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宮心計》是虛構的,那今天帶你看歷史上真實版
後宮劇《宮心計》很精彩,也很虐心,但這些精彩和虐心的情節都是虛構的。事實上,在中國古代後宮裏面,象這樣精彩和虐心的情節不知有多少。這裏來説一個東漢版的《宮心計》。
東漢版《宮心計》
故事的主角叫鄧綏。鄧綏,是一個來歷非凡的女人,一個城府深不可測的女人,一個仁義恩信和狠忍殺伐兼具的女人。説她有來歷,是因為她有一個非常有名望的爺爺:東漢開國第一功臣鄧禹。
説她城府深,是因為她在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之前的所作所為,都騙過了天下所有的人,誰也搞不清楚她的真正面目,誰也不知道她的實力和野心。説她仁義恩信和狠忍殺伐兼具……且來簡單看一下她曾經有過的表現吧。
史書上説她小時候天資聰穎,深得太夫人的喜歡。該太夫人,即鄧禹的老婆,年高目冥,有嚴重的白內瘴,因為喜歡鄧綏,竟然童心頓起,要給鄧綏剪髮。完了,誰都知道,這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誰給她剪誰遭殃。
可是鄧綏不怕,高高興興地坐定,讓太夫人剪。結果不出大家所料,剪刀好幾次傷了她的額頭,鮮血汨汨流下,鄧綏忍着痛,不聲張,繼續配合太夫人的遊戲。太夫人視力模糊,也沒有覺察。
事後,有人問鄧綏,小妹妹,你牛啊,敢給太夫人試刀,你看,都傷了好幾個地方了,不痛嗎?鄧綏嚴肅而認真地答道:“怎麼可能不痛呢,難得太夫人有好心情幫我剪髮,如果我拒絕了她,豈不是傷了老人家的好意?我只要忍忍,就可以讓太夫人開心,太值得了。”
看看,這種狠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嗎?況且,鄧綏小妹妹當時不過只有五歲!傳説,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老萊子,七十多歲的人了,經常穿五色彩衣,手裏搖撥浪鼓,作幼兒狀,甚至躺在地上打滾,捏着咽喉發出小孩子的哭聲,以博父母開懷一笑。因為這番舉止,老萊子得以名列《二十四孝》,成為了大孝子。和老萊子相比,鄧綏的孝順可不止高了多少個級別。
又説,鄧綏喜好讀書,六歲能《史書》,十二通《詩》、《論語》,志在典籍,不問居家之事。這怎麼得了?你説你一個女孩子,不問居家之事,以後怎麼相夫教子?志在典籍,難道你還想做一個女博士,治國平天下嗎?
她的母親罵她:“你一個女孩子家家不好好學習女工,天天捧着一本經書看,難道還想去當女博士嗎?”面對母親的責罵,鄧綏不還嘴,也不賭氣。你不是説我不學女工嗎?好,我學,學給你看。你不是説我不應該讀書嗎?我讀,但不給你知道就是了。她“晝修婦業,暮誦經典”,一個人,做兩種事業。這樣的人,太狠了,太能忍了。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宮中大選,這是每一個名門望族的女子都不願意放棄的機會,要知道,一旦被選入宮,成為貴人,甚至皇后,那麼一家就光耀門楣、飛黃騰達了。
應該説,鄧綏是非常期盼借這樣一個機會魚躍龍門,一舉昇天的。她異常婉轉地向家人傳達了自己渴望入宮的願望。她的婉轉,是怎麼婉轉法呢?
她説,她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一伸手就摸到了天,天幕突然垂下一條類似鍾乳狀的東西,稍一仰頭,就吸進肚子裏了。夢見摸到了天,那不是做了皇后又是什麼?家長找人解夢,解夢人説,堯帝曾經夢見自己攀天而上,成湯也曾經夢見自己在天庭遊走,這是做聖王的前兆,吉不可言。她一個女孩子家,怎麼能和堯湯相提並論?不信。再找相面人給鄧綏相面,相面人似乎跟解夢人心有靈犀,説:“此成湯之法也。”
信了吧?
