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寶寶送去幼兒園後,讓寶寶不哭只是入門題目,入園後許多問題都會慢慢暴露出來,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小朋友常常會給媽媽“出難題”。
有媽媽反映,在大人看來非常簡單的“有便便了就要上廁所”,對小朋友而言並不那麼順利。 許多小朋友都有過不願在幼兒園便便的經歷,十有八九趕不到回家就弄髒了褲子。
寶寶有便便也要憋到回家,是老師不讓嗎?
小桐今年剛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好説歹説結束了每天哭唧唧的狀態,新的難題又出現了。上幼兒園不過一個月,寶寶已經拉了三回褲子。
一開始小桐還覺得是寶寶不小心,但是她發現寶寶不僅是拉褲子,還 總放學後一到家就往廁所跑,拉褲子完全是“常在河邊走”的結果。難道是老師不讓在幼兒園上廁所?
然而事實上, 每次老師問他是否要上廁所,孩子都説不去。問孩子為什麼不在幼兒園便便,孩子也説不出個所以然,這可愁壞了小桐。
排泄是人體自然需求,為什麼孩子卻偏要反着來?
孩子不喜歡在幼兒園上廁所的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糾正孩子這一習慣往往需要花費很大力氣。排泄本是人體自然的需求,為什麼孩子們卻偏要反着來呢?
有一項針對200個孩子的調查發現,從未在學校拉過大便的小朋友有53人,男女比例約1∶1,超出90%的小朋友有不同程度的憋大便情況。
幼兒園在孩子活動結束後、午休結束後,往往會安排統一的小便行為,但是 孩子的大便問題卻是需要孩子自己提出,由此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排便需求,對小朋友來説並不十分容易做到。
孩子在幼兒園從來不便便,多是由於這三個原因
1. 肛欲期來臨
孩子們對能夠控制身體排泄的奇妙感覺還不適應,會通過憋尿憋便便自行感受,不過一旦控制不好,就容易弄髒褲子。
2. 不好意思告訴老師
孩子突然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對老師還不是特別熟悉,尤其是一些平時就比較膽小的小朋友, 想上廁所又怕麻煩老師,害怕引起老師不悦,因此寧願憋着。
3. 不熟悉幼兒園環境
2~4歲時,幼兒會進入“秩序敏感期”,對物品的擺放、歸屬有強烈自我意識。
上廁所對孩子而言,是一件頗為“神聖”的事情。 要滿足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坐便、爸媽的陪伴才能完成,幼兒園顯然不具備這些條件。
許多小朋友都是習慣了家裏的坐便而不喜歡幼兒園的蹲便,以及其他方面未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從而出現不願在幼兒園上廁所的行為。
解決寶寶上廁所的難題,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1.幫孩子熟練掌握“擦屁屁”能力
為了讓孩子消除對排便的恐懼,我們要讓孩子熟練掌握自行上廁所的技能,以增強孩子自信。 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培訓好孩子自己擦屁屁的能力,不需要老師多操心,孩子也會更自在。
2. 幫孩子適應不同環境下的廁所
經常鼓勵孩子使用公共場所的廁所,適應不同的種類和型號,保證孩子對蹲便沒有排斥心理。
3. 幫孩子減輕孩子對排便的羞恥心
小朋友偶爾一次弄髒褲子,家長不要急於批評,而是要及時分析,孩子是因為沒有熟練掌握這一技能,還是出於其他原因才引發失誤。
家長的批評會激發孩子羞恥、恐懼的情緒,更加排斥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