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動的勞動教育課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户端

張子涵

有趣的“農耕式”課堂體驗,貼近生活的“蟲草課堂”,搭放鳥窩,修復草皮……一項又一項新奇的勞動實踐,讓玉樹藏族自治州第五民族高級中學的勞動課程火爆“出圈”,而在備受歡迎背後,則是學校校長樊成巖對勞動教育模式的不斷思考與實踐探索。

樊成巖説:“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今,隨着新時代教育理念的不斷創新,勞動教育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勞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讓學生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勞動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從學生成長成才角度看,勞動教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學生們能親眼看到自己播撒的黑青稞種子長成結穗,心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便會油然而生,勞動的艱辛會與收穫的喜悦共存,在鍛鍊了勞動能力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們更加懂得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

玉樹州第五民族高級中學把理解勞動教育的內涵作為開展勞動教育的前提。讓在當地隨處可見的黑青稞成為勞動課程的首選“教材”,既貼近生活實際,又符合教學要求,在課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勞動,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勞動創造幸福生活的基本道理,做到知行合一。

除此之外,該中學還在勞動教育課程中體現時代特徵,創新內容形式。當前,人們所熟知的傳統勞動模式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着改變,在自動化、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加持下,傳統勞動變得“科技感”十足,這也給新時代的勞動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學校在《黑青稞種植》課程施教中,依託青海省信息技術專項課題《基於網絡信息技術下的高原農牧區學校種植課程》開展了網絡信息技術融入黑青稞種植的勞動課題研究,學生通過光照、水文的記錄統計分析農田的保水效果,通過對農作物精度與密度的對比計算產量的差異。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體驗了現代化勞動技術與形態的發展,激發了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的活力與創造力。

同時,玉樹州第五民族高級中學還投入資金建設了創客活動中心,使之成為勞動教育新的出發點,讓人工智能設備成為勞動教育的新工具,勞動技能培養有了現代技術的助力。以項目學習為驅動引導學生使用3D打印機等數字化工具,在充滿現代勞動教育濃厚氣息的課程中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來源:青海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68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堂生動的勞動教育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