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於孩子的培養,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最後的文憑。要求孩子學習的目的,要進一所好學校,找一個好工作。家長的這種意識形態時不時影響着孩子,再加上社會里急躁的惡性競爭氛圍,導致很多學生不能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習,只是將學習當成了一個工具。
如果有學生能在某學科發現自己的興趣,那這些學生十分幸運,因為學習對於他來説是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但很多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只能是重複着家長給自己灌輸的觀念,逼迫自己好好學習。這樣一來,大部分學生都爭先恐後跨過大學錄取那道坎,可一旦到達大學,沒有了目標後,就陷入了丟失人生目標的茫然感裏。
先前的我也是憎惡着學校教授的知識。覺得背誦教材裏優秀文章和古文,就是一個很沒有必要的事,當只覺得寫書人太可惡了。但經歷了很多之後,發現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竟然包含着教材編著者的如此苦心。
傳承千年的詩詞經典,之所以能有頑強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其中精妙的結構邏輯,詮釋的真理。這些知識足夠啓發學子,能讓學生在遭遇相似人生問題時,借鑑先人的智慧。喪失信心時,想起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脱;發愁時,想起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較於李煜身為當權者卻被囚禁,發覺自己愁的只是很小的事情,心情也就能舒緩了
教材編纂者不僅將古人優美的修辭手法和人生的哲思智慧編入教材裏,還將青春期孩子懵懂的愛情編寫在書裏,為大家提供參考。現在很多年輕人遭遇的情感挫折,在書裏都有提到。《詩經》裏“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告訴大家不要只沉溺在感情裏。《孔雀東南飛》兩個相愛的人共同自殺的悲劇,告訴我們面對愛情時,要將家庭因素考慮在其中,盲目陷入愛情,不懂得變通,結局十分慘烈。
現在想想,自己當時真的無知,為什麼沒有珍惜那些學習的時光,只是應付學校的要求,考試過後便將所有經典全都忘記了。要説語文帶給我們的是啓發,其他學科則是為我們打開探索奇幻世界的大門。
看似枯燥的數學,可以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買賣東西,貨品輕點,方案設計,高精尖技術的落地等等等,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科技創新,數學都為此貢獻了很多。如果不重視數學,我們很可能會像國外超市收銀員那樣,東西6塊給11塊,不懂找一個整的5塊,只會退回你那多給的1塊,再給你4塊。
文科的生物揭開了不論是人還是動植物的生長奧秘,地理則總結出全球不同的經緯度,卻存在不同的氣候。古代對於一些日月食、海市蜃樓等現象的迷信,被推證出實際形成的情況。物理為探究宇宙貢獻着研究力,化學為材料的研發、物質的分類提供強大的保障。九年義務教育看似是桎梏,其實都可成為我們探索世界精妙的助力。
造成九年義務教育被低估的,不只是學生的主觀責任,更重要的是家庭學校帶給學生的思考。希望新生的一代又一代能夠對世界有好奇心,探究心,而不是被學業壓力拖成一個沒有情緒的做題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