何搭上新基建快車,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的加速發展?近日,人民網經濟科技頻道攜手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舉辦“人工智能賦能區域智慧教育——教育新基建專場”,邀請產學研各方,為教育新基建長足發展建言獻策。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與網絡安全處處長任昌山在會上表示,結合教育系統實際,教育部提出了六位一體的教育新基建的體系,包括信息網絡的基礎設施、平台體系基礎設施、數字資源基礎設施、智慧校園的基礎設施、創新應用的基礎設施、可信安全的基礎設施,通過六個方面的基礎設施來佈局教育新基建。”
任昌山談到,做好教育新基建要把握好幾個原則:首先要堅持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導向。第二要堅持創新引領。推動新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不斷深入。第三,協同推進,加強部門之間、部門和地方之間、區域內部之間的有效協同,加強社會企業參與共建。第四,統籌推進。要處理好傳統基建和新基建、存量和增量、發展和安全之間的關係。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榮懷認為,結合當下的國際環境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新基建的提出有其歷史特殊性,今年是 “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新時代的教育新使命。
編程貓創始人兼CEO李天馳認為,教育新基建的主要目的是服務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新基建不僅需要硬件環境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樣需要新工具、新教育資源做支撐,要重視教育新基建中的“軟基建”。
李天馳認為,未來國產的操作系統、編程語言、課程設計平台都會成為教育新基建的“軟基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些“系統層”基建將為新時代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更安全、更可控的底層支撐。
研製教育專網方案 為教育新基建搭好數字底座
近兩年全國兩會,多位委員提案,將教育專網列入國家新型的基建設施工程。目前教育專網的發展情況如何?
任昌山表示,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在線教學的工作,以信息化支撐保障停課不停學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尤其是在網絡方面出現帶寬不夠、卡頓、不良信息干擾等,也反映出推進教育專網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希望通過信息網絡基礎設施,能夠為教育新基建搭好一個數字底座。”
黃榮懷認為,教育專網不是純物理網,而是邏輯專網,相當於高速公路和現在的一級、二級公路和街道要互聯起來,讓它沒有卡頓,有效連接,優化結構,且安全可控,不同的路段可以各司其職。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孫茂松建議,教育專網要堅持底線思維,為了避免資源的浪費,應按需建設。在設計機制上按照平均數設置,保證日常狀態與應激狀態下的網絡使用。
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局長王玉璽認為,從教育本身角度來看,推動教育專網的建設是一個新發展理念的體現,實現了從技術立場向人本立場的轉變。“教育專網要解決可管、可用的問題,同時要有效解決偏遠地區的中小學、農村教學點用網難等問題,縮小城鄉的數字鴻溝。”
華為中國政企教育業務部總經理周紅權建議,教育專網作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工程要有一定的財政支撐和政策的優惠,這是如何保證建好、管好、用好教育專網的基本前提。
教育專網建設如何做到按需配置避免資源浪費?中移(成都)產業研究院教育行業總監李晟建議,5G專網裏通過切換,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可以切換出快速道、慢速道和公交專用車道,疫情期間可以專門通過切片來保證教學,專門建一個端到端的專網出來,在不用的時候又可以進行動態的切換。在邊緣計算、雲計算方面,數據可以做到不出網在本地就可進行流量的卸載,這樣能保證一個局域網或者一個學校的遠程教學,保障網絡質量。
多主體參與共建共享教育資源新生態
我國教育資源平台建設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各參與主體如何更好地參與進來,形成教育資源全員參與,聯通校內外的生態?
任昌山表示,到目前為止,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已經進入各級各類平台超過了220個,其中包括全部32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的平台。“通過平台,我們能夠匯聚各方提供的優質的數字教育資源,為師生提供信息化教育學的載體。同時,通過匯聚教育過程性的數據,對學生進行一些個性化的分析、指導,能夠支撐我們因材施教的實施。”
中央電化教育館原館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原主任王珠珠建議,加強我國基礎教育資源體系化建設必須克服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進一步擴大資源應用場景。資源不僅限於內容性資源,還有工具性資源,新的工具和服務使內容資源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再生。
第二,是建設問題。教育資源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市場不是無限的,應該在一個有限的市場中去容納更多創新、優質、持續的迭代,差異化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路徑。
從機制角度上來講,教育部和其他各部委在共同推進“選用評”機制,進一步探索一體化數字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這個體系能夠讓每一個老師、學生通過空間去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源,適度地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大家共享。
“機制的創新,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以及應用場景的開發和教育人的責任,必須形成一個生態來滿足我們日益發展的個性化教育的需求。”王珠珠指出。
黃榮懷認為我國教育資源建設仍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內容結構性缺失、深層性的資源利用不夠、學生和師生有選擇性困難、互聯互通等問題。他建議,需要通過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打通不同平台之間的利益點、加強對於優質資源、重大創新點等方面的版權保護等手段加以解決。
李天馳表示,在內容資源方面,編程教育面臨着更直接的問題,即優質內容稀缺、行業標準尚未確立、師資力量有限、區域教育資源不均衡。他建議,編程教育內容建設要堅持“學術引領教研”“服務學校優先”的原則,應該鼓勵並加大力度投入到具有豐富交互效果的課程內容建設中去,充分利用新科技、新手段進行跨學科內容的建設。
充分發揮智慧教育示範區示範引領作用
在智慧教育的建設過程當中,又有哪些可提供的經驗和分享,同時還存在一些什麼樣的問題呢?
任昌山表示,自2019年1月發佈“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項目遴選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先後遴選了兩批,包括18個創新區域和兩個培育的區域來開展工作。
任昌山介紹,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原計劃是2019年和2020年遴選兩年,後來考慮到各個地方積極性非常高,初步想把遴選的工作延續到到2022年,創建的工作延續到整個“十四五”期間。希望經過這樣的實踐,打造出區域樣板,形成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發展路徑,引領全國所有的區域共同朝着未來改革的方向前進。
王玉璽則介紹了深圳龍華區建設智慧教育經驗,一方面是率先佈局龍華教育智能體。包括建設以高校及科研院所為依託的智慧大腦,以5G和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神經網絡、以智慧學習範式為核心的智慧教育的框架、以創新學習空間為外顯承載體的全方位體系。第二,實現“三龍五校一中心”計劃。第三,實施了未來教育 工程,人才5 戰略。第四,開展了未來城市應用場景實驗。
長沙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繆雅琴介紹了長沙的智慧教育模式,首先,全面優化智慧教育的基礎環境。第二,構建個性化的教學支撐服務環境,緊扣教學方式的變革,以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提升為核心推動教育新基建,構建了基於大數據的教、學、研、管、評、測體系。第三,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
繆雅琴認為,目前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老師的信息素養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王珠珠建議,確立數字化轉型的着力點在於能夠更好地去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各地智慧教育、企業、政府都應該加大這方面的努力和投入。同時,應認真總結各地建設智慧教育的經驗,更深入推進工作。
黃榮懷錶示,期待作為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的項目既要有建設亮點,同時還要可持續發展。
孫茂松建議,現在是智慧教育的初級階段,目前智慧教育是單點技術,圍繞資源方面做建設。所以,特別有必要加強智慧教育試驗區的建設,先行先試,取得經驗再推廣。
淘寶教育執行總經理葉挺介紹了智慧教育中職業教育的應用場景。疫情之下,企業端對於新的營銷方式有大量的需求,比如直播、短視頻,造成此方面人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