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建立漢朝後磨刀霍霍,漢初三傑難逃猜忌,陳平為何氣定神閒?

項羽戰敗後,眾人擁戴劉邦為帝。劉邦推辭三次,把樣子做足了,才接受帝位。而在心底,他久已視天下為己物,為了新帝國的穩固,一早就做下各種佈局。

肅清項羽殘餘勢力後,劉邦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

釜底抽薪之下,韓信辛辛苦苦打下齊國、討封得到的齊王封號,成了空中樓閣。沒有兵權的韓信,什麼都不是。

雒陽南宮酒會,高祖與羣臣縱論天下得失: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建立漢朝後磨刀霍霍,漢初三傑難逃猜忌,陳平為何氣定神閒?

除了這三人出類拔萃,還有彭越、英布等也都是一時英豪,這樣的人才,用於爭天下無往而不利,用於守天下能否保安定太平呢?

諸人一旦異心,或者為他人所用,都必會成為國朝的巨大威脅!——高祖居安思危的念頭興起,再也無法按捺下去。

一、飛鳥盡,良弓藏

漢初三傑的見識不同,對危險的感知不同。而不同的應對,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1、張良:早看清未來時局,順勢而為

漢朝建立,張良被封為留侯。他在定都地點上贊同劉敬的"西都關中",從而堅定了劉邦的決心。自此之後,張良就病了,一年多都沒有出門,在家修煉導引術。

張良再次現身,是被呂澤強迫出來,為太子謀劃。他的"商山四皓"之計,安定了太子劉盈的地位。而後自己繼續在家養病,不再冒頭。

張良早就看清了局勢,自保輕而易舉。

劉邦建立漢朝後磨刀霍霍,漢初三傑難逃猜忌,陳平為何氣定神閒?

2、蕭何:有故舊門客幫襯,從諫如流

論功行賞時,劉邦以蕭何為首功,封為酇侯,父子兄弟十餘人,都給了有食邑。

韓信之死蕭何出了力,劉邦此時正在平定陳豨叛亂。聞聽此事,傳回詔令:拜蕭何為相國,食邑增加五千户,另給五百衞兵。

召平對蕭何説,沒有戰功而受封,這是皇帝懷疑你了,要求解除皇帝的疑心,非但不能受賞,反而要散財:"原君讓封勿受,悉以傢俬財佐軍,則上心説。"蕭何照做而逃過一劫。

次年,黥布叛亂。劉邦又親自帶兵平叛,數次派人回來問候蕭何,門客看出禍端:

"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

蕭何已有不賞之功,又在關中廣得民心,皇帝心裏不安,只有自污才能過關。於是,蕭何強買強賣,奪人房產,才使劉邦放心,總算得以壽終正寢。

劉邦建立漢朝後磨刀霍霍,漢初三傑難逃猜忌,陳平為何氣定神閒?

3、韓信:知道做不到

漢朝建立後,英雄無用武之地,韓信是最失落的。先是被剝奪了齊王之位,改封楚王,又被懷疑謀反、遭設計擒獲、被除去王位,帶到長安,成為淮陰侯。

韓信當然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他也嘗試着做過一些自保之事,"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

只是,韓信忍得了一時,忍不了一世,他做不到一直夾着尾巴做人。這應該是以下幾種可能導致的:

1、在做過大將軍、齊王、楚王后,習慣了高高在上,心態上已找不回"胯下之辱"時的忍辱負重;

2、他還沒有真正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生死已被人掌握在手中;

3、太過相信自己的能力,以為足以自保,卻沒有足夠的警覺;

4、他不清楚自己的存在給高祖造成的壓迫感:他的能力有多強,"死罪"就有多大。

韓信最終死於非命。

劉邦建立漢朝後磨刀霍霍,漢初三傑難逃猜忌,陳平為何氣定神閒?

二、陳平:非但沒受猜疑,反被重用

在劉邦的下屬中,陳平的功勞也很大:

1、呈獻反間計:陳平獻計離間范增與項王,漢王立即拿出四萬斤黃金任其操作。陳平不辱使命,亞父范增被迫離開,大將鍾離昧被閒置,項羽的核心層分崩離析。

2、滎陽詐降計: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危在旦夕,陳平獻計,寫信給項羽佯裝投降。先安排兩千女子出東城,吸引楚軍,又使紀信冒充劉邦坐在馬車上拖延時間。劉邦真身則帶着骨幹從西門逃走。

3、穩住韓信:韓信攻下齊國,憑功邀賞。劉邦很氣憤,陳平與張良及時勸阻,給了韓信齊王,從而避免了分裂,為滅楚奠定了基礎。

4、智擒韓信:漢朝建立後,劉邦對楚王韓信不放心,但顧忌其軍事能力。陳平獻計出遊雲夢,在韓信陛見時一舉擒下。

5、白登山解圍: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上,兵少糧絕,危在旦夕。陳平獻計,賄賂匈奴閼氏,得以逃脱。

6、分化陳稀:陳稀反叛,陳平根據其手下皆是商人的特點,引誘收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劉邦建立漢朝後磨刀霍霍,漢初三傑難逃猜忌,陳平為何氣定神閒?

陳平的計謀看似簡單,卻都是命中問題的關鍵所在,高效實用,一擊必殺。可就是這樣一個"陰謀家",劉邦卻很放心,對他全無猜忌。

陳平不僅做到了功高而主不疑,隨着時間的推移,還越來越受重用。

劉邦對陳平的評價是:"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這就將陳平能力限定在了從屬、參謀的位置,不會獨立起事,自然也就無需防範。

結語:

劉邦的目的是剷除異姓王,同時,將威脅大漢安定的潛在威脅一一清除。能力強的大臣也自然要經過他的考驗、篩選。

劉邦建立漢朝後磨刀霍霍,漢初三傑難逃猜忌,陳平為何氣定神閒?

張良使皇帝不起疑心,蕭何消除了皇帝的疑心,韓信則是撞上了槍口。

陳平從跟隨投劉邦開始,就不隱諱地貪污,在護軍中尉任上,安排諸將差事時大肆受賄,因而與將領們的關係也不太好。於是,這位不清廉的能臣只有依附於劉邦。

這一切是陳平故意為之麼?結果是:陳平在漢朝屹立不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67 字。

轉載請註明: 劉邦建立漢朝後磨刀霍霍,漢初三傑難逃猜忌,陳平為何氣定神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