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少些“噴子”“鍵盤俠”, 媒介素養須緊抓

半月談丨少些“噴子”“鍵盤俠”, 媒介素養須緊抓

“綠色上網我能行”課程引導學生健康、安全上網 孫參 攝

半月談記者謝建雯

“祖安文化”、暗黑畫風、飯圈互撕、網暴人肉……青少年網民涉世未深,卻較早地面對網絡社會的種種陰暗面,有的甚至被深度捲入網絡漩渦,深受其害。時下,媒介無處不在,傳播無孔不入,引導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網,已成為教育界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應成必修課

“網絡是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用好了利大於弊。但近些年網絡亂象頻繁出現在大學乃至中小學校園,恰恰説明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應引起社會各界重視。”寧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謝明輝説。

“媒介素養”最早由英國學者利維斯和湯普森在上世紀提出。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教育中心指出,媒介素養是人們面對媒介信息時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創造生產及思辨反應能力。在我國,媒介素養多指人們對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所用的能力。

媒介素養已成為現代社會公民素養和公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過去只針對媒體人有媒介素養要求,但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作為信息生產者、傳播者和消費者,普通公民也應具備這一素養。”謝明輝説。

不過,當前社會對媒介素養教育重視程度相對不足,義務教育階段的媒介素養教育不完善,未成年人網絡操作技能、網絡防沉迷知識、網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培養缺失。調查顯示,未成年網民中學習過以上知識技能的比例均未達到60%。

“每次下課,都能發現QQ還沒退出就走了的學生,部分學生網絡自我隱私保護意識較差。”寧夏銀川市唐徠回中信息技術老師雍桂春説。

媒介素養亟待納入

國家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善於模仿,可塑性強,要抓住時機加以引導。”銀川市實驗中學校長白雲峯認為,在網絡媒介素養方面,如不抓緊教育,難免出現個別學生用網跑偏現象:或最終養成看戲“吃瓜”和事不關己的泛娛樂化心態;或跟風從眾,被網絡水軍、職業噴子“帶節奏”,最終擾亂網絡秩序。

媒介素養教育應從娃娃抓起,而校園是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最佳場所。“有關網絡信息的媒介素養,如果課上不教,學生只能靠自學。可學什麼,學成什麼樣子,學校、家庭都很難掌握。”銀川市教育局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韓笑説,要將媒介素養納入國家素質教育課程體系,開設通識教育課。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完善媒介素養教育,重點將上網技能、防止沉迷、自我保護、信息甄別等能力作為必修課。

在銀川,部分學校已在摸索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白雲峯説,他所在的學校強化了校園網的監測管理,攔截網絡不良信息;同時直面網絡學習資源和熱點問題,要求各班圍繞網絡詐騙、網絡暴力、網絡犯罪、網絡沉迷等話題,每學期開展三四次主題班會,提前“打預防針”,引導學生安全、綠色、文明上網。

謝明輝認為,小學階段是未成年網民的網絡懵懂期,初中階段是網絡社會屬性形成關鍵期,因齡施教很重要。小學生要了解網絡危害,從小培養網絡自控能力和網絡安全意識;初高中學業加重,不一定開設獨立課程,但可以穿插一些章節,滲透到語文、思政、信息技術等各學科。

同時,受訪教師坦言,在校園進行媒介素養教育,離不開配套的教師培訓。目前,媒介素養能力對許多教師而言仍是陌生概念。要教導學生,需要優先提升教師對媒介素養的認識。

網絡社會也是現實社會。網絡不良信息已對青少年的學習、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媒介素養教育要立足現實德育,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銀川市第二中學高中語文老師王淑珍説,要幫助學生獨立思考,理性全面分析問題,學會尊重與包容,不做“噴子”和“鍵盤俠”。 (刊於《半月談》2020年第19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半月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3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丨少些“噴子”“鍵盤俠”, 媒介素養須緊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