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朱元璋、李自成等是史上著名的三大農民運動首領,叱吒風雲,在所處時代是英雄人物。劉邦、朱元璋自然沒得説,他們分別建立了漢朝、明朝,且均是大一統的強盛帝國:兩漢雄風威武、大明剛強硬氣。如此,劉邦、朱元璋備受後世讚頌,奉為楷模、榜樣,堪稱“世界級大帝”,影響相當深遠。
一説到劉邦、朱元璋,李自成就“躺着也中槍”,總是被拿出來作對比,然後抨擊一頓:缺乏長遠戰略目標,意志力弱,最終導致清軍入關,華夏大地沉淪近300年。確實,李自成比不上劉邦、朱元璋,甚至連黃巢都不如,這在其政治、軍事生涯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對戰大明時,李自成是“打不死的小強”,遇到清軍後則成為“跑腿先生”,患上了“恐清症”,一蹶不振。李自成前後反差如此巨大,為何呢?
對決大明帝國: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最終殺入北京
李自成自稱是西夏始祖李繼遷之後代,血液中具有“党項人”之基因。起初,李自成可不想造反,他只想好好當驛站小兵,混口飯吃,養活一家老小。但是,老婆給他戴綠帽子,公司又裁員,李自成一怒之下殺了姦夫,帶着一幫兄弟起義,自己創業。與大明軍隊作戰,只要遇到精鋭部隊,李自成幾乎都是輸;陳奇瑜、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曹文詔等都可以吊打李自成,將其一頓痛扁。失敗不要緊,李自成每逢慘敗之後很快就崛起,繼續造反,繼續與明軍廝殺,堪稱是“打不死的小強”。潼關一戰,被打得之剩下十八騎,但兩年不到則再次掀起大浪,最後攻入北京,滅了大明帝國。就此而言,李自成之意志力沒得説:“打不死的小強”,非常頑強。
對決清軍八旗:暴打一次後,一蹶不振,一路狂奔
殺入北京之後,李自成麾下大將劉宗敏被美色衝昏了頭腦,直接霸佔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愛妾陳圓圓,導致吳三桂倒向了滿清。1644年5月,李自成率6萬精兵與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外決戰,結果慘遭失敗,一路狂奔回北京。此戰,清軍獲勝之關鍵是:趁着闖軍疲憊不堪時殺出,以多欺少、以眾凌寡,算勝之不武。若是公平對決,滿清未必能獲勝,即使勝利也會元氣大傷,喪失入主中原之資本。但是,李自成卻嚇破了膽子,直接放棄北京、河南、山東、山西,拒絕謀士李巖提出的“兩道防線”構想,而是一路狂奔回西安。結果,清軍追殺而來,李自成戰敗逃跑,沒了繼續抵抗之勇氣,最終在湖北九宮山被老農一鋤頭給劈死。
從大戰明軍時“打不死的小強”到對戰清軍時“逃跑先生”,一蹶不振,李自成前後之反差太明顯,儼然判若兩人,這是為何呢?首先,明朝、清朝對農民軍採取之策略不一樣:李自成所處之環境改變了,局勢使然也。縱觀李自成與明軍之戰鬥經過,之所以能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關鍵是明朝內部對鎮壓農民軍之方針存在矛盾,在“招撫”與“剿滅”之間搖擺不定,從而讓李自成具備了東山再起之機會。
明朝不僅僅要應付農民軍,還要反擊東南西方殖民者、東北關外的滿清鐵騎,壓力非常大,難以集中精力來剿滅農民軍。例如,潼關南原之戰後,李自成被打得只剩下18騎兵,若不是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奉詔率兵進京勤王,抵禦滿清,李自成估計被團滅了。陳奇瑜督師時,李自成被圍堵在山谷,也是因大明“招撫”政策而得以倖免,後又繼續造反。
可以這麼説,李自成能東山再起,不是自己有多牛,而是明朝政策使然,但清朝就不一樣了。滿清入關後,沒説自己是來霸佔中原,來搶劫財富,而是打着“為明覆仇”之旗號,充當遮羞布,為撲滅農民軍制造輿論。清軍入關之目標非常明確——奪取中原,統一全國。要想統一全國,首先就要消滅農民軍,幹掉李自成與張獻忠這兩支武裝,掃除攻殺南明政權之障礙。
所以,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等滿清實際統治者對農民軍採取的是“全盤消滅”政策,一殺到底,絕對不留下活口,尤其是對首領人物。君不見,清軍對李自成從未想過要“招撫”,而是不斷追殺,將其趕入絕境。此外,南明政權目光短淺,奉行“聯虜滅寇”政策,對清軍抱有幻想。如此,滿清可以專心攻打李自成,而不用考慮腹背受敵之危險。
最後,李自成前後政策不一,喪失人心,不再具備東山再起之民意基礎。明朝為何滅亡,李自成為何逆襲成功?答案是:明朝沒糧食,還剝削北方老農,失去了民心,從而失去了天下;李自成則是“均田免糧”、“闖王不納糧”,得到中原貧困羣眾支持,最終殺入北京,過了一把皇帝癮。但是,殺入北京後,李自成不再是“闖王不納糧”,而是縱容將士燒、殺、擄、掠,京城官員、商户、百姓等深受其害。
如此,大夥又懷念起了明朝、懷念崇禎,對李自成不再抱有好感,不再支持大順政權。此時,滿清又採納漢奸洪承疇、范文程等政策,不再對中原燒殺搶奪,而是宣傳“兵之來,為爾等復君父仇,非殺百姓也,今所誅者惟闖賊。官來歸者復其官,民來歸者復其業。師律素嚴,必不汝害。”爭取中原羣眾支持。可以説,李自成沒了東山再起之民意基礎,除了逃跑,還能怎樣。
綜上所述,李自成前期能屢敗屢敗,又屢戰屢敗,最終殺入北京,關鍵就在於明朝政策出現問題(搖擺不定),李自成有東山再起之機會、更有民心支持。清軍入關時則不一樣了,李自成本身已經墮落,失去了士大夫、地主、農民之支持與擁戴。此時,滿清對失去民心的李自成不採取“招撫”政策,而是追殺到底,不徹底消滅則絕不罷休;李自成失去了民心、又失去了機會。
參考書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