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一流大學使命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踐行一流大學使命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兩會專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如何在新發展階段實現更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界的重大戰略命題。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影響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知識和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只有提高人才供給自主可控能力,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先機。這就要求高校必須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核心使命。”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首先必須強化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實現自身價值與推動國家發展緊密聯繫起來,修身修心、立言立行;其次要重視“高精尖缺”人才的培養,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學科建設為抓手,加快緊缺領域平台建設,推動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契合;最後要系統優化課程、實踐、發展支持體系,以國家高度和國際視野,強化創新思維、實踐能力、人文素養與境界修為等鍛造,為培育造就具有潛質的戰略科學家和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打牢基礎。

曹雪濤委員特別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他説:“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高校特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必須把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擺在極端重要位置,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出實質貢獻,以‘大先生、大團隊’和‘大項目、大平台’為支撐,實現戰略上‘立得住’、戰術上‘打得贏’,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文化文明繁榮創新。”

曹雪濤委員表示,在實踐中,一方面要在戰略上搶佔制高點,以“國之大者”和“四個面向”導航,圍繞國家戰略意圖,聚焦重大理論創新、重大科學問題、重大技術攻關,強化有組織的科研,努力實現前瞻性、引領性、原創性突破;另一方面要在戰術上找準支撐點,積極參與國家級平台及重大專項、重點計劃、重要設施的佈局建設,瞄準“專特優”領域,以健全差異化評價、激發活力、共建共享為重點,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

曹雪濤委員認為,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基礎是要強化基礎學科建設和基礎研究佈局。基礎學科是支撐科技創新、產出重大原創成果的基石。高校作為基礎學科和基礎研究力量的聚集地,必須充分發揮學科人才優勢,為重要理論學派的形成和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環境和土壤。

“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曾言,‘教書的把書教好,唸書的把書念好,大師傅把菜炒好’,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的事就能辦得更好。”曹雪濤委員認為,營造高校尊重包容、追求卓越的文化生態也是內涵式發展必要的條件。他説:“文化是大學的靈魂所在,內涵式發展説到底是人文氣質和學術氛圍的涵育與塑造,關涉辦學治校的方方面面。一是全方位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通過優化評價機制、健全榮譽體系,充分激發專家學者的主動性、創造性,潛心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二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為不同學科、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學生、管理服務人員構建差異化的成長路徑和管理機制,營造創新競進、各司其職、高效協同的氛圍。三是追求卓越、突出特色,結合高校的歷史沿革、學術傳承等,立足自身特色打造比較優勢,甚至形成領域點或亞學科的絕對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

曹雪濤委員介紹,南開大學在新百年之際啓動實施“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統籌推進文科振興、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醫發展“四大計劃”,建立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兩大獎勵體系”,佈局建設“十大交叉科學中心”和“十大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集聚要素、激發動力,成為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亮點和增量,以優異成績為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作出南開貢獻。 (記者 劉茜 陳建強)

[責任編輯:楊凡、吳麗蘭]

【來源:光明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0 字。

轉載請註明: 踐行一流大學使命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