信了。
但這一年,鄧綏非常遺憾地沒能入宮。
清朝焦秉貞繪《歷朝賢后故事》,圖為鄧綏戒飭宗族
原因是她的父親在這一年不合時宜地死了。父親死了,你還入宮追求你的皇后夢,你還是人嗎?禽獸,禽獸不如!在以孝廉選拔人才的東漢,這是很令人所不齒的。這個道理,鄧綏懂。她把理想深深埋到了自己的心窩裏,乖乖地在家守孝、服父喪。而為了獲得孝廉的名聲,她下了真功夫,“晝夜號泣,終三年不食鹽菜,憔悴毀容,親人不識之”,狠人啊。
永元七年(公元95年),宮中再次大選,鄧綏三年孝滿,這次,她把握住機會,順利入宮。這一年,她十五歲,如花美眷,似水年華,身長七尺二寸,姿顏姝麗,絕異於眾,左右皆驚。可惜,和帝的心裏,已經住進了一個人。
三年前的大選中,有一個選手,才色兼具,藝壓羣芳,在眾多佳麗中脱穎而出,成為了和帝的心動女生。該選手也很有來歷,姓陰,曾祖陰識,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皇后陰麗華的哥哥。陰妹妹“少聰慧,善書蓺”,入宮後,很得和帝寵愛。
鄧綏入宮這年,陰妹妹已憑着自己的美貌、學識在宮中穩坐了“一姐”位置,封為貴人。這還不算,鄧綏入宮還不足一年,鑑於和帝已經十八歲,是成年人了,大臣們奏請冊立皇后。陰貴人當仁不讓地坐上了皇后的位置。雖然,在這次冊後大典中,鄧綏也“順帶”被封為貴人,但在陰皇后的面前,她只能永遠低着頭做人了。事實也是如此,因為有陰皇后在,陰皇后是紅花,她鄧綏就只能是綠葉,綠葉襯紅花,似乎,她一輩子只能做配角了。
史書上説她,“承事陰後,夙夜戰兢”。宮中每有宴會,六宮妃嬪貴人都會競相修飾,濃妝豔抹,簪珥光采,衣裳鮮明。只有鄧綏,淡妝素裹,娥眉輕掃,在眾豔麗中格格不同。
身上的衣服顏色偶爾與陰皇后接近,就立即更換,不敢稍奪陰皇后的風頭。若和陰皇后一同覲見皇上,則不敢正坐離立,默默站在陰皇后的後面;待到陰皇后起身辭行,則僂身自卑,躬身恭立,等陰皇后起步再走,從不敢與陰皇后並駕齊驅。
……
這樣的生活,累啊。
但正是這樣的生活,漸漸引起了漢和帝的關注,漢和帝認為她對陰皇后勞心曲體,處處謙讓,有君子之風,乃至感慨説:“修德之勞,乃如是乎!”對她生出了許多好感。
有一次,鄧綏病了,卧牀不起。漢和帝十分憐惜,恩許她可以召入家人進宮探視,並且不限時日。鄧綏卻竭力推辭,説:“皇宮是最重要的禁地,而讓外戚久留宮內,朝內羣臣會批評陛下徇私情,宮中也會譏諷臣妾不知足。朝廷和宮中都因這事指責陛下和臣妾,誠不願也。”
還是那一句,太能忍了,也太能裝了。漢和帝十分讚歎,對鄧綏除了寵愛,又增添了不少敬重。那邊的陰皇后的內心就開始失衡了。
她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和挑戰,“愛寵稍衰,數有恚恨”。偏偏,鄧綏“恭肅小心,動有法度”,以退為進,在漢和帝跟前,極力抑制自己,不讓漢和帝對自己有特別的恩寵。她不但對陰皇后恭恭敬敬,對待下人,“雖宮人隸役,皆加恩借”,同樣十分關心體貼。一時間,宮中上上下下都對鄧綏有好感,讚譽有加。陰皇后又氣又急,簡直要瘋了,卻又無可奈何。
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夏,漢和帝患上了痢疾,久治不愈,拖了十幾天,到農曆5月中,病勢更加沉重,眼看是沒救了。
漢和帝
舉國上下,大家都很憂傷。鄧綏也很憂傷,她在嘉德宮裏天天祈禱,祈禱上蒼保佑和帝早日康復。只有陰皇后,她竟然很開心。她的開心是有原因的,漢和帝才二十多歲,兒子都很小,其本人一旦駕崩,陰皇后就可以升格為太后,就可以臨朝攝政了。陰皇后因此開心地説:“我若是能夠得意,絕不會讓鄧家留下一個活口!”
