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知否》中的皇帝真的那麼聖賢?其實他是狸貓換太子的原型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經典

《知否》雖然是一部古裝言情劇,但其中也穿插了許多經典的歷史故事,劇情的主線與真實的歷史也是大致吻合的。所以説,瞭解本劇的歷史背景,也有助於我們更好的分析劇情和劇中人物。
下面,我們就先從第一天上朝的呆萌盛老爹開始説起吧。

汴京不比揚州,盛老爹在這裏也就是個末流小官,第一天上朝就跟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盛老爹內心:我天,這麼大!這麼氣派!曾經的揚州二把手被天家的陣勢嚇懵了。不過,就算你只是個末流小官,也得給你加戲啊,誰讓你是女主親爹呢!這不,懷着忐忑心情來上課的盛老爹還沒站穩就被皇帝老師點名發言了。

皇帝陛下可不是普通的老師,你以為你能不舉手嗎?不舉手分分鐘咔嚓了你。
既然躲不了,戰戰兢兢的盛老爹只能趕緊上前跪拜,自報家門,好不容易順利完成了一系列繁瑣的禮儀流程。皇帝陛下説,小夥子,我認識你啊,字寫的很不錯。盛老爹內心竊喜,剛準備答話,突然殺出個程咬金——班長韓大相公截胡了。

這位韓大相公是本劇的重要配角之一,戲份雖然不多,但是作為輔佐三朝的宰相,韓大相公也稱得上是最硬核臣子了。為啥這麼説呢?要説,韓大相公這一輩子實在精彩,一直都在危險的邊緣試探,卻安穩到老。比如:把皇上逼得下不來台,把太后氣的吃不下飯,慫恿顧廷燁去挨板子之類的事都是由他挑起來的。

這不,他又開始挑事了。韓大相公的這次發言,交代了本劇最重要的時間線,故事發生在北宋仁宗晚期。宋仁宗趙楨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宋太宗趙匡義的孫子。關於這位皇帝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狸貓換太子,宋仁宗就是其中的“太子”。

説起宋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積貧積弱”這個詞,但宋仁宗在位期間卻開創了“仁宗盛治”。《宋遼金元史》中是這樣評價宋仁宗的“帝在位四十二年,恭儉愛民,始終不變。至和(宋仁宗年號)以後,賢者滿朝,國內承平少事,進士諸科,得名臣之多,超絕古今。”簡而言之,宋仁宗是個好皇帝。但現實卻是,很多時候,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宋仁宗最大的苦惱就是,幾個兒子接連夭折,自己的皇位竟然無人繼承。所以,韓大相公在皇帝的小兒子再次夭折之後,提出一個宋仁宗極不願意面對的問題——過繼宗室子,立為後嗣。於是,皇帝怒了!

這事,你得換位思考一下,人家皇帝的兒子剛薨逝,你就跑去跟皇帝説:你以後不會有兒子了,還是趕緊從宗室裏面過繼個別家的好兒子來繼承你的皇位吧。皇帝也是人,這事擱誰身上誰也得生氣啊。不過,這裏要指出劇中時間線上的一個bug,歷史上的宋仁宗總共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趙曦薨逝時,宋仁宗只有33歲。是的,你沒有看錯,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活了53歲,但後20年都沒有生出一個兒子。

可是,沒有人能未卜先知啊。按照正常人的思維,跟一個33歲正當盛年的皇帝提過繼,那不是動機不純是什麼?韓大相公再硬核也不敢背這個鍋啊。並且,劇中宋仁宗的外形怎麼看也不像只有33歲的樣子。所以,這段劇情應該是設定在宋仁宗40多歲時,將他的幼子薨逝的時間向後推遲了十幾年。

不過歷史上,韓琦正式建議宋仁宗過繼宗室子弟的時間,既不是趙曦剛去世時,也不是仁宗40多歲時,而是宋仁宗51歲時。當時的宋仁宗身體已經不大好了,兩年之後就駕崩了。上面這位不知名的大人搶的也是韓琦當時的台詞。韓琦曾對宋仁宗説“皇嗣者,天下巡危之所繫,自昔禍亂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秋高,未有建立,何不擇宗室之賢者,以為宗廟社稷計?”
皇帝51歲高齡,卻未有皇嗣,一旦駕崩,國無儲君,各方勢力勢必會為了爭奪皇位而掀起一場鬥爭。所以,韓琦作為宰相,為江山社稷考慮,勸説皇帝儘早選拔優秀的宗室子弟,立為太子,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可惜劇中的宋仁宗並沒有聽從韓大相公的勸告,才導致了後來的兗王和邕王儲位之爭。最後,兗王叛亂,兩敗俱傷,趙宗全的皇位完完全全是意外得手的。

但歷史上的宋仁宗卻是個未雨綢繆的人,早在他25歲時,就將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兒子3歲的趙宗實接到宮中交由皇后撫養。歷史上,並沒有什麼邕王、兗王爭皇位的故事,更沒有什麼叛亂,這兩個炮灰只是編劇為了劇情需要虛構出來的罷了。宋英宗趙宗實就是劇中趙宗全的歷史原型,人家這皇位可真不是天上掉餡餅。
後來,宋仁宗29歲時,兒子趙昕出生了,皇帝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趙宗實就被送回生父趙允讓身邊。但不幸的是,後來趙昕、趙曦相繼薨逝。宋仁宗人到中年一個兒子都沒有,就有了上面所説的韓琦建議過繼宗室立嗣的故事。在宋仁宗52歲時,趙宗實改名趙曙,被立為皇子。次年,宋仁宗去世。我們的硬核爺爺韓大相公宣讀宋仁宗遺詔,由趙曙繼位,是為宋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