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要銘刻在人們的記憶深處。一些人、一些事一定會在中國教育史和各類學校的校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文字。
一次次期盼和四次開學典禮
2月17日,本是2020年春季新學期開學的日子,神州大地卻依舊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中。我與老師們一邊做着“停課不停學”的工作,一邊隨時準備開學。省、市、區、街道、社區逐級來學校檢查督導,開學的演練一遍遍進行,開學的日期卻一次次被推遲。
回首2020年,我們要永遠記住這個春天對早日開學的期盼。
今天回望,這種期盼何嘗不是一次特殊的教育。這次疫情讓全體師生迅速成長,我們不僅知道了科學技術、科學知識的重要,更懂得了責任擔當的重要,懂得了個人命運總是跟國家和時代的命運、跟集體和團隊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懂得了對生命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對人類命運負責的重要。
成都七中春季的開學是嚴格按照防疫的要求、按照年級的順序進行的,兩個校區六個年級共進行了四次開學典禮。每次開學典禮我們都播放在武漢抗疫一線的校友發來的視頻,每看一次師生都淚流滿面。注視逆行者的背影,師生們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學習逆行者的事蹟,我們形成了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和價值觀。
走上雲端的校慶和七中精神傳承
2020年是成都七中建校115週年和新校區開校十週年的特別年份。我們早就準備好了為學校慶祝生日的方案,但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還在疫情的陰霾裏。我們對校友宣佈,按下線下校慶的暫停鍵,讓校慶走上雲端。
時光沉澱文化,學校文化塑造師生精神長相。在艱難的抗疫戰鬥中,七中人以天下為己任,秉承百年七中做時代向上向善的力量的精神基因,給母校華誕以最好的獻禮。我們追蹤學校畢業生——陸軍西部戰區總醫院護士長陳亭以及四川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領隊龔旭等校友的足跡,我們把七中人的精神畫像和校友們在抗疫中的先進事蹟,在學校雲端校慶中發佈——精神傳承才是最好的校慶。
疫情暴發後,還引發了遠在世界各地的校友對母校對家鄉的廣泛關注。當他們在網上看到成都華西醫院接受社會捐贈的公告後,就一家家商店尋找與採購防護服和口罩,想盡辦法發往成都,這些何嘗不是對校慶的最好獻禮。
高品質建設目標和名校責任擔當
2020年是脱貧攻堅奔小康的決勝之年,2021年是兩個百年的交匯之年和“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為迎接新開局,我們確立了高品質辦學的目標,以實現學校內涵、高質和特色發展,使得學校教育在完全尊重學生成長主體地位和生命發展規律基礎上,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和高品質培養“全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從而有能力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類命運承擔責任。
為實現學校從知名度到美譽度的跨越提升,我們以課程觀轉型和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為主要任務,通過“強責任、強主體、強思辨”,全面實施學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建構核心知識與核心能力並重的課程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反思型高品質課堂。
名校,不僅與歷史、名氣、榮譽有關,還與責任擔當有關。身為名校,不辭擔當,推動區域和國家基礎教育的整體提升是成都七中始終如一的追求。學校把全日制遠程直播教學作為高效的教育精準扶貧方式。藉助衞星通信技術,將9個高考學科原汁原味的課堂教學,常態化地向薄弱地區、民族地區遠端學校進行直播,實現了薄弱地區、民族地區遠端學校的師生與成都七中師生的異地同堂,每天在雲、貴、川、渝等十二省二區一市310餘所高中的9.5萬多名學生,通過衞星直播的方式與成都七中的學生同步上課,“異地同堂,協作教學,共學共贏”,實現高品質學校建設的“全納”“共生”與“多贏”目標。
高品質學校建設是學校生命力的最高級體現,是校長領導學校最長期、最核心的目標,是實現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關鍵着力點。
2020年,我們經受住了磨鍊。2021年,我們再譜新篇。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23日第7版
作者:易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