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興起於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滅亡於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前後延續了400多年的時間,在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這段時間,古代世界可以説是一個由帝國統治的時代,從東向西,亞歐大陸上有漢帝國,安息帝國(波斯第二帝國)和羅馬帝國,由於古代的交通不便,這三大帝國之間並無多少直接的聯繫,尤其是羅馬帝國與漢帝國之間的聯繫更為不便,中間還隔着安息帝國。
漢朝人稱羅馬帝國為“大秦”,漢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甘英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到達條支(今天的敍利亞一帶),想要渡過地中海,前往羅馬,但是,安息帝國的船人卻認為地中海“海水廣大”,一帆風順也要三個月才能渡過,如果遇到風浪,兩年才能到達,想要在地中海的海面上航行必須準備三年的糧食,而且“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經常有人死亡。甘英聽到安息船人的這句話,就決定不再前往羅馬,漢帝國與羅馬帝國唯一的一次直接的官方往來,被安息帝國給阻止了,其實,地中海在西歐、北非一帶算是一個內海,早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頻繁地往來於地中海,按照當時的航海技術,在地中海的海面上航行沒有安息人所描述的那麼困難,安息船人之所以誇大海上航行的困難,是不想讓羅馬帝國與漢帝國之間有直接的接觸,因為,安息帝國位於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上,如果漢帝國與羅馬帝國有了直接的貿易往來,安息人就無法壟斷絲綢之路上的貿易了。甘英生活在內陸,對海洋不甚瞭解,所以相信了安息船人的話,甘英回到漢朝,甚至還説:“途經大海,海水鹹苦不可食。”如果甘英曾經生活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對海水很瞭解的話,到了地中海旅遊了一下,回到漢朝,也不會告訴大家“海水鹹苦不可食”這一基本的常識。
漢帝國與羅馬帝國之間沒有直接的接觸,但是,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匈奴人卻與羅馬帝國有着直接的聯繫,歐洲歷史上的“匈人”一度被認為是從中國遷徙而來的北匈奴,有一些學者認為,今天匈牙利人是匈人的後裔,我們都知道,印歐語系的語言,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後,但是,匈牙利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後,與中國人、日本人、越南人和韓國人一樣,而與其周圍的奧地利人、德國人、烏克蘭人、羅馬尼亞人、波蘭人完全不一樣。
匈牙利是歐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人均GDP大約為1.5萬美元,匈牙利的經濟在歐洲算中等水平,匈牙利可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燒錢取暖的國家,匈牙利人為什麼會土豪到燒錢取暖呢?我們都知道,紙幣在市場上流通了一段時間以後,會進行回收,世界各國每年都有一些舊鈔被回收,這些舊鈔被回收之後,一般會進行處理,變成紙漿,再用這些紙漿造紙,但是,匈牙利人將舊鈔回收之後,會把舊鈔壓縮成一塊又一塊的磚頭,然後把這些“磚頭”當作煤炭進行燃燒,當然,這些舊鈔在被壓縮成磚頭之前,已經變成碎片了,上面的字跡、顏色已經完全看不見了。由於這些紙磚是由碎紙壓縮而成的,碎紙與碎紙之間有空隙,充滿了空氣,所以,一旦被丟到爐子裏,火勢顯得特別旺,據説,匈牙利人用舊鈔取暖,每年要節省很多的煤炭和薪柴,匈牙利的自然資源比較貧乏,礦產資源中只有鋁土的藴藏量比較豐富,再加上匈牙利人不願意砍伐森林,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所以,燒錢取暖也被認為是一種節能環保的方式,但是,把舊鈔當能源進行燃燒,有時候會產生二次污染。
歐洲歷史上的匈人是否就是北匈奴,匈牙利人是否就是匈人的後裔,這在學術界是有爭論的,北匈奴在西遷的過程中,可能融入了其他民族的成分,所以,當他們到達歐洲以後,語言和文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了。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帝國時代”,但是,在公元3世紀至5世紀的時候,亞歐大陸上的三大帝國都相繼解體,隨後世界歷史進入到一個混亂的年代,面臨着秩序重建的問題,在中國,東漢滅亡以後,中國歷史進入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歷史進入到中世紀,而安息帝國滅亡之後,中亞和西亞的廣大地區也一度陷入混亂,而引發這一連鎖反應的歷史事件,其實就是亞歐民族大遷徙,而亞歐民族大遷徙則是由北匈奴的西遷而導致的,北匈奴的西遷則是由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戰爭而引發的。
