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擔心遲交作業的任子威 也是冠軍成長的常態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經典

日前,任子威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中奪金以後,先前他在班級羣的羣聊截圖又被人們翻了出來。他請求課代表把遲交的作業交給老師:“抱歉!課代表同學,上週忙於比賽所以作業提交晚了,昨天才知道咱們這門課羣的存在,才加進來。”後來,授課老師為避免影響任子威休息,親自將他移出了羣聊。

很多人覺得任子威的羣聊發言“很可愛”“很真實”。在賽場上傲視羣雄的奧運冠軍,同樣有擔心遲交作業受到老師批評的時候,這讓許多網友產生共情。作為北京體育大學的在校研究生,任子威在接受高強度訓練、奔波於世界各地參加國際賽事的同時,要和普通學生一樣交作業、參加考試。不管是否奪冠,他的學習成績只有達到學校規定的標準,才能順利畢業。

運動與文化課學習是否有衝突?一般來説,職業運動員的黃金運動年齡,恰恰是青少年受教育的最佳時期。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運動員花費大量時間用於訓練,難免擠佔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尤其在重大賽事前夕,運動員難免會為了準備比賽而耽誤功課。正如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蔡有志面對媒體的回應:“現在他們比賽壓力太大了,別分散他們的精力。”

但是,出於運動員日常訓練和準備比賽的需求,為他們調整學習節奏、適時減壓,並不意味着運動員的文化學習不重要。長江後浪推前浪,運動員的職業年齡是有限的,他們退役後,無論是繼續在體育大家庭裏發光發熱,還是轉到其他行業發展,都會對他們的文化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對現役運動員來説,體育國際交流頻繁,運動員需要應對的複雜情況較多,文化素質能為他們的公共形象加分。

至今,在不少人的習慣性認知裏,還是會給“體育生”貼上“成績差”標籤,甚至認為一些運動員是因為讀不好書才選擇了職業運動員道路。這種觀點明顯犯了主觀錯誤:運動員首先是熱愛運動、具備從事相關項目的運動天賦,才選擇了職業運動員的成長路線,“成績差”不是他們成為運動員的原因。

在不少國內外知名高校中,都有為高水平運動員提供招生“綠色通道”的傳統。不難發現,在奧運會這樣的國際大賽上,許多歐美運動員都有世界名校的履歷,而我國運動員也有很多機會進入公眾心目中的名牌大學學習。在東京奧運會上以比心走紅的楊倩,就是“運動員培養+名校教育”的鮮活案例。這是社會對他們出色成就的認可,也是大學提升綜合實力、豐富生源構成、營造體育氛圍的必然要求。

進入大學以後,在同樣的專業學習,不管是誰,都要滿足同樣的專業能力考核標準。高等院校歡迎高水平運動員入學,為他們制定專門的教學計劃,並提供訓練、參賽的方便,也要堅持“寬進嚴出”,不放鬆教學標準。一些運動員進入知名大學以後,感到與普通學生相比學習上有些吃力,甚至要花更多的年限畢業,這恰恰是學校堅守考核底線的反映,社會不妨寬容以待。任子威為沒有及時交作業感到抱歉,就是一個大學生應有的樣子。

越來越多的運動員“學霸”出現在公眾視線中,無論對夯實體育事業基礎,還是對推行正確教育觀來講都是好事。它進一步讓人們明白,運動本來就是一個人接受教育過程中繞不開的一部分。有的人做題多一些、運動少一些,有的人運動多一些、做題少一些,青少年本就有着多姿多彩的成長方式。但是,該做的題還是要做,該交的作業還是要交,該跑的步還是要跑。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