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產父親”的怒吼:我寧願孩子回到傳統的“應試教育”時代
除此之外,在我國部分地區,音樂、美術也已經成為了初中和小學綜合素質的考核指標。
這是教育在走向素質化的一次嘗試。
在這樣的改革方案實行了一段時間後,到底效果怎麼樣?
素質教育的應試化
説起這位父親,他的來頭可不小。
他的名字叫做儲殷,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更是《我是演説家》的全國總冠軍,妥妥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
素質教育改革的這段時間裏,學生們都經歷了什麼,才會讓這位中產父親發出如此的怒吼?
儲殷在他的演講中提到:
他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時已經開始超前學習小學四五年級的知識,他的同學在學初中二年級的知識;
他給孩子上800塊一小時的課外補習班,他的同學上2000塊一個小時的補習班……
減負,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點工作。
在實行的這一段時間裏,負擔被減輕的只有學校和老師,學生和家長的負擔反而被加重了。
因為我們改革後的素質教育模式仍然是以考試作為考核學生的方式,一個學生得到認可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考試。
而當在學校上課的時間減少時,學生想要通過考試,就得在課外時間報補習班,家長們就得乖乖掏錢。
在這樣的情況下,減負反而成了學生和家長的“增負”。
並且在應試教育時代,學生考試的內容只有傳統的文化課,但是素質教育的改革後,將體育、美術和音樂納入到考核項目。
學生們又多了幾樣考試的內容,並且還是幾個“不同尋常”的考試。
但是當它們成為所有學生的基本素質的時候,一場競賽就開始了。
音樂、美術和體育,不同於傳統的文化課,它們比較吃天賦。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定的培訓,一個人想要把這三樣統統精通是很難的。
但是對於學生們而言,他們面臨着關乎着他們未來的考試,這三樣又不得不考。
怎麼辦?唯有培訓。
所以現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問題仍然在於“應試”,現在的素質教育雖然換了一個模子,但是內裏仍然是應試教育的那一套。
當然,唯一的不同是,學生和家長的負擔更重,壓力更大。
素質教育,不應該成為家長們焦慮的根源
儲殷在他的演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寧願自己的孩子回到自己當年上學的那個時代,那個應試教育的時代。
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回到應試教育時代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應試教育時代至少是一個純粹的時代。
儲殷的演講中,透露着他作為一個家長面對現在的素質教育模式的焦慮。
在現在的應試教育中,考試這台機器,變得越來越複雜,吞噬着學生們越來越多的時間精力,和家長們越來越多的金錢。
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家長們焦慮的根源。
儲殷,作為人大的博士,《我是演説家》的冠軍,面對現在的素質教育尚且生出這麼多的焦慮。
在應試教育時代,學生們雖然苦,但是學生和家長們並不會焦慮。
而現在的素質教育,能給培養學生多少素質和能力還沒看到,焦慮就已經先來了。
這樣的素質教育,是有問題的。
如果這種模式真正在全國推廣,大部分的中國家庭都將被深深的焦慮席捲。
而真正的素質教育,不應該成為家長們焦慮的根源。
我相信,素質教育一定是未來的方向。
但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時代的來臨是需要準備的。
而現在以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狀況,可能並不適合素質教育的模式。
儲殷的無力,也同樣代表了大部分家庭的無力。
所以,素質教育之路,仍然需要時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