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娃強,則國強,淺談營養知識對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經典

從事母嬰健康行業十年有餘,等有了孩子,才切實感受到,營養對孩子真實的關乎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我的孩子元寶,還有一個月就2歲了,除了發燒吃過兩次泰諾林外,幾乎不知藥味。每當和同事同學聊天聊到這個話題,大家口中描述的深夜還像菜市場一樣熙熙攘攘吵吵鬧鬧的就醫景象,我是沒有體會過的。

起初,以為元寶身體好是我這當媽的幸運,後來慢慢才發現,是因為元寶的媽媽是營養師,對營養懂那麼一點點,才造就了孩子強健的體魄,比我國大多數孩子少受了吃藥、打針、就醫之苦。

在一項針對世界男性平均身高的國家排名中,日本29位,1.707米,而我國位列第32位,1.697米;此外,7到17歲中國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齡男孩矮2.54釐米。

曾幾何時,我國的男性身高悄悄的矮於日本?更有甚者,這種身高的差距在逐漸擴大。

2.54釐米的背後,是對營養教育的差距!


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的 一項研究顯示,日本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健康預期壽命”。日本孩子的預期健康年齡可以達到73歲,期間不患重大疾病和殘疾。日本小孩是全世界最健康的,這與他們的飲食習慣不無關係。

説到日本孩子的飲食習慣,想起給元寶讀的《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書中就有一段關於飲食的描述:

終於,小豆豆期盼已久的“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的午餐時間開始了。要説這“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來是校長先生要求的盒飯的菜餚。一般來説,學校對學生們的盒飯有所要求時,會這樣對家長説,“請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偏食的習慣”,或者“請注意營養的全面和均衡”之類,但巴學園的校長卻只是這樣拜託家長們:“請讓他們帶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

這是上個世紀40年代初的日本,對孩子的營養教育觀念。所以現在我們可以不那麼疑惑,什麼時候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悄悄超過了中國。

日本人平均一週攝取約100種不同食物,提取的食材種類越多,身體越健康。

我國也有相關的呼籲。

中國營養學會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將“食物多樣,穀類為主”放在了首條,並建議“平均每天不重複的食物種類達到12種以上,每週達到25種以上。”

每天吃12種以上食材,稍用點心就能達標。主食可以吃大米、小米、紅薯、白麪、蕎麥麪等多種粗雜糧,蔬菜吃3-4種,肉類吃1-2種,再加上2種水果,輕鬆達標。

但為什麼很多人做不到這最基本的飲食標準?因為從觀念上沒有重視,之所以不重視,是因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的飲食規範。

説白了,是科普不到位!大人都不知道的東西,孩子從何而知,在他們的腦海中,營養二字,如同800度近視眼眼中的世界,沒有美感,只有模糊的幾乎看不清。

所以,對營養知識的科普,很重要!

知乎上有一個獲得高讚的帖子,這個帖子問的是,孩子的起跑線到底是什麼?

是的,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很久很久。從我們,到我們的孩子,都是這個困擾的犧牲者。因為,我們的父母,和初為人父母的我們這幾代人,幾乎根深蒂固的認為,孩子的起跑線,是孩子在學前報了幾個興趣班,能否上名校,是否18般武藝樣樣精通。

這個帖子有一個獲得很多讚的回答:孩子的起跑線,是孩子的健康,並且從小給孩子灌輸健康的意識。

如同皇帝的新裝被人識破,但為了顯示我跟別人沒有不同,都寧願自欺欺人的相信皇帝是穿着衣服一樣,父母們明明知道健康對孩子很重要,卻不得不寧願以犧牲孩子的健康為代價,也要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孩子“。


比如,孩子熬夜寫作業,犧牲玩耍的時間進行各種興趣班的學習,瘦小的身軀被書包壓的搖搖欲墜,戴着比酒瓶底厚的眼鏡看這個原本天真無邪的純淨的世界。孩子已經過的很苦了,如果這些都是不得不為之,那麼家長和老師們,給孩子的應該是如何讓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來應付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的囑咐,而不是對營養的”看不見“,甚至”不知道“。

學了營養之後,偶然有一次回顧我的學生時代,困擾我的疑惑突然解開了,終於知道我這個清華種子生,為什麼就在初中後半截突然學習跟不上,一直持續到高中,最後勉強考上了最底層的211大學。

那時候,因為家裏條件不好,作為農村孩子,父母把我送到省重點讀初中,已經很不容易,所以每天省吃儉用。午飯是不能不吃的,晚餐也要吃,因為還要上晚自習到23:30,能省的只能是早餐,而且午餐和晚餐也把就餐標準降到最低,能吃飽就行。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好幾次考試,我頂着暈暈乎乎又有點疼的腦袋進考場。原來一直以為是用腦過度引發的神經衰弱,但學了營養之後,才終於明白,是營養不良造成的。

那個時候,如果有人告訴我,吃點有營養的,會變的更聰明,我一定會説這個人胡説八道,腦袋的聰明與否怎麼能和吃的有關係呢?

這就是“不知道”的嚴重後果,原本可以前途無量,卻被“對營養的無知”變成一條鹹魚擱淺在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北京六環外。

以前是條件不允許,但現在孩子們的物質條件都不缺了,缺的是教育者的觀念和觀念引導。教育者是父母,是老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孩子健康的飲食,並且給他們灌輸營養知識,讓他們意識到營養知識的重要性,是比給孩子們“海淀學區房”和“名校國際班”更實用的未來。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未來的棟樑之才,不要讓我們花了很大代價培養出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人才,唯獨缺失了營養知識和營養意識,沒有健康的體魄做載體而錯失了為祖國、家庭、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創造美好未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