鄧綏聽到這一消息,震住了,半晌,才流着眼淚對左右宮女説:“我竭誠盡心以事皇后,竟然得不到她的護佑。我今天應當跟隨皇上去死,上報皇上的大恩,中解家族的災禍,下不至使皇后如呂太后那樣有‘人彘’行為。”
説完,就翻箱倒櫃尋找毒藥,打算自我了斷。有個宮女為了阻止她,就騙她説上面已經差人來通報了,皇上的病已經好了。鄧綏於是自殺未遂。託這位宮女的吉言,第二天,漢和帝竟神奇地病癒了。
這回,輪到陰皇后震住了,你想,她之前詛咒鄧綏説:“我若是能夠得意,絕不會讓鄧家留下一個活口!”這句話,表面上雖然是罵鄧綏以解恨,但實際上卻已經包含了一個意思:盼望漢和帝早點駕崩。如果漢和帝知道了,自己還有好果子吃嗎?
不行,得想辦法自救。通過向外祖母鄧朱氏請教,陰皇后決定鋌而走險,動用巫術蠱道,將漢和帝咒詛致死。真是活得不耐煩了!漢和帝知道了此事,天庭震怒,大發雷霆,將鄧朱氏及其兩個兒子鄧奉、鄧毅,以及陰皇后的弟弟陰輔下獄,拷打而死。
永元十五年(公元102年)6月22日,陰皇后因罪罷黜,被遷到桐宮,後憂懼而死,時年二十三歲。
陰皇后的父親陰綱自殺,弟弟陰軼、陰敞及鄧朱的家屬被流放到日南郡比景縣(今越南南部)。
劇照:陰皇后乃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陰皇后哥哥的曾孫女,圖為光武帝皇后陰麗華
陰皇后一死,中宮缺位,鄧綏經過三推四辭的一番假意推讓,高高興興地即皇后位。至此,鄧綏已經實現了她人生的一半目標。而她另一半目標,是從漢和帝死後才實現的。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冬十二月二十二日,漢和帝突然病故,享年只有二十六歲零四個月。諡號“和皇帝”,葬在慎陵,廟號稱為穆宗。由於漢和帝死得太突然,他不但來不及安排顧命大臣,甚至連誰是帝國繼承人都來不及指定,這樣,在帝國政權的交接問題上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混亂。
漢和帝之所以沒有冊立皇太子,一是覺得自己還年輕,不急;第二呢,是生出的兒子體質都不行,一個接一個夭折,養不大。這是什麼原因呢?漢和帝想破腦袋也搞不清楚。
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和他的嬪妃都是近親通婚。近親通婚的後果就是孩子成活率低,或者畸形,或者弱智。
為了確保自己後繼有人,漢和帝聽信了一種迷信的説法:即孩子一出生,就立即由人抱出洛陽城,秘密交給民間撫養。這種説法靠不靠譜,不知道,反正漢和帝自此在宮中廣播龍種,孩子一出生,“輒隱秘養於人間”,馬上送出宮,一個不留。前前後後,到底送出過多少孩子,他自己也數不清。
到他死了,二十五歲的鄧綏上位,成了鄧太后,派人去找。找來找去,只找到兩個。兩個就兩個,只要有,就能穩定局勢了。這兩個孩子一大一小,大的叫劉勝,八歲。小的叫劉隆,才剛剛過百日。
按照禮制,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這些年來,鄧太后只顧着和陰皇后搞宮心計,都忘了生孩子了,自然無嫡可立,那就立大的吧,立十歲的劉勝。可是,鄧太后卻宣佈了,立剛滿百日的劉隆為帝,改年號為“延平”。真是天雷滾滾啊,公卿大臣全被雷倒了。
這,卻是為何?鄧太后開出的理由是:劉勝身體有病,長期卧牀不起,不能勝任皇帝的工作。是嗎?真是這樣嗎?
漢殤帝:劉隆
無論劉勝還是劉隆,都是剛剛從民間找回,大臣們無從得見,太后説什麼就是什麼了。可是,還在襁褓裏的劉隆是否就勝任皇帝的工作呢?鄧太后不説,眾人也沒權過問。
其實,位居太后,臨朝聽政,這才是鄧太后一生的追求。這樣才能應了她幼年時相面大師給她説過的那句話:“此成湯之法也。”一個女人,活在這個該死的時代,當皇帝是不可能的了,要做成成湯一樣的大事業,就必須做太后臨朝聽政!現在,她做到了!
