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門匾上插着一個箭頭,200餘年來一直沒人敢動,它是何來歷?

故宮是皇帝的家,也是象徵皇權的地方,在封建時代,皇宮可以算得上是全天下最安全的地方了。在影視劇中不難看到,歷朝歷代,皇宮內一直都有侍衞輪值守衞,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吸引他們的注意,按理説,除了那種大型的起義叛亂,幾乎沒人敢打皇宮的主意。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為何故宮門匾上會插着一個箭頭?在天子頭上懸着一支箭,想必任誰都不會忍下這口氣,那麼,這支存在200餘年的箭頭究竟是何來歷?

故宮門匾上插着一個箭頭,200餘年來一直沒人敢動,它是何來歷?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下故宮的歷史,北京原本是朱棣的封地,在靖難之役過後,禮部尚書李至剛向朱棣宣稱北京是皇帝的“龍興之地”,應該在此修建皇宮。於是在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就下令以南京皇宮為藍本,在北京建造宮殿。眾所周知,建造故宮的材料都是他從全國各地徵調來的,大多為一些名貴的木材和石料,僅僅是準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之久。

故宮門匾上插着一個箭頭,200餘年來一直沒人敢動,它是何來歷?

為了尋找這些材料,不少百姓都喪命於崇山峻嶺之中,後世也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説法。另外,朱棣為了防止有人潛入皇宮刺殺他,又差人在地下鋪了15層金磚,每一塊都是無價之寶。事後,他為了封鎖消息,還殺害了修築工人。可以説,故宮的地位,在明清兩代是絕對至高無上的,皇帝不允許有任何人染指。

故宮門匾上插着一個箭頭,200餘年來一直沒人敢動,它是何來歷?

儘管如此,故宮的牌匾上仍被人射了一箭,而這件事要追溯到清朝時期嘉慶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13年。當時,嘉慶皇帝帶着一幫人去承德的木蘭圍場打獵,民間勢力“白蓮教”一看時機到了,就緊鑼密鼓地展開起義事宜。白蓮教是唐、宋以來,一直流傳在民間秘密宗教結社,一開始是信佛的。可是發展到了清朝的時候,已經是以“反清復明”為宗旨了。

故宮門匾上插着一個箭頭,200餘年來一直沒人敢動,它是何來歷?

很快,白蓮教在四川、湖北、陝西等地,集結了幾十萬教眾,他們從不同的地方向北京進發。此外,白蓮教在北京有一支派,名為“天理教”,天理教的首領名為林清,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攻佔紫禁城,直搗黃龍。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就與一個天理教,他們也是在皇帝狩獵的時候反叛的,這個橋段就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

故宮門匾上插着一個箭頭,200餘年來一直沒人敢動,它是何來歷?

林清聽説嘉慶皇帝離開北京之後,認為時機已經到來,於是找了200多個教眾,準備拿下皇宮。眾所周知,皇宮守衞森嚴,別説這區區200來個人,就算再多上十倍也是有來無回。可是,林清卻不是傻子,他早就在皇宮內安插了奸細,此時正好裏應外合,佔領皇宮。林清等人進入皇宮之後,與一小股清兵發生了混戰,在此期間,亂軍中的一支箭,好巧不巧地,正好射中了隆宗門的匾額上。

故宮門匾上插着一個箭頭,200餘年來一直沒人敢動,它是何來歷?

後來,林清等人被消滅了,而那支箭也一直被保留下來。嘉慶皇帝得知這件事之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讓人不要動那支箭,就讓它留在那裏,時時警醒自己。到了現在,那支箭的意義已經截然不同,它不再是一支箭,而是一段故事,一個讓當權者牢記使命的象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3 字。

轉載請註明: 故宮門匾上插着一個箭頭,200餘年來一直沒人敢動,它是何來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