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今年,我們提出公立教育為主,私立教育為輔的教育發展策略,個別地區更是積極鼓勵扶持私立學校的發展。我們當時的願望是美好的,那就是滿足大眾教育的基礎上,同時兼顧富人對精英教育的需求。
時至今日,隨着各地“雙語學校”、“貴族學校”的興盛,卻不斷出現了精英教育擠壓大眾教育資源的例子。我們假設每個地區生源是動態平衡的,現如今每個新生兒的家長都迫切希望給孩子一個最優的教育環境,那麼家長們就一定會想方設法地花金錢和人脈去追求本地區的精英教育資源,相對的大眾教育資源就逐漸被壓縮了發展空間。
私立學校快速發展的這十年間,從最初的每個地級市僅有一個,到如今的遍佈縣級市的每個角落,可謂是蓬勃發展。與此相對的則是,近幾年我們常常聽一些公立學校的老師抱怨優質的生源都被私立學校搶走了,自己的招生規模一再縮小,於是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的矛盾開始愈演愈烈。
私立學校的興盛破壞了當地的教育生態。由於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許多農民工的子女也紛紛選擇進城上學。每逢招生季開始,由於私立學校鋪天蓋地的宣傳,包括農民工在內的低收入人羣,即使面臨高額的學費,為了子女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還是毅然選擇了私立學校。當地的公立中小學尤其是部分鄉村學校則面臨着大量優質生源流失的現狀,於是招生規模不斷萎縮,教學成績也直線下降,兩相對比之下劣勢更加明顯。
用考試成績衡量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更是枉顧教育的公平性。我們常常説要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可是私立學校卻往往提前掐尖招生,在高額學費的支撐下更是網羅了本地區最優質的師資資源,在以成績論優劣的評價下,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更是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私立學校存在即合理,但是人為地過分宣傳私立學校的優勢,甚至人為地鼓勵公立學校生源的流失的做法則實在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