漢武帝即位以後,改變了自漢初以來的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大規模反擊匈奴,匈奴在漢朝的打擊之下,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公元前51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但北匈奴並未完全歸附,東漢時期,竇固曾率兵反擊北匈奴,深入北匈奴腹地,進入到公元87年左右,北匈奴實際上已經是四面受敵了,東面受到鮮卑人的攻擊,西面又受到西域各民族的強大壓力,北方還時常受到丁零人的侵擾,公元91年,北匈奴人離開漠北地區,開始向西遷徙,《後漢書》中説北匈奴人“乃遠引而去”。
在公元105年和公元106年的時候,北匈奴人還在西域地區,北匈奴單于曾派遣使節來到漢朝,請求恢復和親政策,但是,東漢皇帝並未給予答覆,於是,北匈奴決定再向西遷徙,經過漫長的遷徙,到了公元4世紀之時,北匈奴人到達了今天的東歐和中歐一帶,接近羅馬帝國的邊疆地區。
匈奴人在歐洲歷史上被稱為“匈人”,公元370年至469年,匈人在歐洲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匈人帝國,匈人帝國的版圖全盛之時,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北到波羅的海,南抵多瑙河。
匈人帝國最厲害的君主就是阿提拉,阿提拉多次率領大軍橫掃當時的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匈人也成為了歐洲人最害怕的一個民族。
在世界歷史上,歐洲人最害怕的兩個民族,一個是匈人,另外一個就是蒙古人,而這兩個民族都來自中國北方。
匈奴人其實與蒙古人有一些淵源關係,蒙古人的祖先在唐朝被稱為“蒙兀室韋”,蒙兀室韋有一支來源於鮮卑拓跋部,而鮮卑人的一支則源自冒頓單于時期的東胡。
匈奴人的起源與夏王朝的關係十分密切,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説:“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淳維其實就是夏桀的兒子,夏王朝滅亡之後,淳維逃到了北方地區,建立了匈奴人最早的政權。
匈奴人西遷至歐洲,深入到東歐和中歐一帶,所以才導致歐洲其他的民族,不斷向西遷徙,湧入到羅馬帝國,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崩潰。
西遷到歐洲的匈奴人為什麼武力如此強盛呢?因為,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匈奴人在與中原地區長期的接觸過程中,學會了中原農耕區的先進的冶鐵技術,所以,匈奴人不僅擅長騎射,而且還擅長冶鐵,他們的刀劍非常的鋒利,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刀劍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匈奴人在西遷的過程中,不僅帶着他們的牛、馬、羊在西遷,而且還帶着他們的冶鐵技術西遷,正因為如此,北匈奴才能衝破層層阻礙,一路到達歐洲,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帝國的強大,如果,當年的羅馬帝國與漢帝國進行了正面交鋒,羅馬帝國根本就不是漢帝國的對手,因為他們連生活在中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都打不過,又如何與漢朝的軍隊進行戰爭呢?
匈奴人在歷史上非常的強盛,但是,如今,他們在地球上只留下了一座城,而且這座城只留下了一些斷壁殘垣,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統萬城,南匈奴歸附漢朝之後,一部分匈奴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其實還很活躍,匈奴人並未完全消失在歷史的視野中。
十六國時期,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了大夏政權,統萬城就是赫連勃勃發兵10萬而築成的,也是大夏政權的都城。
統萬城非常的堅固,採用“蒸土築城”的技術,耗時4年才完工,匈奴人是一個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般不築城,統萬城是匈奴人在地球上建造的唯一一座都城。因為匈奴人是一個遊牧民族,沒有文字,也不建造城市,所以,人們現在對匈奴人的語言和文化知之甚少,許多的問題在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