她臨朝聽政,以皇太后的名義下詔書,並自稱為朕,成為了帝國實質上的領袖。不過,還躺在奶媽懷裏吃奶的劉隆能陪着鄧太后走過這樣一段漫長而遙遠的路程嗎?答案是不能。
劉隆實在太小了,經受不起大人們的折騰,每天都在發燒,哭鬧不休。鄧太后似乎感覺到了前景的不妙。她多了一個心眼。劉隆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三月九日,漢和帝正式下葬了。
漢和帝一下葬,停留在京城的宗室王爺就準備回自己的封地去了。鄧太后悄悄把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留了下來。這一年的八月六日,劉隆駕崩了,葬於康陵,是為殤帝。這個皇帝,滿打滿算,在位時間也就兩百來天。八月八日夜,鄧太后與自己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虎賁中郎鄧悝定策禁中。三人一致決定,就立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為新帝。
為什麼不是劉勝?劉勝?你説都已經否定過他了,現在又讓他上台,還不是給自己添堵?再者説了,日後他會不會跟你算這筆帳?鄧太后不敢冒這個險,那就只能是劉祜了。劉祜這一年十三歲,雖然年齡偏大,但還易於控制,而且劉祜與和帝的血緣關係較近,大家容易在情感上接受。另外,鄧太后想,劉祜是由自己提上帝位的,以後還能不對自己感恩戴德?!當晚,鄧騭持節率人到清河官邸,用青蓋車將劉祜迎接回殿。
劇照:漢安帝劉祜
第二天,鄧太后在崇德殿封劉祜為長安侯,隨即下詔,將其立為和帝的後嗣。接着又撰寫了冊立皇帝的詔命,宣佈他是下一屆國家領導人。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呈上皇帝的御璽。羣臣還沒回過神來,劉祜已經正式即位,改明年年號為“永初”。鄧太后仍舊臨朝攝政。
平心而論,鄧太后的理政治國能力還是可以的。她臨朝稱制以後,就連下詔令,大赦天下,赦免了許許多多因罪被囚禁的人。她提倡德化,將不合典禮的各地祠官全部罷省。又提倡節儉,減宮內服御衣物,嚴格控制稻米粱肉的消費,其本人的日常飲食,早晚僅一個肉菜,非常節儉。
上林苑中用以玩樂的鷹犬統統斥賣,蜀、廣漢二郡特供的器物一律叫停,宮中的奢侈擺設大量取消;離宮別館儲存的米麪、柴薪,也全部省去。
在她的倡導下,宮中每年節省費用數千萬。對於宮中侍女,她經常親自閲視,曾一次放還了五六百人。對於各地郡國的朝貢獻納,她也減免過半。州、郡但凡遭遇天災人禍的,一律減免田租。所有的這些,讓她贏得了無數讚揚的聲音。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秋天,她患上了一場重病。身邊的人紛紛為她祈禱上蒼,願代她去死。
她知道了,很不高興,命令大家只可祈福,不要妄生不祥之言。在刑獄上,她精明體察,常能破除冤情。在學術上,她白天上朝聽政,處理國事,夜晚則誦讀經史,孜孜不倦,還曾特選大儒劉珍與博士良史等五十餘人,在東觀校讎五經、諸史,並委任宦官蔡倫典掌其事。
在用人上,大力引用許多名士如何熙、李郃、陶敦、楊震、朱寵、陳禪等人。當然,作為一名女性,她不便走出台前,只能隱身於後宮,在許多工作的處理上,不得不借助於自己孃家的兄弟。
東漢壁畫:外戚專權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兄長鄧騭任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的設置即始於鄧騭)輔政,此後又為晉升大將軍,常留禁中,常與之共議國事。其它的兄弟如鄧悝、鄧弘、鄧閶等亦居官封侯,成為不可或缺的政治助手。鄧氏一門也因此一躍而成東漢歷史上最為貴寵的外戚,史稱“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
但鄧太后也能鑑戒歷史的教訓,雖然倚重外戚,卻對外戚加以束約,牢牢抓住大權,不受他人挾制。她屢屢詔告京師一帶各長官,要他們嚴厲約束鄧氏家族,如有犯錯者,法不容情。
同時,她還創辦了一所官學,以教授經書,專門下詔徵召和帝之弟濟北王、河間王五歲以上的子女四十餘人,以及鄧氏近親子孫三十餘人入學。並親自督導,防止其子弟們生活過於驕逸。而正是她注意“檢敕宗族”,宗族成員也因此潔身自好,“闔門靜居”。而鄧騭等外戚亦多恭順節儉,力謀為國,因此外戚並未成為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