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僧格林沁王府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將領,世襲王爵,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代皇帝,曾經參與過針對太平天國及英法聯軍的戰役,軍功卓著,那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僧格林沁雕塑
咸豐三年,僧格林沁被任命為參贊大臣,並率兵討伐太平天國,八月太平天國北伐軍進攻京畿重地,咸豐帝命僧格林沁帶兵圍剿,十月在天津與北伐軍開戰並重創北伐軍,咸豐四年又在連鎮擊敗北伐軍,被賜予“湍多巴圖魯”的稱號。咸豐五年生擒林鳳祥等天平天國名將,自此威名遠播,那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咸豐八年因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失敗,僧格林沁主張整頓軍隊反抗英法聯軍的入侵但未被採納,咸豐九年,僧格林沁受命於大沽口整肅軍隊,並築造堅固的防禦工事,與英法聯軍展開激烈對戰,最終以英法聯軍撤走告終。咸豐十年,英法聯軍舉兵進攻天津,僧格林沁因最初戰略部署失敗,致使勝保部在戰鬥中損失慘重,無法與東路及西路騎兵進行對英法聯軍的包抄突襲,蒙古騎兵面對英法聯軍猛烈的炮火攻擊,節節敗退,蒙古騎兵雖捨生忘死、殊死搏鬥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圓明園也被燒燬。對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這一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在最初戰略錯誤時積極調整重新部署,面對外國侵略不畏懼不退縮,仍然帶兵勇猛搏鬥,雖然最終失敗但他抗擊帝國主義侵略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因此他是民族英雄。
僧格林沁王府
僧格林沁王府位於南鑼鼓巷南炒豆衚衕,原名科爾沁郡王府,又名博王府,是東城區的文物保護單位。
僧王府
僧格林沁王府起初修建時府門在炒豆衚衕,佔地面積幾乎是炒豆衚衕整條街,規模非常宏達,僧格林沁在咸豐皇帝時因為剿賊有功,死後諡號“忠”,是王伯彥衲為其所修建,並不是公主的府邸。僧格爾沁因承襲郡王,且戰功赫赫、食雙俸,所以起初僧王府僅是一座一般的郡王府,規模遠不能與世襲罔替的親王府相比,道光年間僧格林沁認買房屋117間,並對原房屋及新購買房屋進行了改建,與西部原府邸合成一起,構成了東中西整體的四進院組成的王府,以符合親王府制,王府的正殿仍在正院。
僧格林沁死後,這座王府由子孫繼承,其曾孫在清廷退位後,又任民國國會議員,後家道中落,王府東部除了一小部分自留外其餘賣給了西北軍,西部成為了後來的温泉中學,昔日顯赫的王府四分五裂,1954年原僧王府大部分院落又被煤炭部買下作為宿舍,到現在王府原貌已經看不出,但大約的規模還是能估算出來的。原王府正門外門旁有上馬石裝飾,分門別院都有抄手遊廊想通,內還配備槍架子,院內還有亭台水榭等琳琅佈置。2012年僧格林沁王府的復建工程啓動,在發掘工作結束後,復健工程的重建面積約4萬平米,使王府的原貌得以修復,整個工期計劃4年完成。
僧格林沁的兒子
伯彥訥謨是鐵帽子僧格林沁的兒子,出生於道光十六年,於光緒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去世,迎娶怡親王在垣長女郡主為妻,他的長子是出生於咸豐五年的那爾蘇,長孫是生於光緒十二年的阿穆爾靈圭。僧格林沁死後僧王府由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繼承,所以稱為伯王府,後由其孫阿穆爾靈圭所襲,又被稱為阿王府。
