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85%以上學校開設科普、文藝等興趣課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10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亦君 先藕潔)今天上午,受國務院委託,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作《國務院關於有效減輕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情況的報告》時透露,有關部門推動學校每週5天、每天2小時(以下稱“5+2”)開展課後服務,充分挖掘校內潛力,統籌用好科普、文旅、體育等校外資源,引進28萬名專業人員參與課後服務;不斷豐富課後服務項目,學校普遍開展了學科知識輔導答疑,85%以上的學校開設了科普、文藝、體育、閲讀等興趣類活動課程;督促各地通過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方式,落實課後服務經費。
“雙減”實施一年多來,建設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現有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優質資源4.4萬條,日均瀏覽量達5058萬,有效支撐“雙減”工作;堅持以改革促“雙減”,建立了一批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組織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出台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規範中小學招生秩序,推動中考依標命題、難易適度、教考銜接,着力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懷進鵬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治理,完善黑白名單制度,嚴懲重罰違規行為,並向社會公開通報;強化非學科類培訓監管,指導各地壓實主管部門責任,抓緊制定設置標準,嚴格准入程序,完善日常監管體系;健全培訓機構“爆雷”、“冒煙”監測預警制度,建立風險台賬,跟蹤督促指導,保持風險機構“動態清零”等。
進一步提高作業設計水平,在“壓總量、控時間”的基礎上,注重“調結構、提質量”,深入開展優質作業設計與展示交流活動,廣泛匯聚共享優質作業資源,不斷提高作業設計的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提高課後服務水平,研究制定課後服務指南,完善課後服務信息化管理,加強資源建設,採用“引進來、走出去”等方式統籌利用社會資源,不斷豐富課後服務內容,更好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等。
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等。
強化執法,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治理,理順執法工作機制,配齊配強執法力量,加強執法人員專項培訓,統籌各方資源,推進綜合執法,提升治理的整體效能等。
督促地方全面落實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指導保障不足的地區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將課後服務經費主要用於參與課後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補助;關心解決教師負擔過重問題,督促落實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切實減少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保障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等。
引導地方政府減少對升學率的過度關注,大力宣傳各行業、各學歷層次勞動者自立自強、勤勞創新致富的典型,引導用人單位樹立科學用人評價導向;利用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等多種途徑,加強“雙減”政策解讀和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理念和正確教育觀念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