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時代,提高軍隊戰鬥力的方法在武器裝備上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增加兵器的威力,包含很多方面的內容,比如進攻的距離、靈活度、殺傷力等等,例如秦國的弓弩就比列國都要強,在開展之初就能夠取得一定的優勢。
第二是提高鎧甲防護能力,主要是通過改進鎧甲設計以及鎧甲的材料來增強保護能力,降低軍隊的死傷率,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根據史料記載推算,冷兵器時代的鐵質鎧甲重量最少也有30斤,重的則達到了50斤。古代盔甲一般都是通過小片編制的方式組合而成的,盔甲可以將士兵的身體包裹地非常嚴密,最大程度地減少敵方冷兵器的進攻。
在中國古代有非常著名的盔甲,比如西漢時期的玄甲,開啓了鐵製品鎧甲的先河;從西域傳播到中國的鎖子甲,唐朝時期曾經盛極一時;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鎧甲的金甲,不僅防禦力高,而且能夠顯示榮耀的身份。
盔甲在歷史上也是不斷演變進化的,總體來説是越來越精細化,對於將軍的鎧甲更是如此,一般在講究安全性的前提下,還要想盡辦法提高靈活性和舒適度。
説起舒適度,古代戰場上,從將軍到士兵,人人都要身穿盔甲,並且要在不同的環境中按照指定的隊形進行變陣,迎頭痛擊敵人。將軍的鎧甲當然要比普通士兵好得多,在材料做工等多方面都不一樣,穿着也更為舒適。
當士兵們穿上盔甲準備戰鬥時,就像是套上牢籠一般,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夏天,將士們經過陣陣衝殺,身體在密不透風的盔甲中早已是熱氣騰騰,如果是長時間暴露在強烈陽光下,由於金屬導熱性強的特點,盔甲內猶如桑拿一般。
行軍打仗的將士忍受着悶熱,但是軍隊中卻有明確規定,不準擅自脱掉盔甲,其中也包括在戰鬥結束之後也不能立即脱掉盔甲。
古代之所以有這樣明確的規定,都是血淋淋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教訓。有這樣“非人性化”的規定,原因主要是兩方面。
首先,防止被敵軍偷襲。
在冷兵器時代,刀槍劍戟遇到盔甲之後,殺傷力會明顯大打折扣,同樣道理,如果將士們沒有盔甲的保護,如果遇到敵人的突然襲擊,喪命的可能性非常高,這樣很容易導致軍心混亂被剿殺。
能夠飛檐走壁,躲避刀劍的俠客只是存在於小説中,現實中的士兵都是肉身凡胎。由於古代盔甲的穿戴是一件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別人幫忙協助才能穿戴完成,如果遇到敵人的突然襲擊,根本來不及穿戴盔甲,等待自己的只有敵人的刀劍。
其次,避免患上可怕疾病。
在軍營中有一種可怕的疾病,被人們稱為“卸甲風”。這種疾病主要是由於士兵在戰鬥過程中一直處於盔甲保護狀態,劇烈的運動加上密閉的環境,導致士兵非常悶熱。
士兵們由於身體處於高温狀態,會導致腎上腺素的激增,心臟跳動也會快很多。如果士兵在結束戰鬥後立即脱下盔甲,雖然身體得到舒適感,但是突然變涼的身體會出現血管收縮,進而導致心臟供血不足,隨之而來的就是腦卒中。
這是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對古人所説的“卸甲風”進行的解釋,雖然古代並沒有這樣的認識,但是從眾多實例中得出的共性結論就是戰鬥結束不能立即脱掉盔甲。
由於古代醫學的不發達,所以對於卸甲風導致的疾病並沒有很好的治療,其實即使是現代對於腦卒中也沒有太好的治療手段,但是古人的智慧就在於“我不能治,但我能防”。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軍隊中明確規定不準在戰鬥結束後立即脱去盔甲,而隨軍醫生也會經常向士兵重申此條規定。
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就是因為“卸甲風”,在正年輕有為的四十歲壯年突然去世。
洪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369年,常遇春率領明軍進攻元朝上都開平,元順帝逃跑到現在內蒙古境內的應昌府。常遇春在攻佔元都開平後,將留守城池的元軍盡數殲滅,同時獲得豐富的戰利品,其中有上萬輛車、三萬匹馬和五萬頭牛。
同年七月,常遇春攜勝利之師凱旋,但是在軍隊走到柳河川的時候,常遇春因身着盔甲悶熱異常,脱去盔甲散熱導致患上“卸甲風”,突然病逝。
常遇春去世的消息傳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耳朵裏,洪武皇帝大為震驚和悲傷,親自參加常遇春的葬禮,並且詔令將常遇春厚葬在鐘山下。
朱元璋為常遇春的死寫下一首詩“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詩中朱元璋的悲傷之情溢於言表,可以説是字字錐心。
常遇春到底有多厲害?
明太祖朱元璋的手下有非常多的猛將,但如果説最受朱元璋器重的,那一定是常遇春。常遇春出生在貧窮的農民家庭,從小就練就一身好功夫,自從在和州投靠了洪進軍首領朱元璋後,在打仗中表現非常勇敢。
在常遇春用兵初期,朱元璋曾經對他説“克敵在勇,全勝在謀”,並且用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最後卻被呂蒙所殺的例子,告誡常遇春要引以為戒。
常遇春悟性極高,沒有讀過書,也沒經過軍事訓練,在率軍打仗上卻是精通得很。在朱元璋手下如雲的猛將面前,常遇春非常自信,經常説自己率領十萬兵馬可以橫掃天下,因此軍隊中大家都稱呼他為“常十萬”。
常遇春的自信並不是瞎吹,從常遇春的戰績來看,他平生共參加過上百場戰鬥,幾乎沒有打過敗仗,因此被朱元璋稱讚“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在常遇春死後,他被追封為“開平王”,並且常遇春的子孫後代受到特殊恩賞,如果常遇春沒有意外突然病死,他在明朝歷史上的地位將會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