伯彥訥謨劇照
自從僧格林沁死後,僧王府裏的王爺就少有作為,大多時間都以養花鳥蟲草消遣時間,一般王府正院都會掛着很多鳥籠子,還會養一些貓狗等小動物,每到冬季都會到各處鬥蛐蛐,以此打發時間。有次那爾蘇隨伯彥訥謨進宮面見慈禧,慈禧一眼看中了那爾蘇並把他留在身邊,但皇宮人多眼雜謠言漸起,那爾蘇與慈禧太后感情逐漸升温,伯彥訥謨非常擔心此事暴露,家族會遭到滅頂之災,便借回鄉祭祖為名,將他帶到現在的法庫公主陵,命他吞金自殺。
那爾蘇遲遲不吞金,伯彥訥謨承諾會將王位傳給他的兒子,那爾蘇方才吞進而死,慈禧不相信那爾蘇會無故暴亡甚至派人查驗屍身,並懷疑是伯彥訥謨暗地做鬼。那爾蘇死後一年,強迫他吞金而死的伯彥訥謨離奇去世,野史中説是被慈禧所殺,慈禧用這種方式為那爾蘇報了仇。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死後葬於康平縣蓮花崗,陵園建築規模宏偉,始建於光緒十七年,但在1947年毀為平地。
僧格林沁後代
僧格林沁後代中第一代是他的兒子伯彥訥謨,但自從僧格林沁死後,僧王府裏的王爺就少有作為,大多時間都以養花鳥蟲草消遣時間。
僧王府舊照
僧格林沁後代中的第二代是僧格林沁的孫子那爾蘇,在僧格林沁喪期已滿的同治五年,清朝皇室就將同治帝皇叔年僅6歲的女兒指嫁給了尚且年幼的那爾蘇,這也是賜予為維護清朝統治捐軀的親王及其後裔的特殊獎勵,雖然此女在被指婚後的一個月去世,但還是為僧王家族後來的子孫留下了一些便利,一直到宣統帝退位,整個家族並沒有覆滅,依然在朝廷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僧格林沁後代裏比較有建樹的是阿穆爾靈圭,他是伯彥訥謨的孫子,1891年承襲親王,清朝時便擔任要職,到新政時期更是興辦新式學堂,並創辦了以“振興蒙古”為目的的蒙古實業公司,但因武昌起義整個國家時局動盪,資金嚴重虧空,實業公司遭破產宣告停業。到清帝退位後,又擔任過民國的國會議員,後家道逐漸衰落。阿穆爾靈圭死後,子孫承襲的僧王府也被控告繼而被分割的七零八落。僧格林沁後代中有因犯事被髮配到法庫守墓的白氏家族,兩百年來十多代人一直繼承祖業堅持守墓,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僧格林沁碑曾遭天災,馱碑的大龜及墓碑全部斷成了兩截,幸好當時的法庫縣長文物保護意識極強,堅持一定要修復還原,這才使代代守衞的僧格林沁碑得以保存下來。
僧格林沁之死
1865年5月18日,滿清世襲郡王爵僧格林沁被捻軍設計,在高樓寨陷入重圍,五月十八日夜,曾格林沁冒死突圍,在吳家店被捻軍誅殺,終年55歲,令朝野上下一片震驚,此次事件便是著名的曾格林沁之死事件。
咸豐帝畫像
在滿清順治期間曾有八旗和綠營軍事制度,八旗主力是滿清的優勢也是最後的鐵拳,但在嘉慶之後,雖然國家軍事體系沒有太大變化但呈現非常明顯的衰落。僧格林沁之死前期天平天國興起,隨之而來的捻軍也異軍突起,咸豐皇帝大力號召民間組織團練,這也是促使後來湘軍興起併成為滿清武裝主力的主要原因,1953年太平天國定都後進行了北伐,捻軍隨即在北方傳播開,在這期間僧格林沁掌握了對付捻軍的武裝主力八旗,隨後全殲太平天國北伐軍,大敗捻軍,但捻軍是流竄方式作戰,僧格林沁漸漸在消耗戰中輕敵,終於在率領不多兵力的情況下被捻軍設計而被誅殺,一代名將戰死馬下。
僧格林沁之死令八旗失去了主帥,戰鬥力也大不如前,湘軍成為了滿清武裝力量的主力,滿清勢力大減,漢人控制滿清軍事的結局已經註定,也為滿清最終垮台埋下伏筆。由這可見150年前這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導致的歷史結果十分嚴重,太平天國被打敗之際,捻軍的覆滅已經是定局,但如果僧格林沁活着,八旗仍是滿清的武裝主力,而後的歷史便沒人能猜測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