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童説星座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反”相較於“逆”,同樣是起兵作亂,“逆”是針對朝廷而言,而“反”是針對主持朝廷的某權臣。
在近代,陳壽的治史水平屢遭貶低,其實再上溯更遠,是唐人劉知幾在《史通》就持有的觀點。
其實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在《晉書·王沈傳》中,都提到《魏書》“多為時諱,未若陳壽之實錄也”,可見從晉到唐,大家都認為陳壽寫的《三國志》比王沈那幫人寫的《魏書》強多了。
陳壽雕像
可是到了劉知幾這邊,他對陳壽及《三國志》頗有微詞,下面筆者將挑選幾個話題做個客觀,合理的分析。
陳壽與王沈之比較
之前筆者見過有人痛斥陳壽在“甄后之死”裏顛倒黑白,可謂穢史,我便讓他去看看裴松之到底噴的是陳壽還是王沈。
魏志《甄后傳》部分
所以,筆者感覺,自從唐代劉知幾在《史通》裏帶頭貶低陳壽以來,很多後人都跟風去貶低陳壽,感覺什麼錯都是陳壽的,甚至憑感覺來論斷,把王沈的“鍋”送給陳壽,就是其一。
“(王沈)多為時諱,未若陳壽之實錄也”,此言不虛!
陳壽真的貶低了諸葛亮嗎?
持有這個觀點的人,大部分是諸葛亮粉絲,簡稱亮粉,他們認為陳壽在《諸葛亮傳》中那句“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就是貶低了諸葛亮的軍事水平。
如果是一羣貶低諸葛亮的人(亮黑)持這個觀點,倒不足為奇,反倒是亮粉也這麼認為,並以此遷怒陳壽,只能用不學無術來形容這兩個羣體的人了。
電視劇《軍師聯盟》中諸葛亮形象
在某些諸葛亮粉的眼中,是容不得一粒沙子的。哪怕陳壽給諸葛亮寫了九十九句好話,最後一句沒吹,寫了客觀意見,找個理由,於是就認定:陳壽跟諸葛丞相過不去,你就是諸葛丞相(粉)的仇人。
實際上,陳壽寫“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只是在解釋:為什麼這麼牛逼的諸葛丞相北伐卻不能成功?對,就是找個理由而已。
引用: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麻煩某些認為“陳壽是亮黑”的亮粉,認識一下“然……故”這個因果句式,好好地理解一下吧。
至於《晉書·陳壽傳》裏説陳壽父親被諸葛亮“修理”過這種故事,稍微考證一下,也知道沒什麼可信度了。比如,馬謖就是參軍,原文卻説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這種“參軍的參軍”,具體是什麼官職,不得而知。
要知道,在晉代,陳壽和他的《三國志》備受推崇,到了唐代,風向倒轉,真是奇哉怪也。
時人稱其善敍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時著《魏書》,見壽所作,便壞己書而罷。張華深善之,謂壽曰:“當以晉書相付耳。”其為時所重如此。
陳壽的《三國志》是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把問題擴大到他的立場上來,因此歪曲他因父仇醜化諸葛亮,醜化蜀地人物等等,這就是牽強附會,無中生有了。
陳壽在曹髦之死中的巧妙筆法
還有人説陳壽諂媚司馬氏,這,我覺得這不是錯啊,身為晉人,既然要做寫書,怎麼可能寫出一本鼓吹蜀漢帝國的書來?就算他寫出來這樣的書,在當時讖緯盛行的社會里,人家會問:“既然蜀漢這麼牛逼,怎麼老天不保佑呢?”對啊!在當時人眼裏,天命歸晉,以晉為正統,何錯之有?
還有人説陳壽在“曹髦之死”裏也隱沒了真相,其實,這也是冤枉了他。
後面又寫了“皇太后詔書”和“四公奏章”,搞得好像曹髦罪孽深重,自取滅亡似的,像個加強版曹芳。
電視劇《三國演義》賈充弒君
原來這才是陳壽寫史的技巧啊:巧妙地借用司馬昭的文書來還原“曹髦之死”的現場。
想象一下:縱然晉帝司馬炎看到魏志這段記載時,也得承認這是自己父親司馬昭的原文,他總不能睜眼説瞎話,説這不是他父親寫的吧?!
所以説,讓司馬氏開口陳述“曹髦之死”的真相,於情於理才是最恰當的處理方式。
劉知幾對《三國志》理解不深,意見很大
所以某人宣佈“歷史真相”是:赤壁之戰只打了一場,然後曹操就撤兵了。所謂“黃蓋火攻”+“東南風”的故事,都是羅貫中在演義裏編出來的。
顯然這是讀書少,理解淺薄而產生的誤解。
史家撰寫史書有“互文見義”的筆法,就是:某個重要歷史事件,在某個重要人物的傳記中詳述,在其他人物傳記中只是簡單提及而已。
火燒赤壁
所以真相是:陳壽把“赤壁之戰”的詳細記載是放在《周瑜傳》中。
這種笑話也發生在唐代劉知幾身上,他在《史通》裏就噴陳壽沒有在《武帝紀》裏詳細記載“董承案”的故事,認為陳壽令忠臣義士蒙羞。
蓋霜雪交下,始見真松之操,國家喪亂,方驗忠臣之節。若漢末之董承、耿紀,晉初之諸葛、毌丘……斯皆破家殉國,視死猶生;而歷代諸史,皆書之曰逆,將何以激揚名教以勸事君者乎?古之書事也,令賊臣逆子懼;今之書事也,使忠臣義士羞。若使南、董有靈,必切齒於九泉之下矣!
其實,陳壽在《先主傳》寫了“董承和劉備合謀反曹”的事,並前後引了兩次劉備的奏章,都有提到此事,一共三次。劉知幾只看《武帝紀》中的一句,就開始生氣了,實在是不應該。
劉知幾還説陳壽把董承、諸葛誕等人寫成“逆”賊,其實也是無中生有,陳壽寫淮南三叛的主角,都是用“反”字。
耿紀反,反的是曹操,而不是天子劉協;諸葛誕反,反的是司馬昭,而不是魏帝曹奐。
所以,劉知幾對“反”字理解不深,便一口咬定是陳壽在辱沒忠臣,實在是自己學術水平不夠了!
◆◆◆◆◆
end
感謝閲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