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納粹德國和蘇聯為了爭奪哈爾科夫這個戰略城市,發動了哈爾科夫戰役。作為二戰蘇德戰場上最為艱難的一戰,這場仗有點類似於抗日戰日戰爭中的長沙會戰,一共打了四個輪迴。第一次德軍為奪城發起戰爭。第二次德軍在哈爾科夫粉碎蘇軍攻勢,第三次曼施坦因橫插一腳,伸出了罪惡之手,納粹德國獲勝。而第四次蘇軍才終於收復了哈爾科夫。
不過蘇聯之所以決勝哈爾科夫,是因為1943年初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成功反擊,蘇德戰場的天平才偏向蘇聯這一方。曼施坦因如何扭轉敗局,重新拿回哈爾科夫?這第三次戰役又發揮了什麼作用?本期就帶大家去看看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新進來的觀眾朋友們多多點贊關注支持一下。
眾所周知,斯大林格勒是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若德軍攻佔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以攻佔莫斯科,向南可以通往波斯灣。可以説拿到了斯大林格勒,就拿到了在蘇德戰局上的決勝權。
1942年7月17日,蘇德雙方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地區展開了激烈的交戰,雙方經過長達半年的戰鬥,德軍越打越差。
1943年2月2日,德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11軍殘部宣佈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納粹德國失去了在東部戰線上的主動權,還折損了大半的兵力,顧此失彼的戰爭形勢迫使德軍開始從蘇聯撤出。世界人民都從斯大林格勒戰爭中看到了希望,囂張的法西斯們也看到了正義的力量。
誰知那邊斯大林格勒戰役剛剛結束,德國南部集團軍就不甘示弱地再次引戰。1943年2月2日,為了抵抗邪惡的德國納粹勢力,粉碎哈爾科夫方向德軍“B”集團軍羣基本兵力,收復哈爾科夫工業區,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一邊準備消滅南方的德軍殘餘勢力,一邊組織反攻力量強攻德軍。
哈爾科夫位於烏克蘭, 這裏是通往蘇俄核心和內陸的必經之地,這裏的交通十分發達,無論是鐵路還是公路,都是交通樞紐,東到喀山伏爾加,南到克里米亞巴庫,北到莫斯科。更重要的是這裏還是機械工業中心,有很強的資源基礎,是一個重要的工業城市。二戰前夕,哈爾科夫就已經是和列寧格勒齊名的坦克城,T-34的搖籃。所以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甚至交通,這裏都十分發達。
其實早在1942年的夏天,德國就開始實行巴巴羅薩的第二階段——藍色行動了。德軍企圖通過藍色行動打開局面,打垮蘇聯的工業。為此還把南方集團軍分成了兩個部分,A集團軍進攻工業城市斯大林格勒,B集團軍負責攻佔高加索地區的油田。
起初藍色計劃開展得很順利,可沒過多久,蘇軍就開始了反抗戰鬥。
1942年年末,蘇軍通過“天王星”和“土星”行動,打敗了斯大林格勒和頓河旁邊的德軍,德國軍隊一退再退,行動最終宣告失敗。德國B集團軍被迫撤退到北頓涅茨克,高加索方面也節節敗退。
有了前面的勝利,蘇軍看到了消滅南方集團軍的可能性,於是重拾戰鬥信心,結合西南方面軍以及沃羅涅日方面軍共計50萬人,派出重兵前往哈爾科夫和庫爾斯克。當時蘇聯與德國的兵力一度達到8:1,德軍必須時刻準備着,才有可能突破蘇軍的包圍圈。反之則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德軍方面在面臨突如其來的敗局,突然亂了陣腳。
