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出教育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

2020年是一個註定被載入史冊的特殊年份,對於學校教育尤其如此。為此,我們特邀了一批全國名校長,在這裏留下對過去一年的回顧。讓我們傾聽他們奮鬥中的心聲,感觸他們探索中的啓示,面對現實,一道找尋面向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
危中育機,穩中求進
吳國平
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充滿了各種意外、危機、動盪、挑戰等,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和不穩定,充滿了國家、人民的各種奮鬥和抗爭,必將載入史冊。中國教育也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危中育機,穩中求進,承前啓後,守正創新,取得了長足進步,邁出了新時代新階段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作為一名基層高中的校長,我用親身經歷回顧這一年的波瀾起伏,以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疫情之下我們致力於上好生命大課,着力加強對學生髮展指導和價值引領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禁錮了我們的腳步,將廣大師生的寒假一再拉長,連高考日期也延後了整整一個月。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宅在家裏,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密切關注着疫情的發展,關注着武漢、湖北、全國直至全球,關注着我們所在的城市、社區。我們彷彿面對着同一塊黑板、同一個課件,圍繞着同一個主題,上着同一門課程,這門課顯然是一門綜合課程,是一堂生命大課,包羅了異常豐富的內容:家國情懷、人類命運共同體、制度優勢、國家治理、致敬崇高、敬畏自然等。這一課一定會在我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對於廣大中小學生來説,面對如此強度高、規模大、持續時間長、影響深遠的突發事件,他們的現實應對和未來規劃都出現了迷茫和無助,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而學校教育必須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生活的真相、生命的真相,幫助他們重構個體與社會、時代的聯結,幫助他們思考和調整未來生涯設計。這樣,不僅讓他們順利度過當下,更能很好地應對未來;不僅做好自己,還能使社會變得更好。
為此,在這特殊的一年,鎮海中學應時而動、因勢利導,開展了《防疫背景下高中生“一二三四五”發展引領研究》。經過研究實踐,形成了防疫背景下鎮中學生“一二三四五”發展引領框架:成全一個“規格”,深藴兩色“基因”,加強三方面引領,夯實四種穩定性,錘鍊五大核心發展力。由此取得了多項階段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選擇和行動,優秀學生紛紛投身“強基計劃”,取得了出類拔萃的成就。
在線教學迅猛發展,我們迎接新的教育教學形態乃至“未來學校”的到來
年初疫情肆虐之際,教育部門及時啓動了“停課不停學”工作,各學校藉助互聯網、運用信息技術,將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師生重新聯結起來。我們在“網上學校”持續着各自的學業和成長、持續着各自的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教師變身“主播”,學生“圍觀”“打卡”,熟悉的鈴聲彷彿依然在我們耳畔、心底響起。我們上課、下課、鍛鍊、閲讀、休息、娛樂,師生之間、同伴(事)之間保持着隔空為鄰的親切交流,與家人朝夕相處,感受家庭的親密温馨。這是在特殊時期採取的一種特殊的教育教學形態,也是我們當時的學習生活狀態。
受疫情促發,在線教學迅速站到了學校教育的前台,充分發揮了其便捷性、虛擬性、少時空限制的優勢,無論老師還是學生,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學校管理,由於網絡技術的強勢介入,其觀念、行為、能力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僅侷限於宅家學習、在線教學階段,它還延續到了返校復課後的日常,而且將進一步對傳統教育教學加以升級改造、融合發展。可以預見,隨着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學生中心、技術賦能、泛在學習、精準教學等為主要特徵的未來學校將加速到來;人機協同的課堂、虛實融合的校園,將成為新形態、新常態。
這一年,我們將在線教學技術應用到了教育扶貧領域,我們與貴州省興義一中、興義八中、安龍一中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中,開展“攜手戰疫·雲端送教”活動。通過線上名師援助教學、優質教學資料共享、雲端連線輔導學生、線上教育釋疑會議等多種形式,幫助那裏的孩子們能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儘可能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為打贏“脱貧攻堅戰”作出了新貢獻。
