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寒露:霜染紅葉,蟬噤荷殘,夜涼如水
10月8日3時55分迎來寒露節氣,
霜染紅葉,蟬噤荷殘,夜涼如水。
《寒露節氣:秋中之秋》
作者丨宋英傑
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二十四節氣中,有兩個節氣是描述露水的,一個是白露,瑩瑩白露;一個是寒露,悽悽寒露。它們倆的差別在哪兒呢?
白露時,白天是夏熱,早晚是秋涼。寒露時,白天是秋涼,早晚是冬寒。雖然只相差一個月,但感覺卻相差了一個季節。
就全國平均而言,秋季節氣之中,“變天”節奏最快的,其實是寒露。氣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寒露。降水減少幅度最大的,是寒露。所以,“轉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褲”。
寒露時節,不僅天氣涼了,雨水少了,日照也少了。花鳥草蟲,該飛的飛了,該睡的睡了;該謝的謝了,該歇的歇了。但農民們還沒歇。我們經常説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實際上秋天既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
秋天首先是忙着收,有的早一些,是“白露快割地,秋分無生田”;有的晚一些,是“寒露無青稻,霜降一齊倒”。人們忙着收,“寒露到,割晚稻”。收完了,還要翻地,“寒露霜降,耕地翻土”。還要打場,還要晾曬,“寒露割谷忙,霜降忙打場”。
收曬之後,又是新一輪的播種。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地區,寒露節氣是冬小麥播種的標準時間節點。冬小麥每年重複着寒露種、芒種收這樣的循環。所以寒露對於節氣起源地區而言,是冬小麥的“落地”節氣。
中原地區的諺語是:“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當然,隨着氣候變暖,冬小麥播種的時間有所推延。例如從前華北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但現在,往往是“小麥點在寒露口,點一碗收一斗”。
蘇軾寫道:“露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徵鴻寥唳(lì,鳥鳴)。”露水變冷了,煙氣變涼了,蘆葦也不開花了。天邊的鴻雁,聲音悽清而高遠。但鴻雁只是匆匆過客,過了寒露便了無蹤影。人們錦書遙寄的心願,再也難以通過鴻雁傳書的方式實現了。而在鴻雁漸遠的同時,是蟬噤荷殘的景象。
鳴蟬沉默了,荷葉凋零了。深秋時節,因為漸漸蕭疏殘敗的景物,人們稱之為老秋、窮秋,“窮秋九月衰”,似乎時光正在走向衰老。
“寒露霜降水退沙,魚落深潭客歸家”,從秋分物候的“水始涸”,到立冬物候的“水始冰”,一切變成簡約而清淨。有人懷念曾經的繁盛,但也有人更享受深秋的這一份清淨自在。
杜牧詩云:“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
寒露一候“鴻雁來賓”,鴻雁是古代物候觀測史上重要生物標識,寒露時最後一批鴻雁南飛。寒露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鳥類越發少見,到水邊一看很多貝殼,顏色和紋理跟鳥特別相似。“飛物化為潛物也”,好像鳥類都變成了貝類。寒露三候“菊有黃華”,“寒露百花凋”,但菊花偏偏在寒露時盛開。“滿城盡帶黃金甲”,寫的便是寒露時節的菊花之盛。
寒露丨詩意
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
〔唐〕元稹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
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
化蛤悲羣鳥,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
池上
〔唐〕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唐〕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
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秋興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露丨習俗·飲食
登高
登高望遠是重陽節重要習俗。寒露節氣經常在重陽節前後,宜人氣候也十分適合登山。因此,登高也漸漸成為寒露的習俗。我國北方氣候漸冷,南方也秋意漸濃,秋季的蕭瑟氛圍往往給人帶來傷感情緒。結伴外出遊玩,登高遠眺,是保持良好心情的不錯選擇。
秋釣邊
寒露節氣到來前後,天氣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遊好時節。這段時期降温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使得魚兒遊向水温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説。
吃芝麻
寒露時節,氣温由涼爽轉為寒冷。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方地區,寒露節氣前後,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成為寒露時令小食品。
飲菊花酒
寒露時節,正是菊花盛開時。有些地區有用菊花酒除秋燥的習俗。菊花酒是用菊花加上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愛菊成痴的陶淵明一首《飲酒》詩中有這樣幾句:“秋菊有佳色,裛(yì,沾濕)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把沾着露水的菊花泡在酒裏,那遺世獨立的真情更為濃深。
【來源:央視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