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遊列國故事 孔子為什麼周遊列國

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孔子授徒三千,孔子周遊列國,可是孔子什麼時候周遊列國的呢,中間有有多少艱辛呢?孔子為什麼周遊列國呢?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一起去了解孔子周遊列國故事。

  孔子55歲時,因在魯國難以實行自己的政治抱負,於是帶着自己的部分學生開始周遊列國。為了找到實施仁政的土壤,遊歷十多個國家,歷時十四年,顛沛流離,倍嘗艱辛,既受盡冷嘲熱諷,也受到熱情接待。

  孔子如此執着地推廣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什麼沒有哪一個國家真心願意接納孔子呢?其主要原因是當時列國紛爭,戰亂頻起,弱肉強食,強國希望通過武力征伐而稱霸,弱國希望通過尚武練兵而由弱變強。孔子所推崇的儒家學説被崇尚武功急功近利的各路君王視為不切實際,不能解決他們或稱霸或變強的需求。

孔子周遊列國故事 孔子為什麼周遊列國

  衞國的國君對孔子一直禮遇有加,其夫人南子對孔子非常仰慕,希望與孔子相見。孔子決定拜訪衞國夫人,其學生多有異議,因為南子好色成性不守婦道,在衞國名聲不太好。孔子認為南子是衞國的實際掌控者,若想實行自己的政治抱負須得到南子的支持。南子在與孔子相見時,風騷宜人,百般誘惑,希望孔子能留在衞國從事教育工作,以便與孔子時常相會。孔子始終不卑不亢,婉轉地拒絕了南子欲與其相好的暗示。孔子當時志在實行自己的政治抱負,雖然衞國盛情挽留,但孔子仍然離開了衞國。

  南子對孔子説:世人也許很容易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面對靈性、智慧和美麗的南子,孔子又何尚不為之心動,內心的掙扎和痛苦讓他倍感煎熬,孔子卻戰勝了這種痛苦,將人動物性的慾望上升到品德的至高境界,理性讓他不能迎合南子的挑逗。不為美色所誘惑,不為艱難所嚇倒,這正是孔子的不平凡之處。十四年的漂泊生活,如同喪家之犬,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和痛苦,但也正是這些艱難和痛苦造就了享譽中外流芳百世的孔子。

  孔子68歲時終於回到了魯國,他從此對實施仁政心灰意冷,一心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把自己多年來所總結和積累的學問傳給後人,直至73歲去世。孔子的品德學問無人可比,可悲的是他的學問與時代潮流相背離,並最終被時代拋棄,這或許是孔子當時沒有想到的,所以即便他的雄心和理想無數次碰壁在現實冷酷的硬壁上,他仍然不知疲倦不畏艱難地去推廣自己的政治理想,直到68歲他才選擇當時最適合他的工作。

  孔子為什麼周遊列國

  因為他想宣傳自己的主張.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戰爭.但那個時候正是春秋時期,各國多想能擁有更多的土地,只有進行戰爭.所以不可能聽他的 ,孔子的政治主張當時顯得很迂腐。當時是戰爭頻繁的時期,大國欺負小國,小國要發展自強。孔子卻要先行禮儀,感化他人,是無法行得通的。

  當時各國急於要加強軍事和經濟,孔子卻要先搞思想教育,要大家循規蹈矩。孔子也確實對軍事和經濟不懂。不明白生產關係如何調整、財政税賦如何整頓、軍隊如何訓練。與管子相比,差距是十分大的。

  孔子在一開始時候是魯國不能容他,他沒有辦法才會周遊列國,在周遊列國的時候正好在宣傳自己的思想,為了平息各個地方的戰爭,希望能夠使得各個地區和平發展,讓人們懂的教化。這就是孔子為什麼周遊列國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8 字。

轉載請註明: 孔子周遊列國故事 孔子為什麼周遊列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