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人物大禹是誰 大禹是哪裏人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大禹是誰

大禹,之前並不叫大禹,他叫姒文命,是因為治水有功才被人們尊稱為大禹。

大禹像

相傳他是帝顓頊的孫子,父親是鯀,曾因為在堯手下治水失敗而被殺,母親是莘氏女修己。舜即位後,因為治水有功,被推舉為繼承人。關於大禹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他在治水期間,三次路過家門而沒有進去吧。那麼他的生平呢?

在堯舜時代,帝王的確立方式是禪讓的,所以在舜死後,已經通過上天認證的大禹本該順應天命,但是他卻避居陽城,想要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然而天下的諸侯卻並不買賬,依舊去朝見他。所謂“得民心者的天下”,有了天下人民的擁戴,禹的繼位便順理成章了。他繼位後,在安邑建立了都城,定國號為夏。並且把丹朱分封給了唐,商均分封給了虞。重新改定了歷日,把建寅之月定為了正月,同時又把天下所有的銅都收繳了上來,鑄成了九鼎,作為天下共主的象徵。

當上天子的禹認為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於是他廣納賢士,認真聽取他人的建議,是一代賢帝,最顯著的功績,就是治水和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

可以説,大禹之所以能當上帝王,是因為他的治水之功,和他心懷天下的胸襟,而他當上帝王之後確實也沒有讓百姓失望,他一心為民,做了很多有利於百姓的決策。個人認為,堯舜禹時期的帝位禪讓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選拔明君的。

大禹是哪裏人

一個人的出生地跟他生活的地方不同時,對於這個人是哪裏人要怎麼定論呢?比如現在的美籍華人等,也就是説你在哪裏出生,户口落在哪裏,一般你就是哪裏人。

大禹雕塑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我國是在秦朝開始實行郡縣制的,行省制度則是在元代才確立起來的。在此之前,又要怎麼知道一個人是哪裏人呢,比如我們今天要説的大禹。

要確定一個人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可以通過有關文獻的記載,在我國,每個朝代都是有史官的,但是史官的記載也不能全信,因為人是有主觀情感的,同時也會因為某些原因而將一個人的存在抹殺,所以還要通過考古。史料跟考古資料的結合得出的結論一般可信度比較高。

有關大禹的記載史料很多,《孟子》、《史記》、《吳越春秋》、《水經注》、《蜀本記》等中都有提到大禹是羌族人,出生地在的古代汶山廣柔縣石紐鄉。但是通過近近代學者的考察,卻認為大禹的出生在汶川縣綿池鎮刳兒坪,民國時期編撰的《大禹志》中也支持這一觀點。另外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研究,又有人提出了新的意見,他們認為禹的故鄉為現四川省綿陽市附近。

總之關於大禹是哪裏人,存在着很大的爭議,而在眾説法中,比較靠譜的説法是,大禹原名叫姒文命,是古塗山氏國人,也就是現在的今安徽懷遠人。其出生地是在鄭州登封嵩山的附近。如果你想要一個肯定的説法,那麼只有等待着考古的進一步發掘了。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

那時候的我們或是在爸媽那裏,也有可能是小夥伴的不完整敍述中,或多或少都聽過大禹這個人,最不濟在開始上歷史課的時候,老師也有講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吧!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像

那個一心為民,有着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是多麼的值得我們學習。相傳大禹的父親是鯀,堯在位時任用他來治水,但是他採取的是最傳統的方法——“堵”,歷時九年都沒有解決水患,然後被堯在羽山斬殺了。但是殺了鯀並不能解決水患啊,還是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不然百姓是無法生存的。所以舜即位後,啓用了大禹來治水。

大禹在治水的時候,總結了自己的父親失敗的經驗,認為光靠“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於是他決定採用“疏”的方法。不得不説大禹是聰明的,通過他的方法,水患減少了很多,他曾將東海的水引人蠻荒之地,開山導流,將荒地變為良田,造福了一方的百姓。他在結婚四天後就又將精力投入到了治水中去,這一走就是十三年。據記載,在他離家的十三年間,他曾經有三次路過自己的家,但是因為公事繁忙而一步也沒有踏入過,就連自己的兒子出生也沒有顧得上看一眼。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故事會被人們世代相傳的原因。

大禹之所以能被歷史記住這麼久,不僅僅是因為他給後世留下了治水的方法,更是因為他一心為民的心意。


 

大禹的兒子

大禹的兒子是啓,在大禹死後啓奪取了政權,破壞了堯舜禹的禪讓制度,成為開啓中國幾千年世襲制度序幕的第一人。所以,啓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第一個帝王。

啓像

而啓之所以能稱帝,其實和大禹也分不開關係。在大禹晚年的時候,因為治水有功而大大提高了部落首領的威信。從那時候起,他就已經從部落首領變成名副其實的國王了。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啓後來的稱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啓勵精圖治,算是上古時期頗有作為的君主。他通過武力取得既有政權,建都安邑,自然會有一些部落對他的領袖地位口服心不服。尤其是那些自己擁有雄厚實力,同時對權力有覬覦之心的部落首領。其中有扈氏就是一個著名的代表,首先公然表示了不服。這就導致了激烈的啓伐有扈的甘之戰。

有扈氏是當時一個強大的部落,大禹時代就討伐過它,但是一直沒有把它消滅。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他們之間的戰爭就是一場權力之爭。而啓討伐有扈氏也可以稱得上是禹伐有扈的延續,目的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啓和有扈氏的實力在伯仲之間,是強強相遇。狹路相逢勇者勝,經過長期的角逐,啓終於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來之不易。

到了晚年,啓的幾個兒子爭權奪利,骨肉相殘,爆發了武觀之亂,這可以説是啓給他們開了一個頭。最後,啓因為荒淫無度而病死。

大禹的父親

大禹是我國夏朝的首位帝王,因治水有功,舜禪讓帝位給大禹,有説法是舜把帝王之位傳給兒子,但當時的諸侯國都不擁護舜之子,而擁戴禹。大禹的父親是鯀,歷史記載鯀也是負責治理黃河水患,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被鯀賜死。

大禹雕塑

鯀是黃帝的後代,被堯封地在崇地,所以也被叫做崇伯鯀、崇伯。上古時候,人們都是依黃河而居,每年到黃河發大水的季節,都會害死很多人,當時的帝王舜找人去治理,眾人推薦鯀,可見鯀是很有才能的人。鯀接受舜的命令去治理黃河,由於沒有經驗,他採用障水法,意思就是在岸邊修建河堤,剛開始還有成效,後來洪水越來越猛,不斷湧向修高的河堤,最後堤壩倒塌,水勢更猛,淹死更多的人,更多的莊稼被毀。

鯀的障水法給自己帶了殺身之禍,被舜賜死,鯀的兒子大禹繼續治水,有鯀的失敗在先,禹採用和父親相反的治水之法——疏導之法,歷時十三年,終於治理好黃河水患,禹也因此成為帝王,治水之功有鯀的一部分,成就帝王也有鯀的原因。

關於鯀的身世,除了是出生貴族以外,還有豐富的色彩神話,傳説鯀是天上的神,偷偷跑到人間,走的時候還帶着天庭的寶物,鯀治水的時候就是靠寶物幫忙,就在快要成功的時候,被天庭發現,天庭派火神到人間殺死鯀,還收走了寶物。這也是治水失敗的原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34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古人物大禹是誰 大禹是哪裏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