各項綜合改革全面、有序、深入推進,我們投身於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們國家較早控制了疫情,包括教育領域在內的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工作較快回歸正軌。上半年,按照中央“全部齊步穩步”的部署要求,首次全面實現了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同步招生,為形成公民辦學校公平發展良好教育生態,注入了強大動力;暑假期間,浙江省新高一各學科教師統一參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訓,“新課程·新高考·新教材”三新融合的高中教學新樣態全面呈現;10月中旬,《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三個中央層級的重磅教育文件密集出台,奏響了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和“五育並舉、融合育人”工作的最強音……
同樣在金秋十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十四五”時期教育事業的主要目標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對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礎教育新格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宏偉藍圖催人奮進,從現在開始,需要我們秉持開拓者、創業者、奮鬥者的姿態,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在不斷提升能力的同時,自覺轉變我們的理念、視野、方法、作風等,努力奏響新時代新階段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作者系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學校長)
向上向善,傳承力量
易國棟
2020年,註定要銘刻在人們的記憶深處。一些人、一些事一定會在中國教育史和各類學校的校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文字。
一次次期盼和四次開學典禮
2月17日,本是2020年春季新學期開學的日子,神州大地卻依舊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中。我與老師們一邊做着“停課不停學”的工作,一邊隨時準備開學。省、市、區、街道、社區逐級來學校檢查督導,開學的演練一遍遍進行,開學的日期卻一次次被推遲。
回首2020年,我們要永遠記住這個春天對早日開學的期盼。
今天回望,這種期盼何嘗不是一次特殊的教育。這次疫情讓全體師生迅速成長,我們不僅知道了科學技術、科學知識的重要,更懂得了責任擔當的重要,懂得了個人命運總是跟國家和時代的命運、跟集體和團隊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懂得了對生命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對人類命運負責的重要。
成都七中春季的開學是嚴格按照防疫的要求、按照年級的順序進行的,兩個校區六個年級共進行了四次開學典禮。每次開學典禮我們都播放在武漢抗疫一線的校友發來的視頻,每看一次師生都淚流滿面。注視逆行者的背影,師生們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學習逆行者的事蹟,我們形成了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和價值觀。
走上雲端的校慶和七中精神傳承
2020年是成都七中建校115週年和新校區開校十週年的特別年份。我們早就準備好了為學校慶祝生日的方案,但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還在疫情的陰霾裏。我們對校友宣佈,按下線下校慶的暫停鍵,讓校慶走上雲端。
時光沉澱文化,學校文化塑造師生精神長相。在艱難的抗疫戰鬥中,七中人以天下為己任,秉承百年七中做時代向上向善的力量的精神基因,給母校華誕以最好的獻禮。我們追蹤學校畢業生——陸軍西部戰區總醫院護士長陳亭以及四川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領隊龔旭等校友的足跡,我們把七中人的精神畫像和校友們在抗疫中的先進事蹟,在學校雲端校慶中發佈——精神傳承才是最好的校慶。
疫情暴發後,還引發了遠在世界各地的校友對母校對家鄉的廣泛關注。當他們在網上看到成都華西醫院接受社會捐贈的公告後,就一家家商店尋找與採購防護服和口罩,想盡辦法發往成都,這些何嘗不是對校慶的最好獻禮。
高品質建設目標和名校責任擔當
2020年是脱貧攻堅奔小康的決勝之年,2021年是兩個百年的交匯之年和“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為迎接新開局,我們確立了高品質辦學的目標,以實現學校內涵、高質和特色發展,使得學校教育在完全尊重學生成長主體地位和生命發展規律基礎上,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和高品質培養“全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從而有能力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類命運承擔責任。
為實現學校從知名度到美譽度的跨越提升,我們以課程觀轉型和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為主要任務,通過“強責任、強主體、強思辨”,全面實施學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建構核心知識與核心能力並重的課程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反思型高品質課堂。
名校,不僅與歷史、名氣、榮譽有關,還與責任擔當有關。身為名校,不辭擔當,推動區域和國家基礎教育的整體提升是成都七中始終如一的追求。學校把全日制遠程直播教學作為高效的教育精準扶貧方式。藉助衞星通信技術,將9個高考學科原汁原味的課堂教學,常態化地向薄弱地區、民族地區遠端學校進行直播,實現了薄弱地區、民族地區遠端學校的師生與成都七中師生的異地同堂,每天在雲、貴、川、渝等十二省二區一市310餘所高中的9.5萬多名學生,通過衞星直播的方式與成都七中的學生同步上課,“異地同堂,協作教學,共學共贏”,實現高品質學校建設的“全納”“共生”與“多贏”目標。
