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到476年,春秋五霸分別是誰!
如果你關注了,你會發現原來更多故事在那裏哦~
小編衷心的希望此刻點開文章的你順心如意,也希望小編的文字給您帶來一絲快樂。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期,從此以後,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威 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權,互相征戰,爭做霸主,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對於春秋五霸指的是誰?向來説法不一,比較公認的一種説法是指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莊王這五個人。
1、齊桓公
齊桓公(公元前716年-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三兒子,其母為衞國人,的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混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掙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
2、晉文公
晉文公(是《左傳》載公元前671年-前628年;《史記》載公元前697年-前628年),漢族,姬姓,名重耳,初為公子,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後受迫害離開晉國,遊歷諸侯,在齊國受到齊桓公熱情招待,齊桓公死後齊國混亂 重耳逃出齊國,漂泊19年後終復國,殺懷公而立。
3、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時送國國君,子姓,名茲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襄公是宋恆公的兒子,宋成公的父親。
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衞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裏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4、楚莊王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的戰國楚簡文寫作減王),羋姓熊氏,名侶(一作侶、旅),諡號莊,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莊王霸稱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 轉而向東吞併了一些小國 國力強盛,齊國宏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
5、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廖公,趙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國、秦成公之弟,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史記》中被認定春秋五霸之一,還是繆氏祖宗。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浮晉惠公,滅梁、芮兩國,扶持晉文公,實現秦晉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