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温柔的教育陷阱

最近朋友圈一個小擺件刷屏了,上面的這幾句話,道出了一個大家都知道卻做不到的道理——不要喊媽!就是下圖這個,上面配有一套搞笑的標語:做作業時碰到不會的題目,請先想辦法自己解決,不要“喊”媽。

“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温柔的教育陷阱

看到這個,很多家長都輕鬆不少,説實話,輔導作業這麼考驗耐心的事,大部分父母都已經快受不住了。

當時把這張圖轉到羣裏,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共鳴,有人説每天最糟心的就是孩子寫作業,只要是一聽見“媽”,恨不得能有隱身戲法。

孩子怎麼就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呢?非要在一旁督促、指導,關鍵有的題目自己也不會,很尷尬。

其實這個問題,真不是一言兩語能道清的。

“不要喊媽”,戳破了一個温柔的教育陷阱

遇到難題向家長求助是孩子的本能,因為在成長過程中,他每次都是這麼做的,而父母也確實給出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而且,孩子的能力有限,就算告訴他:你要獨立,你要自己面對困難,可當困難超出能力範圍,這樣的雞湯也不管用。求助身邊比較親近的人,也算是一種試錯的方式,積累經驗的過程。

是的,有時孩子帶着情緒向你求助,不妨給他個耐心的解答和簡單的提示。

先處理孩子慌張的情緒,再幫他解決問題,可能是個更好的辦法。

“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温柔的教育陷阱

但凡事都要有個限度,不能每次孩子遇到問題就出現,時間長了他就產生依賴了。如果喊兩句就能解決問題,那還何必自己動腦子呢?

因此,“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遇到麻煩隨叫隨到”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可能很多家長會疑惑,説這麼多到底幫還是不幫?其實還是要看具體情況。

你可以先觀察一下,或者讓孩子再試一試。有的孩子本來能做到但就是不想自己做,家長可以狠下心逼他一會兒,這樣他才能學會獨立。

“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温柔的教育陷阱
那麼,生活中要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提供適宜的環境

蒙台梭利提出,想讓孩子獨立完成一項工作,家長必須提供適宜的環境。比如想讓孩子自己吃飯,就要提供高度適中的餐桌,固定的餐具,孩子能看見的食材。

當然最主要的是,家長首先要放下過度的擔憂,試着給孩子獨立面對問題的勇氣。

蒙台梭利教室中,所有裝教具的器皿都是陶瓷的,布藝的……很有質感,有的家長會説不擔心被孩子打破?其實正因為都是陶瓷的,孩子才能學會如何保護環境,目的就是一種體驗和嘗試。

2、平時的獨立小事

吃飯、睡覺這類本能,只要家長給足孩子時間,孩子都會自己做,沒必要追着催着。

“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温柔的教育陷阱

想吸引孩子的興趣很簡單,你可以試試在“儀式感”上下些功夫,比如準備精緻的果醬罐子,寶寶專用的道具,和新鮮的麪包片,剩下的等孩子自己操作就可以了。

當獨立成為習慣,任何事情想讓孩子做起來,都會輕鬆不少,寫作業也是其中一環。

3、適當示弱

有時面對孩子,家長應該適當示弱,不要什麼事都搶在孩子之前做,也不要非裝作無所不知。

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哪怕這道題的思路是錯的,至少做出了嘗試。等最後統一檢查時,再好好對照和答案的差距,會讓孩子印象更深刻。

你強了,孩子自然就弱,還不如多給他發揮的餘地。

“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温柔的教育陷阱

4、簡單説出思考的過程,只給引導不給答案

當然,如果問題實在有難度,家長該幫還是得幫,不過要注意技巧。

簡單説出思考的過程,讓孩子瞭解個大概方向,或者哪裏可以有更好的拓展想法。幫孩子縷清思路,答案自然近在咫尺,不要直接提供答案,省略的思考過程,早晚有一天會在試卷上以錯題的形式出現。

5、提供有限選擇

你還可以試着提供兩個或多個可以選擇的答案,生活中其他事也是一樣的,只要符合實際和孩子的能力即可。

比如孩子這道題實在學不會,家長也解答不了,可以告訴他先做別的題,再研究這道,還是空下來明天問老師?

“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温柔的教育陷阱
寫在最後

家長永遠是孩子最大的靠山,孩子真正需要時,可以全力以赴地幫忙。

但輔導作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有朝一日能獨立完成,因此在能力範圍內,引導孩子自己邁出腳步,更能助他獨立、自信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7 字。

轉載請註明: “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温柔的教育陷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