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政治腐敗,賦税沉重,加之黃河氾濫,天災人禍致使百姓無家可歸,民不聊生,當時民間流傳一首歌謠“莫刀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於是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爆發了。
朱元璋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完成華麗的轉身,逆襲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之君,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從亂世中脱穎而出的窮小子,卻因大肆殘殺開國功臣,被後世之人詬病,他為鞏固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不惜任何代價大開殺戒,精心策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洪武四大案”。
殊不知這樣一位雙手沾滿鮮血的開國皇帝,面對昔日的恩人劉繼祖時,出現了他柔情的一面。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封了兩個侯爵,一位是恩親侯李貞,另外一位是義惠侯劉繼祖,這兩位毫無軍功,卻享受特殊待遇,而且還福及後代,他們做了什麼受到朱元璋如此厚待呢?恐怕要從朱元璋的童年生活開始説起。
1328年10月21日,這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在濠州鍾離一家貧苦人家,誕生了一名男孩,因為他在家族中排行老八,取名叫朱重八,朱重八後來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位布衣天子,即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的家族世代務農,十分貧困,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上無片瓦,下無卓錐”,不過朱元璋在歷史上也算非常勵志的皇帝,用現代漢語來説就是創一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通過自己的艱苦奮鬥,走上人生巔峯,朱元璋創造了奇蹟,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叫花子,能夠逆襲成為皇帝,實屬罕見。
朱元璋本來家裏就不富裕,加上他上面還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這麼多人要吃飯,家裏的糧食變得越發緊張。朱元璋的父母都是老實人,為了養家餬口,拼命地給地主劉德家種地,朱元璋也算是個懂事的孩子,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也跑到劉德家放牛,結果還是不能完全解決温飽問題。
幸好二姐朱佛女家還能吃飽飯,朱元璋常常跑到二姐家蹭飯吃,二姐夫李貞也是心地善良的人,對朱元璋百般照顧,可是這種日子也沒能維持下去,一場旱災帶走了朱元璋的父母。
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老家濠州發生非常嚴重的旱災,本來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場旱災雪上加霜,老百姓還沒有從旱災中緩過神來,緊接着第二年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災難接憧而至,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致命的打擊。
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母、大哥相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古人有句話叫“死者為大,入土為安”,實行厚葬是對死者的尊重,同樣對生者也是一種安慰,可是對於朱元璋來説,別説厚葬,他連買棺材的錢和安葬親人的地都沒有。
朱元璋很是為難,面對屍骨未寒的家人,他是呼天天不應,喚地也無靈,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和哥哥找到地主劉德,苦苦哀求劉德,希望他看在父母兢兢業業為他幹了一輩子活的份上,能夠施捨一塊地,順便給點安葬費,結果遭到拒絕。
劉德不僅果斷的拒絕朱元璋,還惡言相贈,眼看家人死無葬身之地,朱元璋卻無能為力,他為自己的無能感到悲憤,也為找不到墓地而感到傷心欲絕,就在朱元璋絕望之際,鄰居劉繼祖伸出了援助之手。
朱元璋與哥哥的苦苦哀求並沒有激發劉德的惻隱之心,反而引發了鄰居劉繼祖的憐憫之心,劉繼祖也是朱元璋同村的一個地主,家裏條件還算富裕,他主動拿出一塊地皮贈送給朱元璋。
朱元璋兄弟二人找來幾件破衣服,把親人的屍體簡單包裹好,安葬在劉繼祖的土地上,朱元璋總算讓家人入土為安,了了一樁心事。
為了活命,朱元璋安葬完親人以後,不得不與二哥、大嫂分別,走上逃亡之路,最後朱元璋在走投無路時到皇覺寺剃度為僧,從此做了行童,在寺院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他每天掃地、洗衣做飯,還被老和尚責罵,雖然日子過得辛苦,至少不用餓肚子。
可是好景不長,朱元璋在寺院待了不久,因當地鬧饑荒,寺中僧人得不到施捨,也沒有飯吃,朱元璋被寺裏打發走,被迫去化緣,年僅17歲的朱元璋淪為託缽流浪的乞丐。
三年後,朱元璋結束了自己的乞討生活,回到皇覺寺,朱元璋在外流浪的這三年,恰好是天下大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候。
1352年,郭子興也起兵響應,不久朱元璋應邀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
1368年,朱元璋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掃平天下羣雄,在今天南京登基稱帝,建立大明王朝。
古人在乎衣錦還鄉,當年項羽稱霸天下以後説了句“富貴不歸故鄉,又有什麼意思?”可見項羽鄉土觀念很濃厚。劉邦也不例外,他當了皇帝以後,也回到自己的家鄉,大擺宴席,還給了自己鄉親父老免税的福利,酒酣之際劉邦還吟出“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名句,可見劉邦對家鄉深厚的感情。
所以説古人有衣錦還鄉的習慣,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稱帝后也返回了自己的家鄉,當父老鄉親看見當年的窮小子變成了當今的皇帝,驚訝之餘紛紛跪拜在地,劉德也戰戰兢兢地躲在人羣中,不過被朱元璋發現了,他問劉德為什麼劉繼祖沒有來?劉德告知劉繼祖早已去世,朱元璋感慨萬分,感嘆物是人非。
隨後劉繼祖被朱元璋追封為義惠侯,其夫人為侯夫人,並且爵位可以世襲,恩惠與明朝相始終。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等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