1943年1月,保盧斯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他看到節節敗退的德軍,選擇就地投降,第6集團軍僅剩的9000跟着他都選擇了投降。
1943年2月,曼施坦因接過保盧斯手裏的爛攤子,對德軍進行重組,他將自己手裏的頓河集團軍羣與德國B集團軍羣合併起來,組成了新的南方集團軍,自己擔任指揮官。
新官上任三把火,曼施坦因元帥是帶着氣性來的,他想盡全力扭轉敗局。但是他知道不能急於求成,雖然上級一再要求他趕快收復哈爾科夫,但他知道現在並不是拿下哈爾科夫最好的時機,所以他告訴元首:“優秀的拳手會先後退一步,然後打出致命的一拳。”那麼曼施坦因是如何往後退的?他這一拳又打得怎麼樣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1943年2月21日,曼施坦因先是對過度拉長的蘇軍側翼發起了反攻。由於反攻計劃推進得很順利,曼施坦因的部隊將蘇軍先進單位和蘇聯紅軍孤立了。蘇軍冒進的先鋒——西南方面軍被曼施坦因手上的精鋭裝甲部隊拿下了。
3月9日,德軍在克拉斯諾格勒、巴爾文科夫沉重打擊了蘇軍。預計有23000名蘇軍士兵被德軍擊斃,還有9000人被俘虜。這次反攻戰,德軍拿下了蘇軍615輛坦克,354門火炮。這一仗,也是德軍在二戰中打得最成功的一次反擊戰,而德軍也獲得了東線最後的勝利。
隨後曼施坦因更是乘勝追擊,發起了“反手一擊”的大膽行動,想要通過迂迴到在亞速海的羅斯托夫,來圍殲蘇軍。雖然這次“反手一擊”行動,沒能大獲全勝,但他也成功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對蘇軍造成了更大的傷亡。戰局回到了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敗前的狀態。
雖然曼施坦因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髓吃得很透,但他忘記了,這裏畢竟是蘇聯的地盤。德國將領告訴曼施坦因:“這裏決定着德國的未來”,曼施坦因聽完這句話立刻明白了哈爾科夫的重要性。看到德軍越來越猛烈的攻勢,蘇軍徹底震怒了。就在曼施坦因覺得自己能夠乘勝追擊,通過反攻拿下哈爾科夫的時候。蘇軍全力出擊打破了曼施坦因所有的幻想,並且對德軍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攻。
為了把曼施坦因打回去,蘇聯集結了5個集團軍,想在哈爾科夫附近圍殲德軍,一舉把德國侵略者趕到第聶伯河,爭取讓他們在1943年年底就滾出蘇聯。蘇聯這邊為了確保勝利,把戰線拉了好幾百公里長,這給後勤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戰線越長、物資運送越困難。
屋漏偏逢連夜雨,德軍看出了蘇聯後勤存在問題,還雪上加霜地破壞了沿線的鐵路,這讓蘇聯南部進入了絕境。蘇軍雖然人多,但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剛剛結束,戰士們都還沒休養過來,就被迫加入了哈爾科夫的第三次戰鬥。曼施坦因看透了這點,決定針對這點突擊蘇聯軍隊。
德國拿出他們的“壓軸王牌軍隊”——“元首師”、“骷髏師”、“帝國師”,要知道這幾隻部隊可是當時領先世界的坦克裝甲軍。虎式坦克是重型坦克,約60噸。曼施坦因覺得憑藉這個大傢伙,怎麼也能把蘇聯後勤都供應不上的軍隊打回去了。
1943年2月19日,德軍先發制人。曼施坦因在正面派出四個軍團共計10萬人,來對抗蘇軍的50萬大軍。德軍黨衞軍的第2裝甲軍部隊一馬當先,先是衝到西南方面軍的先頭部隊面前,拿出自己壓箱底的兩輛虎式坦克,炮轟蘇軍最為先進的T34型坦克16輛,之後又把坦克的炮筒對準了蘇軍剩下的18輛坦克。
