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個兒子都考入斯坦福,學霸媽媽的忠告:教育的關鍵期在小學階段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經典

    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階段其實是12歲之前。

    12歲以前,孩子的自主思考問題能力還不強,自我認識還不全面,人格還未形成。如果在這段時期,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那麼等孩子12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逐步增強後,孩子之前形成的習慣,思想,性格都會按照12歲之前養成的模式繼續延發展,最終影響一生。

    有一位叫陳美齡的媽媽,她用了10多年的時間,將自己的三個孩子培養成材,最終全部送入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學。

    後來,陳美齡將自己的育兒心得和經驗寫在了《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這本書中。書中,在“培養好學孩子”的部分,陳美齡就提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興趣愛好都需要儘早培養,尤其是在小學階段。

陳美齡和三個兒子

那麼,在陳美齡看來,孩子開始上學後,要注重哪幾個方面呢?

一、小學階段,讓孩子愛上學習很重要

陳美齡提到,孩子上學後,她會經常和孩子們討論“為什麼要學習”、“學習到底有什麼意義?”、“學習會帶來哪些好處”。

她認為,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一件積極向上的事情,上學對自己的未來有極大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沒有孩子天生愛學習,因為對於孩子來説,學習非常有束縛感,他們無法立刻體會到學習帶來的好處。

從寬鬆自由的幼兒園,進入處處被約束的校園;對於孩子來説,是需要比較長的適應時期;從成績優異的一二年級,突然進入到三年級大滑坡;當孩子面對人生第一次升學考試。

小學六年,其實孩子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或者學習沒有跟上,那麼很容易出現厭惡學習,成績下滑的情況。

尤其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動不動就發火打罵,這些行為只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引導,讓孩子將學習和父母的打罵劃等號,厭惡學習。

所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就非常重要了。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愛上學習,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孩子後面才會毫不費力。

二、小學階段,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

“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這是陳美齡對於家長的忠告。她甚至認為,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一定要堅持到初中。

很多家長吐槽,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和自己就像陌生人一樣?為什麼孩子大了,總拿自己的話當耳旁風?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説:“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孩子12歲之後,步入青春期,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越來越強,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開始更在意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叛逆,實際上是一種更尊重自我的表現。

如果想讓孩子12歲之後的思想,價值觀和父母保持一致性,就必須在12歲之前儘可能多地陪伴孩子,關注孩子的成長,在12歲時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引導。

小學階段,孩子自主思考問題能力不強,你對孩子教育,他都會心平氣和地接受。一旦這些習慣養成並固化,孩子後面的路就會比較順利了。

所以,小學階段,家長務必要將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多陪伴孩子,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掌握學習方法,產生學習興趣,擁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行。不要錯過了,才後悔。

三、小學階段,不要過分去補孩子的短板

著名的“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桶裝多少水,由最短的木板決定,所以我們要補短板。

在學習中,孩子總會有擅長的和不擅長的科目,父母一般的做法,就是要求孩子拼命將不擅長的提高起來,補短板。


陳美齡則認為應該鼓勵孩子去鑽研擅長的科目,這樣可以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自信,不擅長的科目也會變得更好。好學生,並不是所有科目平均分都高的孩子,而是有一個超擅長,其他科目和大家同樣的回評。

陳美齡的這個理論,其實是被很多老師贊同的。

孩子每天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過分追求補短板,勢必在擅長的科目中精力要減少,很多孩子就會出現短板沒有補起來,長板也受到影響的情況。

所以,不如讓孩子提高長板,增加自信,從而增加學習驅動力,當孩子體會到成就感時,會自覺將短板提高上來。這也是近年來被更多人認同的“木桶長板效應”。

要記住,優勢才是王道!

四、小學階段,要平衡發展孩子的興趣

教育學家認為,一個人如果能感受到無法言喻的東西,就意味着他擁有深刻的思考能力。

陳美齡非常注重孩子興趣的發展。她鼓勵孩子學習音樂,欣賞藝術,參加運動,鼓勵孩子多方面的發展。在這些過程中,孩子的上進心,忍耐力,領導力都得到了提高。

我們用最現實的方法思考,孩子上初中之後,學業繁忙,除非是準備走特長道路的,否則幾乎是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然而一個人的人格表現為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而這其中很大部分的人格,是由孩子在興趣中發展得到的。

李玫瑾教授就曾提出“12歲是人格的塑造黃金期”。在小學,學習任務相對寬鬆的時期,鼓勵孩子多發展自己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孩子的氣質,引發孩子深度思考,而這些都對於後面的青春期成長有着極大幫助!

小學階段,看似不起眼,其實非常重要。

這六年中,孩子要經歷從幼兒到兒童,再到青少年的三個重要成長階段。三個階段中,孩子的認知、思考、性格、行為模式都有很大的變數,家長如果重視了,就會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孩子的成長更加輕鬆。

所以,家長一定要理順小學每一年,孩子不同的成長需求和變化,及時調整孩子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到下一個階段。

然而,面對孩子的6年,大部分的家長都缺乏整體的認識和規劃,以及具體的操作方式,很多都是隨着感覺走,其實這對孩子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針對小學六年的每一年,都給出了非常具體細緻的教養重點。

一年級順利過渡幼小銜接,二年級培養培養學習興趣;

三年級順利度過“滑坡”階段,四年級,提升學習難度;

五年級兼顧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六年級坦然面對小升初。


通過10大主題,從小學六年到假期規劃,從學習方向到心理成長, 從性格培養到品行道德,書中都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書中列出了大量的案例,讓家長清晰瞭解自己和孩子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讓小學六年不再迷茫。

這本書的作者于敏老師,擁有20餘年一線的教學經驗,非常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她站在孩子的角度,向家長指出了孩子真實的成長需求,幫助家長精準抓住孩子的養育重點,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