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是父母關注的重點,這關乎到孩子的未來,每個家長都很重視。不過很多家長髮現在觀察的時候會發現,孩子明明已經很努力在讀書了,可是成績卻一直上不去。
小王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小王在學校的時候每節課都會做筆記,很認真的在聽講,可是課堂過後知識點就全忘了。每天晚上回到家裏,媽媽還會幫着小王將筆記本的知識給過一遍,他很仔細的在聽,可是過後又都忘了,這讓小王的心態很崩潰,一直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智商出現問題,情緒變得低落,甚至會害怕學習,出現厭學的狀態。
小王這種情況在很多學生身上都會出現,這並不是説明小王比別人笨,他學習成績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學錯了方向,用錯了學習方法。小王的這種情況在生物學裏,叫做''毛毛蟲效應''。
''毛毛蟲效應''是什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毛毛蟲效應''
''毛毛蟲效應''其實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提出來的一種現象,即毛毛蟲在活動的時候,會習慣性的沿着已走過的路線活動,並且不懂得變通,沿路的食物被吃光也不會改變路徑,直到餓死為止。這是一種盲從的做法,不懂變通,做事只憑借經驗,從不思考的結果導致一直失敗,其現象即被稱作''毛毛蟲效應''。
那為什麼説孩子學習很努力,卻沒有達到成績提升的結果也是''毛毛蟲效應''呢?原因便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只是光顧着自己的思維慣性,不對知識作出分析,導致學習效果低下。以上面的例子來説,孩子將學習的精力放在了記筆記身上,上課的時候將記筆記當成了學習方式,從而錯過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筆記只是輔助記憶的一種形式,可是小王卻直接將他當成了學習方式,導致學錯了方向。回到家後,父母幫孩子,還是以筆記為主,這就沿用了錯誤的方向,一直在循環。因此,努力學習,成績得不到提升,很多時候是因為''毛毛蟲效應''影響。
受''毛毛蟲效應''影響,對孩子會造成什麼負面危害
1、會使得孩子缺失創造力
孩子一味的依靠自己的經驗行事,缺乏自己的思考,每天都在按部就班的重複着昨天的事,這很容易會造成孩子思維定式,使孩子失去思考的習慣。如果長久如此的話,就會變得思想僵化,依賴外物,不懂得如何思考,缺失創造力。
2、孩子會害怕新事物
孩子因為長期不變通,都是跟着往常的經驗行事,這會使得孩子害怕遇到新事物,不敢去觸碰新的東西。因為新事物是自己無法控制的,被''毛毛蟲效應''長久的影響,已經失去了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敢承擔面對新事物的後果,害怕改變,害怕失敗。
3、失去了分辨好壞的能力
因為習慣的經驗運用以及僵化的思維方式,導致孩子不敢再相信自己的心裏的想法,經常否定自己。聽到別人的想法很容易就接受了,因為經驗告訴他,別人曾經出現過成功,他的經驗是對的,所以應該效仿,至於過程以及其他的分析,都沒有。只能是非常機械的模仿。
孩子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思想僵化或者依賴經驗行事的行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擺脱這種情況。
家長應如何幫孩子擺脱''毛毛蟲效應'',喚醒孩子的學習力
1、相信孩子,讓孩子自己處理事情
家長應該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習上或者生活上有能力處理好事情,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作為家長做一個觀察者比做參與者更有效果。家長如果過多的干預孩子,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依賴,希望每次遇到困難都有家長幫助解決,無法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家長放手,不干預孩子,孩子就會慢慢的主動去學會處理難題,提升自己思考的能力。
2、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問題。特別是在課業繁忙的時候,要讓孩子懂得做作業的技巧,並不是將所有題都做好就是好的,而要讓孩子明白提高作業的效率,先學會思考問題所考察的方向,將所有的知識點融會貫通,這就能讓做作業的效率得到提高。平時多引導孩子思考問題的本質,而非留在表面看問題。
3、帶孩子參加户外活動
孩子的天性不可抹殺,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現在的都市生活使得孩子平時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空間玩耍,總是躲在那方寸之間。父母帶孩子多參與户外活動,能釋放孩子心中的壓力,讓心情更美好,同時還可以增長孩子的閲歷,鍛鍊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家長要時刻關注着孩子的成長,平時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在細心地照料下能夠開心快樂的成長起來。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