高品質學校建設是學校生命力的最高級體現,是校長領導學校最長期、最核心的目標,是實現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關鍵着力點。
2020年,我們經受住了磨鍊。2021年,我們再譜新篇。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校長)
守望相助 磨礪成長
何勇
跌宕起伏的2020年終於接近尾聲,盤點2020年的工作,“抗疫”是當仁不讓的主題詞。剛開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一切計劃和節奏。經歷了延期返校、線上教學、返校復課、延期高考,到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正常的教育教學等系列考驗,全體師生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時艱,順利完成學校的各項工作。2020年的高考錄取結果顯示,90名(佔比13%)學生選擇醫學專業,比往年學醫人數增加了33%,聯繫今年的疫情防控及學校的教育工作,我覺得這並非偶然,孩子們長大了,懂得責任與擔當了。
2020年2月,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社會按下了暫停鍵。恐慌與焦慮情緒劇增,高三學子更甚。為了穩定學生情緒,減緩焦慮,我給高三學子發了一封手寫的親筆信,引導他們正確對待變化、看待危機。我告訴他們,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應對變化、化危為機是成長的一部分,始終堅定邪不勝正的信念。之後又陸續給全體學生髮出公開信,鼓勵學生戰“疫”面前勇敢擔當,希望他們戰“疫”不誤學,夢想不停步。
學生延時返校,但要求“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是唯一選擇。線上教學如何管理,學習質量如何監控,學生的情緒如何疏導……一系列問題撲面而來,史無前例卻不能迴避。經過兩週的實踐和師生反饋,執信中學很快制定了線上教學的“三個雙”方案:目標定位做到“雙研究”——研究線上教學差異和研究年級教學定位;教學實施做到“雙精選”——精選教學內容和精選教學活動;組織管理做到“雙聯動”——聯動學科“學習資源統一供給,學習任務統一設計,輔導答疑統一管理”的“三統一”教研機制和聯動“學校—年級—學科備課組—教師”四級機制。教學部門統一引領,科組、備課組具體組織,教師個人精心備課,多方合力。戰“疫”的奮鬥精神鼓舞着我們的老師,他們在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之餘,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44名教師參加了市、區電視課堂錄播工作,為廣州市電視課堂貢獻近百個優秀課例。
4月底,學生分批返校上課,疫情防控壓力劇增。我們制定了十多份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開展了兩次模擬演練並嚴格實施。學校發佈《給心靈戴上“口罩”——廣州市執信中學學生心理防疫自助手冊》,招募一批富有經驗與愛心的專家和教師組成心理諮詢志願服務隊,對家長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返校復課後,校長講的第一課就是思政課。由於準備工作的用心細緻,返校復課十分順利。
古語有云:“多難興邦。”災難本身並不能興邦,而是災難歷練了人民,讓人民更加團結,更有信仰,更有力量。人民除了增強身體的免疫力,也增強了精神的免疫力。此次抗疫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蹟充分彰顯了人性的光輝。學校充分利用中國抗擊疫情的偉大實踐這個思政大課堂,因勢利導,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生態環境教育,增強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值得自豪的是,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執信校友會發起“執信力量”抗疫行動,發動全球校友攜手採購疫情防控緊缺物資,支持國內的疫情防控。當國內疫情好轉,世界各地疫情蔓延時,校友會又從國內採購防疫物資,郵寄海外的校友支持他們的疫情防控,展現了執信人的家國情懷、守望相助和勇於擔當。
當然,此次疫情也讓我們深刻反思教學變革的迫切性。“互聯網+”形成的網絡教學教研新模式是教學改革的一種新的嘗試。儘管這種嘗試是被動狀態下開展的,實際效果和線下教學有一定的差距。這次線上教學暴露出來的問題,反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足,習慣於外力約束的學習是不持久的,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和自我規劃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線上教學期間的“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專題教研”“在線考試數據分析”等教學教研形式,仍是線下教育的有益補充,也將進一步改變我們的教學生態,值得持續探索。
2020年即將成為過去,讓我們以應有的堅守和不變的初心,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作者系廣東省廣州市執信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23日第7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54 字。

轉載請註明: 邁出教育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