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到底是官讓民還是民讓官?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前言
讓他三尺又何妨,出自一首叫做《讓牆詩》的七言絕句。
不過關於這個讓牆的故事,出處有好幾個,最有名的是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主人公是清朝的張英。又有明朝的林瀚、賈鳧西、清朝康熙年間的張京江等 ,都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關於這個故事的景點,今天在全國也有好多處。 《讓牆詩》也有好幾個版本,內容大同小異。
其中,大多數故事是高官作詩勸誡家人謙讓鄰居,有一個故事則説,是老百姓寫詩謙讓做了高官的鄰居。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到底是官讓民還是民讓官?
一、六尺巷的疑惑 安徽桐城張英 :一紙書來只為牆
六尺巷的故事最為流傳,甚至學生的考題中都常常引用這一段話:
史料記載:張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于都,公批書於後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這個故事常見的就是“史料記載”,是什麼史料呢?
後來看到一篇文章説,桐城六尺巷的傳説來自於桐城人姚永樸(1861一1939)《舊聞隨筆》卷四:
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越用之。家人馳書于都公批詩於後寄歸雲: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吳聞之感服亦讓三尺。其地至今名為六尺巷。”
民國二十五年《桐城志略》轉錄了這件事,後來當地人修縣誌便以此為真了。
但是有人考據,張英存世的詩集中並沒有讓牆之詩。姚氏的《舊聞隨筆》也沒有寫明出處。
不過,桐城六尺巷, 已經是《讓牆詩》流傳最廣的背景故事了。在網絡上看到的信息中, 中央電視台的節目裏也宣傳過桐城的六尺巷。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到底是官讓民還是民讓官?
二、江蘇鎮江張京江 千里來書止為牆
清朝葛虛存在《清代名人軼事》中,記載的《讓牆詩》作者是康熙時候的另一個重臣:
京江風度端凝,為清朝第一。 公入相時,其府垣外有隙地,鄰有興作者越用之,家人與之爭,則不聽,將怒而鳴諸縣,先以書馳白公,公還箋曰:千里來書止為牆,讓他幾尺也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嗚呼!此二者,皆瑣事也,然富貴人處之,鮮有不怒其侮己者,而公之有容乃如此,今尚可得其人哉!
張玉書 (1642年-1711年),字素存,又稱京江,號潤浦,生於江蘇的鎮江。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進士進士及第,在康熙朝長期擔任宰相。
這首讓牆詩,也有幾處與其他版本不同的地方。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到底是官讓民還是民讓官?
三、福建林瀚 何事紛爭一角牆
晚清劉體信(1876~1959)在其《萇楚齋續筆》中,把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給了明朝的 福建人林瀚:
閩縣林亨大瀚《訓子》詩有云: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云云。真達人之見。記得光緒□□年,邑人某氏有佔予家屋基數尺者,先叔考資政公函告先文莊公。時先文莊公任川督,以此詩寄回,先叔考資政公亦悟,遂聽之。
林瀚(1434~1519年),字亨大,號泉山,是福建閩縣(今福州市 )人。 明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 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敕兼南京兵部尚書。
林氏三世五尚書,整個明朝三世為尚書,並得諡文,只有林氏家族而已。這首讓牆詩據説是教育自己兒子的作品。
劉體信説,自己家中的宅基地被人佔了數尺,於是自己的叔叔寫信父親劉秉璋。劉秉璋(1826~1905)是晚清重臣,淮軍名將,任四川總督。但是他並沒有仗勢欺人,反而將林瀚這首詩寄了回來。劉體信的叔父看了這首詩以後,有所醒悟,於是就不再與鄰居計較此事。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到底是官讓民還是民讓官?
四、山東滋陽賈鳧西 千里寄書為一牆
晚清民國時期的趙元禮(1868年-1939年),在其《藏齋詩話》中,把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給了明末清初的山東人賈鳧西:
山東滋陽賈鳧西先生名應龍,曾充交趾大使,前官郎中,時其子在家鄉與鄰家爭牆基,馳書北京,求其致函地方官,意在必爭也。乃先生覆書只二十八字曰:千里寄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秦皇枉作千年計,只見長城不見王。
其事遂息,至今傳為佳話。予記其詩後二句是“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未知孰是,然先生之讓德固可傳也。明亡後,先生恥事二姓,佯狂避世以終,尤非尋常人所能及也。
趙元禮,字幼梅,號藏齋,曾任直隸河北高等工業學堂監督, 天津的著名詩人與書法家。
賈鳧西,名應寵,籍貫為曲阜,家鄉距兗州府城滋陽非常近。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到底是官讓民還是民讓官?
五、讓牆的不是官,而是民
清朝錢德蒼的《解人頤》中,讓牆詩並不是顯官寫給家人的,而是鄰家老翁接到顯官令其讓牆後寫的回信,這就把原來的人設完全反轉了:
有一顯官在京致書鄰翁,欲其讓牆址以成方圓,翁作詩一首答曰: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幾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個故事裏,仗勢欺人的官員寫信給家鄉的鄰居,讓對方讓出一塊宅地。鄰家老翁很大度,寫了這首詩給官員,可以呀,讓給你幾尺沒問題。不過您也不要太張狂,當年的秦始皇倒是把GREET WALL修得長達萬里,如今呢,牆在人不在了。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到底是官讓民還是民讓官?
結束語
除了以上的幾個出處,還有山東聊城仁義衚衕的六尺巷,主人公成了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還有河南新蔡仁義巷的故事,主人公成了明朝的曹鳳,其讓牆詩云: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在關於六尺巷的那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
城市化轟鳴熱烈的進程,讓大小城市如韓式整容分不清彼此。
張英的六尺巷未必實有,但新時代修建的六尺巷,猴年春晚的一曲歌,對後人來説則為信史。
目前很多的新造景點,讓我們分不清孰真孰假。就如同六尺巷和《讓牆詩》的傳説一樣,雖然有很多的出處,但是誰搶先建造了、宣傳了,誰就佔據了先機。
不由得想起來前些年爭奪曹操墓的故事,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
@老街味道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76 字。

轉載請註明: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到底是官讓民還是民讓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