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日韓的身高問題,一直以來有一個公認的事實:韓國人最高,日本人最矮,中國人最沒存在感。
到了近些年,這個共識在中日間出現了“爭議”:多數中國網民深信“日本人如今已比中國人高”。
但有意思的是,在身高問題上,中日之間很謙讓。
去年9月,日本的日經中文網站出來闢謠,表示日本人比中國人高“是謠言”,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又變矮了。
2018年,發表在《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出生於1978年和1979年的日本成年人,男性平均身高達171.4cm,女性158.5cm;
而1996年出生的男子,成年後平均身高為170.82cm,女子為158.31cm,分別比之前矮了0.64cm和0.21cm。
那麼,日本人身高現在到底有沒超過中國人呢?
日本人身高為什麼忽高忽低?
關於中日兩國的身高PK,前些年,那真是沒人關心。
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的身高,被我們俯視了一千多年——畢竟日本長期以來一直都頂着倭國的帽子。
日本人的身高之所以如此“突出”,這要從公元6世紀説起:本來五穀雜糧和雞鴨魚肉都吃的島國人民,突然改吃素了。
這時間,對應咱中國大概就是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傳到日本,從此成為影響日本千年的精神信仰。
而佛門不光帶來了精神信仰,同時把禁殺、禁肉等佛家信條也帶到了日本。
不吃肉這事,還不光是民間自覺、自律這麼簡單,日本從官方就開始嚴格約束:天武天皇、聖武天皇兩次下達和推行了《殺生禁斷令》,“禁肉”逐漸就成了日本人的金科玉律。
如果實在忍不住,也只能捕點魚打打牙祭(到了鎌倉時代,連魚肉也被禁了)。
連電影《少林寺》裏的覺遠和尚都知道“沒有肉,哪有力氣除魔衞道?”可是島國人民卻連只兔子都不能吃,説多了都是淚……
反正,嚴重不均衡的營養結構,就給島國人民本就不優秀的身高,又製造了新的“天花板”。
這天花板有多高呢?不吹不黑,只有160公分。
而且,這天花板非常結實,足足壓迫日本人民1200多年:
“肉食禁斷”之前,日本平均身高是163公分,而僅僅執行一百多年後,到了平安時代,平均身高就只剩下155公分了。
再往後到了公元15、16世紀日本戰國時期,“禁肉”900多年的日本身高就更加“優秀”了——只有145公分了。
比如:咱們熟知的戰國雙雄,豐臣秀吉只有140公分左右,他的老對手德川家康就是高海拔——159公分;而德川家第一猛將、有“戰國呂布”之稱的多忠勝,他的身高據推測也只有140公分,“日本武力軍神"武田信玄身高不過153公分。
豐臣秀吉像
注意,這可真不是在無腦亂黑,這些數據都是根據戰國“英豪”們遺留下來的盔甲測算出來的——現在看,那基本都是童裝配置。
從民間到官方,日本都在貫徹“不能吃肉、堅決不能吃肉”。這事一直持續到明治維新時期,被強行打開國門的日本,猛然發現——“黑船”上下來的人個個都是高大威猛,再一看,原來他們都吃肉、都喝奶。
所以,日本明治天皇,開始帶頭吃肉、喝奶,同時還對全國人民高喊:“我想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變……”被壓抑了千年之久的“160型”天花板,這才開始崩壞、瓦解。
日本明治天皇
不過,長高這事,還是需要時間的積累:19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男子的平均身高也只有155公分。
二戰之後,美國有大量大兵在日本駐軍,他們中有不少人和日本本土女性混血,最終生下了20多萬混血兒,歌劇《蝴蝶夫人》、電影《人證》講述的都是美日混血的故事。
而他們的基因,就給日本的“海拔”帶來了新契機。同時,得益於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人的身高開始突飛猛進。
在二戰之後的黃金20年裏,伴隨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日本的身高也一路上揚,從1914年到2017年這100年間,營養豐富加混血,日本人的平均身高長了約16公分。
韓國人身高真的跟電視劇一樣高嗎?
