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曾分為17個兵團,一個兵團,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我國軍隊各個野戰軍的兵力和歷史。今天,我們聊聊兵團的情況。兵團屬於野戰軍的下屬單位,每個野戰軍都下轄了好幾個兵團。認真的説,那些實力雄厚的兵團堪稱兵強馬壯,甚至有能力獨立作戰。那麼,一個兵團到了有多少兵力,我國軍隊為何分為了17個兵團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兵團的情況。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軍隊的發展歷史。1937年,抗戰爆發以後,為了團結所以的力量抗戰。我們的軍隊開始接受改編,並且改編成為了115師、120師和129師。當時,每個師下轄了2個旅,例如129師下轄了385旅和386旅。這是抗戰初期的情況,但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戰爭以後,軍隊的兵員不斷擴大,武器裝備逐步增多,各個部隊都出現了嚴重超編的情況。
影視劇《亮劍》中,雖然僅僅是小説,但反映了各個部隊的真實情況。在抗戰前期,李雲龍的獨立團,僅僅擁有1000多官兵,下轄了3個營,每個營只要幾百人。但是,到了抗戰的末期,李雲龍的獨立團,已經發展到了8個營,總兵力7000多人。由此可見,不僅僅是獨立團嚴重超編,獨立團下轄的各個營也是嚴重超編。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在很多部隊中,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兵力越來越多當然是好事,但是編制規模成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一轉眼到了40年代的後期,隨着戰爭的爆發,我們的軍隊開始了編制的調整。
原來只有3個師的編制,早就已經成為了歷史。各個地區的野戰部隊,都下轄了好幾個師。例如山東地區的野戰部隊,曾經下轄了10多個師。由於部隊的規模越來越大,兵力越來越多。由各地區管理各個師,出現了過於繁雜的情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出現了縱隊這個編制。每個縱隊管理好幾個師,地區野戰部隊負責管理縱隊。時間進入了1948年,戰爭局勢已經非常明朗,我們的軍隊越打越壯。
為了適應新時期的作戰要求,各個地區的野戰部隊,改編成為了五大野戰軍,分別是:東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華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和西北野戰軍。在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相信大家對五大野戰軍並不陌生。起初,各個野戰軍直接管理各個縱隊。例如在《大決戰》系列電影中,野戰軍級領導的命令,直接下達給各個縱隊的司令員。進入1949年之後,戰局又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手大勢已去,戰爭進入了最後的階段。1949年春天,五大野戰軍改編為四大野戰軍,分別是:第一野戰軍(原來的西北野戰軍)、第二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四野戰軍(東北野戰軍)。
在當時的戰爭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處於圍殲對手的需要,通常需要好幾個縱隊配合作戰。在戰役指揮上,出現了問題。因為幾個縱隊的司令員屬於平級,如何協調指揮成了一個大問題。結合了當時的作戰需要以後,1949年春天,在野戰軍和縱隊之間,又增加了兵團級。一個野戰軍下轄了好幾個兵團,一個兵團又下轄了好幾個縱隊。例如第三野戰軍,下轄了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團,總計下轄了16個軍。再例如第一野戰軍,下轄了第一、第二、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二兵團,總計17個軍。
請注意,由於4大野戰軍的兵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各個兵團的兵力差距也很大。第四野戰軍的兵力在100萬以上,第三野戰軍的兵力在80萬以上。兩個野戰軍都是分成了4個兵團,按照這個比例計算,第四野戰軍下轄的兵團,一個兵團的兵力,甚至在20萬以上。至於第三野戰軍下轄的兵團,一個兵團的兵力在15萬到20萬人之間。這兩個野戰軍下轄的兵團,堪稱是兵強馬壯。
有多就有少,第一野戰軍的總兵力為35萬左右,第二野戰軍的總兵力接近30萬人。第一野戰軍分成了5個兵團,第二野戰軍分為了3個兵團。按照野戰軍兵力計算,除去炮兵、裝甲兵等特殊兵種,第一和第二野戰軍下轄的兵團,每個兵團的兵力都不會超過10萬。一般在七八萬左右,在第一野戰軍中,有的兵團甚至只有5萬人上下。與第四野戰軍的兵團相比,兵力只有其四分之一左右。按照當時的傳統,人們喜歡用兵團司令員的命令,來稱呼各個兵團。
兵團屬於一種臨時性的編制,進入50年代以後,隨着戰爭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恢復和經濟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我國武裝力量進入了正規化建設階段。在50年代中期,隨着武裝力量發展的需要,兵團這一編制被撤銷。由各個軍區,負責管理下轄的各個軍。不過,直到80年代末期,兵團這一編制才被正式撤銷。當然,也有特殊的例子,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與戰爭時代的兵團不同,同時擔負了建設發展和戍邊的雙重任務。
作者最近正在讀關於野戰軍和兵團的書籍,發現當年戰功赫赫的將帥們,確實厲害。尤其是利用對手的空隙,進行大膽穿插,在運動戰中殲滅了大量的敵軍。由於兵團已經屬於很高的編制了,因此在50年代中期,大部分兵團的司令員,都被授予上將軍銜。還有部分兵團的司令員,被授予了大將軍銜。關於我國軍隊的發展歷史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