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戰國七雄裏強大的秦國,也經歷過的屈辱敗仗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秦國,從一個出身低微替人養馬的小國趙,一步一步發展到橫掃六合,統一全國的大秦帝國。這除了代代秦王對於人才的運用,還要歸功於秦國人自古對抗西戎的戰鬥經驗。大家一定見過秦朝的兵馬俑吧,那鋭利的兵器,驍勇的騎兵,先進的機弩無不彰顯出秦軍的無敵。然而在秦國的無敵戰爭史中卻隱埋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戰役。這些戰役驗證了秦國並不是天下無敵的,其中一些戰役對於秦國來説更是可以用慘痛來形容。函谷關之敗元前301年,齊魏韓聯軍於垂沙擊敗楚國,秦國擔憂齊魏韓楚結盟,於是試圖交好齊國而抗擊出國。在此大局之下,秦昭襄王約請齊國孟嘗君入秦為相,但孟嘗君未得信任反被差點殺掉,幸運逃回齊國的孟嘗君極為憤恨,於是再次結合魏韓進攻秦國。


秦當時的戰略是以趙和宋為盟,對立齊魏韓,但是趙宋各有打算,趙國乘着齊魏韓軍隊攻秦機遇大舉進攻中山國,而宋國也並未對秦國施以援手,三國聯軍在函谷關下與秦軍對峙,居然攻破了秦國函谷關,進入了秦國腹地。函谷關為秦國門户,當年五國攻秦秦軍在此讓山東各國流血漂櫓,往常卻失手於人,而之前的趙宋也參加了攻秦聯盟,使得秦國愈加被動,於是被迫割地求和以求三國退兵。這次失敗秦軍敗於國境之內,真實是稱不上光榮,好在齊魏韓眼光短淺,滿足於既得利益並未窮追猛打,使得秦國有了翻身的時機。閼與之敗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嬴稷藉口趙不履行以焦、黎、牛狐三城交換此前秦奪佔的藺、離石、祁三城的協議,遣中更胡陽率軍圍攻趙國的戰略要塞閼與。趙出於戰略考慮,派趙奢為大將率軍救援。秦國包圍閼與,趙奢領兵從邯鄲出發,到達武安東部時就遭遇了秦軍。面對這種形勢,趙奢不與交戰,以逸待勞,他讓軍隊駐紮下來,壘起鍋灶開始做飯,並不斷加強築營,好像在做堅守的準備。此外,他還下令,任何人都不許説要打仗,説者必斬之。當秦軍得知趙國不準備出兵時,他們撤回到閼與,但同時又派兵去青屯、樊村一線堵截趙軍。青屯、樊村都位於漳河旁,秦軍認為趙國如果要來閼與,一定會順着漳河水過來,所以就將很大一部分兵力都放在了那一帶。


在武安扎寨28天后,趁秦軍鬆懈之際,趙奢突然下令出發,兩天一夜急行軍,由北經和順再向南到達涅縣。到了涅縣,趙軍派兵前去偵察,軍士許力建議:涅縣往南,閼與以北是九連山,即北山。只要佔領了這個山頭,就取得了一半的勝利。於是,趙奢發兵一萬搶先佔據了北山,同時又兵分兩路,對秦軍進行堵截。當時秦軍是沿着沁河北上從閼與陘過來的,因此一路趙軍就先佔據了閼與陘,堵住了他們的退路。另一路趙軍則來到閼與城的南面白馬山一帶,四面包圍閼與城,切斷了駐青屯、樊村一線秦兵回來的路。趙奢在南面高地上指揮,居高臨下,縱兵劈殺,迫使秦軍不得不向南往韓國方向逃去。


此戰趙國固然得勝,但是卻也使得趙王極為倚重趙奢,以致於連趙奢之子趙括也都遭到恩德。十餘年後秦趙長平大戰,紙上談兵的趙括自其下45萬大軍全軍覆沒,趙國自此只能自保,徹底失去了戰略進攻才能。邯鄲之敗長平之戰後,趙軍主力全部被殲,趙國求和。秦相范雎擔憂功績全被白起所佔,以兵士長期勞戰,需求休息為由,暫停攻趙,承受趙國獻城求和的提議,白起極為不滿。不久,趙國回絕獻城,而且結合山東幾國結合抗秦,秦昭襄王大怒,欲以白起再度興兵滅趙。白起當時患病,以趙國早有準備為由回絕出征。秦王大怒,以王陵統帥秦軍主力攻趙。


但當時趙國北部精鋭的邊防軍曾經調入邯鄲,而且由於長平之戰秦殺趙人甚眾,趙國舉國上下都同仇敵慨,秦軍亡5校都未能拿下邯鄲,秦王再度請白起收兵,白起依然回絕。昭襄王再度調派援軍,以王齕替代王陵為將,又派鄭安平率軍2萬增援。但趙國此時也得到了魏國和楚國援軍的增援,邯鄲之戰曠日耐久,秦軍主力大敗,死傷達數十萬,鄭安平所部數萬秦軍被迫投誠,開百年來秦軍投誠之先河。而白起也在不久之後被秦王逼迫自殺,一代名湊合此謝幕。肥之敗邯鄲之戰中秦軍遭到嚴重損失,因而向東進攻的步伐暫時停滯,但趙國仍然是秦國主要的進攻對象。秦王嬴政親政後,實力恢復的秦國開端大舉伐趙,公元前236年秦奪趙9城;公元前234年秦將樊於期伐趙,大破趙軍,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公元前233年,樊於期率十萬秦軍跨過太行山,進逼趙國腹地,終於遇到了戰國又一大名將——李牧。李牧為趙國北地邊將,曾大破匈奴十餘萬人,戰功顯赫。李牧面對大勝而來的秦軍採取了閉關不出的防衞態勢,樊於期由於秦軍遠道而來力圖速戰,以主力進攻肥地,希望引出趙軍主力從而聚殲之。


而李牧派出的趙軍主力卻直奔秦軍大營,並奪佔之,之後又圍殲於野外的秦軍主力,秦軍大敗,樊於期畏罪逃往燕國,荊軻刺秦王時,其人頭與督亢地圖一同作為面見秦王的條件。肥之戰第二年秦軍再度攻趙,李牧率趙軍擊敗秦軍於番吾,但此時趙國國力有限,已難以全殲秦軍。不久之後趙國地震、災荒連綿,秦王派王翦、楊端和、李信分三路攻趙,李牧卻被趙王逼殺,三月後趙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