再來説説韓國人身高。
我們很多人都是通過韓劇認識的韓國,而韓劇明星,無論男女都有一個特點——腿長。
“七頭身的歐巴,九頭身的努娜”讓韓劇充滿青春氣息,彷彿高個子就是韓劇的標配。當然,就目前而言,韓國人也確實是東亞三國之中平均身高最高的。
必須説,韓國人底子不差。
因為韓國人身處較為寒冷的東北亞,他們本身容易向大塊頭趨勢發展——這是生物進化角度選育的結果(這跟我們中國北方人更高大是一個道理),而且韓國並沒有實行“肉食禁斷”,所以韓國人的身高基礎好。
而全民兵役制也對韓國的身高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凡是年滿20歲的韓國男子,都必須服兵役,這對錘鍊思密達族人的身體素質,百分百有幫助。
此外,和日本一樣,韓國也是美蘇冷戰的受益者,在二戰之後經濟迅速崛起,有錢——就是吃得好,長個子的必需營養物吸收方面,自然也就不吃虧。
而更激進的,是他們對生長激素的使用,從90年代開始,韓國就開始有計劃的給青少年注射生長激素,這也讓韓國青年身高更優秀。
所以,很多韓國人的身高就是“營養均衡+生長激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然,還有一個神秘的隱形法寶——增高鞋墊,這也能讓人瞬間竄高3—4公分。
2017年世衞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韓國男子平均身高174公分,不光是東亞第一,也是整個亞洲身高第一。相比100年前的1914年,韓國人整整長高了將近20公分。
不過,同源同種的朝鮮人,2017版“海拔”數據可就悽慘了——只有158公分,別説和174的韓國歐巴比,即便和162韓國歐尼們比,那都要黯然遜色。
至於原因嘛,大家都懂得。
中國人曾經是最高的
雖説現在中日韓三國中,中國人的身高是最沒存在感的。但曾經咱們大中華的“海拔”,就像稱雄亞洲兩千年的國際地位一樣,傲視亞洲兩千年。
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裏的好漢動輒都是身高八尺(1尺約合23公分),比如諸葛亮、張飛、魯智深、武松……換算今天大概都是184的大塊頭。
這身高,可不光是演義或傳説,很多史料都有較為明確的記載:
《史記》曾説孔子“長人而異之”,其真實身高大約是197,屬於絕對令人仰望的存在。
先秦時代,國人的普遍身高其實都達不到孔子的水準,一般水準是1.61米——比如呂不韋、商鞅等人,都是這級別。
而到了漢代,身高又進一步增長。《漢書》中記載,當時的宰相霍光身高7尺3寸,相當於現在的1.68米,這在當時,屬於中等身材。
其後的三國時代,劉備的7尺5寸也就是1.72米——這不過是那個時代的身高標配。
像曹操這種身長7尺的,自己都覺得不太好意思,所以才會請崔琰出面“捉刀”,而諸葛亮、周瑜、張飛等身高8尺左右的,才算是魁梧大漢。
到了唐宋時期,中國男子的平均身高大概在174左右,對比同時期不到160的韓、日兩國,這身高反差真是不要太明顯,所以我們彼時稱日本為倭國,不是沒來由的——那是對比出來的。
唐宋人的“身高如此優秀,引來倭人競折腰”,這一時期,羨慕中華身高的日本,甚至不惜派遣專人,來到中原地區“度種”,試圖以此改良本國的身高水平,不過效果嘛,只是然並卵。
但從元明時期開始,國人平均身高急劇降低到了164,整整少了10公分,而到了1914年的時候,國人身高更是減少到了161。
原因有很多,但與一件事肯定脱不開關係——長年的戰亂。
與日本一場幾百人的戰鬥規模完全不同,咱們的大戰動輒都是以萬、十萬為單位的大戰,而上戰場的又通常都是孔武有力、高大威猛型的,久而久之,高大型的基因在國人之中就被稀釋了,整體民族的身高也自然回落,這也可以説是生存環境選育的結果。
此外,還有統計標準的變化:唐宋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重心都在北方,身高數據自然是以北方數據為標準;而此後的中國,政治、經濟重心逐漸向南轉移,身高數據也就囊括了相對較矮的南方同胞,南北平均,也是數據下滑的一個原因。
所以,日本人和韓國人的身高確實要比中國人強,本身這兩個國家的人少,地域也比較封閉;中國人人口多,層次也不一樣,但是現在也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
伴隨着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營養缺失的現象也在大大減少,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中國人的身高再次躍居東亞第一,只不過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