蘇聯看自己手裏的寶貝坦克被狂妄的德軍接連炸翻,心中憤懣難平。而德軍看到被擊毀爆炸的蘇聯T34坦克,還戲稱這是“蘇聯人的脱帽禮節”,他們以為自己有了虎式坦克就可以所向披靡了,還順帶拿下了烏克蘭的領空權,派出戰機炮轟蘇聯本來就很脆弱的後方補給線。這一舉動給蘇聯的裝甲兵、步兵都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困擾。看着德軍駕駛虎式坦克在戰場上為非作歹,相繼多次炸燬蘇軍T34坦克,黨衞軍(德軍)精鋭部隊趁虛而入,奔襲100公里,截斷蘇軍補給通道,蘇軍氣的不打一起來。
蘇軍突擊第5集團軍、第6集團軍相繼失去戰鬥能力後,西南方面軍也“軍力不支”,於3月初被迫撤退到了頓涅茨河,直接導致蘇軍側翼全面暴露在殘暴的德軍面前。德軍看到這個局勢,帶着第4裝甲集團乘機北上,在哈爾科夫和蘇聯打了起來。
當時德軍7個裝甲師和7個機械師都到了哈爾科夫,蘇軍守在沃羅涅日的方面軍明顯抵抗不了這麼強大的火力,就向200公里外的蘇軍補給站發出了救援申請,但是因為距離太遠。補給站沒幫上什麼忙。蘇軍第3方面軍只能孤軍作戰,第3方面軍是一個整裝裝甲軍,原本有兩萬士兵,300輛坦克。
可是這場仗打完之後,只剩了5輛坦克,最慘的連部只剩了幾個兵還活着。即便蘇軍如此頑強地抵禦德軍,但守衞哈爾科夫的第3方面軍和69軍還是被德軍包圍在了哈爾科夫,德軍還切斷了哈爾科夫通往對方的鐵路。
雖然德軍手裏有第3方面軍和69軍,但他們的前方還有固若金湯的蘇軍防線,想打贏這場仗,還是要費點力氣。
3月10日,求勝心切的黨衞軍冒着被包圍、全殲的危險衝破了蘇軍防線,切斷了蘇聯的後路。納粹核心隨後也趕到前線,組織黨衞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蘇軍的殘兵敗部最終不敵敵軍。
3月12日,德軍攻入哈爾科夫,蘇軍供給出現問題後,士兵抵抗的意志力斷崖式下降,守衞哈爾科夫三天之後,被迫離開這裏。蘇聯的第3裝甲集團本着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在無力搬運重裝備的狀況下,戰術性地撤退到了西南方面軍的駐地。德軍如願以償拿到了哈爾科夫,曼施坦因的計劃大獲成功。
德軍用10萬人的軍隊打蘇聯50萬人的軍隊,僅僅損失了1萬多兵力,這一戰績成功激起了東線德軍的士氣,他們覺得自己:“又能打仗了!”反觀蘇聯這邊,如果他們這次沒有在哈爾科夫戰役中失敗,很有可能在1943年夏季就把德國趕出烏克蘭的地盤了。
但就因為曼施坦因的“一意孤行”,蘇聯軍隊的戰略錯誤,蘇軍以多打少也失敗了。雖然這是一場“邪惡”的侵略戰,但是它依舊是蘇德戰場上的一顆明星。曼施坦因能夠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打贏“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當然離不開他的聰明才智。
其實當時無論是曼施坦因領導的德軍,還是蘇聯軍隊,都面臨着兵員不足的情況。但是曼施坦因巧妙地運用了裝甲集羣的戰鬥力,蘇軍的裝甲隊實力較弱,德軍就拿出了七倍於蘇軍的裝甲部隊,與之鬥爭。這是從客觀的硬實力來説。從精神層面來説,曼施坦因能夠做到“心裏有底”,讓別人信服自己。
雖然曼施坦因在提出攻佔哈爾科夫之時,德國元首很猶豫。但是在他的描述下,德國元首最終通過了他先打南方方面軍側翼,再反攻哈爾科夫的計劃。有了元首的支持後,曼施坦因順理成章地拿到了黨衞軍三大王牌師,看到這裏其實我很佩服這個步步為營的曼施坦因。
兩軍交戰,兵力不是最重要的要素。最重要的還是如何用兵,打出以一當十的實力,遠比拿出數量多、質量低的軍隊重要。曼施坦因作為領導,能夠帶領10萬德軍打50萬蘇聯軍隊,還反敗為勝,我想也正是因為這個,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