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之亂為何會發生 王敦既下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王敦之亂
王敦之亂爆發東晉初年,歷時兩年,王敦與他的堂弟曾經一起幫助晉元帝在江南建立威望。王敦掌握軍事大權,而王導主要掌管朝中的一些事物。晉元帝希望減弱琅琊王氏的影響力,提拔了一些其他世家子弟,這些世家子弟要求皇帝削弱王敦。
王敦圖像
王敦知道後給他們寫了一封信希望與他們修好,但被不客氣地拒絕了,皇帝為了防備他,還假意借防備北方的名頭讓那些新就任的官員領兵,種種行為都激怒了王敦,決意起兵反抗。
王敦逼近京城,皇帝親自準備迎戰。但他的部下認為都城沒這麼容易攻克,建議先攻石頭城。它是一處離京城不遠的軍事要塞。石頭城的守軍逃走,很快就被王敦攻下了。皇帝又命令數個將領一起率兵攻打石頭城但失敗了。京城的大部分官員都逃走了,皇帝只好向王敦求和,他被逼給王敦加官進爵。王敦不久後回到武昌,整個朝堂都被他遙控掌握,不僅四方的朝貢進了他的府第,他還把自己的人都任命為重要官員。王敦病重,晉室反擊的機會來了,任命王敦堂弟為大督軍討伐王敦,皇帝和大督軍都假稱王敦已經病逝,這讓己方士氣大增。晉軍隊全力進攻,終於打敗了王敦,攻進城的時候,王敦已經病死了,但他的屍體被人們拉到大庭廣眾。人們焚燬了他的衣服並把屍體擺成下跪的模樣,一刀砍下了他的頭顱把它掛在了城門口,至此王敦之亂結束。
晉王室所有的心力都在應付王敦之亂,沒有力量去考慮北方的侵犯,這導致北國奪取了東晉北邊的大片土地。而平定王敦之亂的有功之臣,實力也逐漸強大,成為了第二個王敦。
王敦既下
王敦既下,意思是王敦順江而下。這句話選自《温嶠不屈》。這篇文章講得是王敦打着清君側的名義發起反叛,打算廢立太子而沒有成功的故事。王敦順着長江一路打到長江口,把軍隊駐紮在了石頭城。
王敦圖像
太子很有威望,也很有能力。王敦想要廢了他,選個容易控制的人當太子。可是廢立太子需要名正言順,王敦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來可以給太子安一個不孝的罪名。在賓朋滿坐的時候,他開始對太子發難,歷數了太子種種不孝的行為。他為了增加可信度,還不忘添一句這是温嶠説的。温嶠本來是太子的親兵,後來跟隨了王敦當官。過了一會兒,温大人來了,王敦端起架子威嚴地問皇太子為人怎麼樣。温嶠説他身份卑微,不敢隨意地説皇太子。王敦釋放了殺氣,想要讓温嶠屈服,他再一次地問皇太子的為人。這回温嶠沒有打馬虎眼,誠懇地説皇太子深謀遠慮,不是像他這樣的人可以隨意猜測的。皇太子很有禮貌,也很孝順,所有的事情做得都是有禮有節。
王敦氣得肺都炸了,可是人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説出來的,自己已經無法做出改變了。後來皇太子順利地當上了皇帝,消滅了叛軍,保全了晉室。
王敦在這件事上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是如果想要給太子安罪名,也應該找個靠譜點的。太子本就是個孝順的兒子,他的表現所有人都看在眼裏,説他不孝不是赤裸裸地告訴別人自己是造謠的。第二個錯誤是不應該找温嶠來佐證他的謊言。如果想要找同謀,應該跟人家事先作好溝通,也不應該找正義的人。温嶠正直勇敢,不向惡勢力低頭,王敦到底是怎麼想的,才會選擇他來配合自己的謊言。 如果世上多一點温嶠這樣的人,那些陰謀家們是不是不會睜着眼睛説瞎話?
司馬睿 王敦
司馬睿是東晉的開國皇帝,而王敦是幫助他建立東晉的有功之臣。既然有功就必有勢力,有勢力就必定與皇帝有瓜葛,有鬥爭。
王敦像
根據歷史的記載,司馬睿並非是皇族的司馬氏,而是王室的司馬氏,他的家族是王室之族,他的父親是琅邪王,因為是不激進的王室,所以,就軍事和其他方面來説,司馬睿都是沒有什麼勢力的。他之所以能夠建立東晉,是因為他依靠了王導和王敦的勢力。
在東晉建立時,司馬睿因為王氏的功勞,重用了王導和王敦。當時,司馬睿剛剛上任,自然會有各種不同意的聲音,也會有各種戰亂,例如,當時的江州刺史就不想聽從司馬睿的命令,於是,司馬睿就派王敦去幫他討伐江州刺史,另外,還有其他的大小戰亂,也都是派王敦幫他平復的。但是,王敦與王導不同,他是屬於有野心的人。所以,隨着王敦平復的地方變多,他就開始在每個地方開始培養屬於自己的勢力,自己任命官員等。最後,他幾乎是統治了長江中游一帶地區。
對於君王來説,大臣權利特別大,就是個威脅。所以,當司馬睿發現王敦權勢已經如此大的時候,他就開始害怕了,怕他謀反,於是,他開始重用其他姓氏的人,以便壓制一下王氏的權力。後來他還以打北方的名義去防王敦,這樣反而激怒了王敦,所以,王敦開始發起了謀反之戰。最終,是以司馬睿求和結束了這場叛亂。
王敦 王羲之
王敦是王獻之的族叔。 王敦當時是東晉的大將軍,掌握重兵。 在朝堂上,王敦的強勢作風引起了皇帝的不滿。皇帝漸漸疏遠了王氏家族。王敦很不甘心,自己當初為司馬家付出了這麼多的心血,結果卻要遭受猜忌。
王羲之畫像
他開始在荊州訓練兵馬,為發動政變做準備。在王敦的眼裏,除了軍政大事外能讓他上心的就只有他的侄兒王羲之了。一次,王羲之在王敦那兒玩得有些遲了,就不願回家了。王敦就讓他睡在自己的屋裏。
第二天的凌晨,王敦的謀士找他來商量 有關政變的計劃。迷迷糊糊的王敦與他的謀士一起梳理細節,完善計劃的不足。談到興起,王敦才想起自己的侄兒還睡在屋裏。謀士一聽,這還得了。政變能牽扯到的人太多了,不能有絲毫的泄露。 他建議王敦殺掉他的侄兒。在裏屋早就醒了的王羲之,一聽自己要被殺死了,急得腦門上冒出冷汗。他靈機一動,決定裝成熟睡的樣子表示自己沒有聽到他們的談話。
他拼命地回憶熟睡的樣子。手腳該放在什麼位置?表情又是怎樣的?王羲之狂吐口水,粘得牀單上到處都是。王敦拿着刀無奈地掀起牀簾,看見侄子這副樣子立刻笑了。對謀士説,“不用殺羲之了。你看他睡得多熟。”口水就這樣救了王羲之一命。逃過鬼門關的羲之醉心書法,成為了一代大書法家。他所創造出來的書法藝術被後人推崇。
王敦擊鼓
王敦出自世家,按理説應該是貴公子做派。記得有個大臣見到王家子弟後,逢人就説王家滿是珠玉,從這句話就可以想象王氏子弟的光芒了。可是王敦是個家族另類,在他年少的時候就有鄉巴佬的外號,而且他説話帶着口音,因此常常遭到眾人的嘲笑。
王敦畫像
其實王敦的樣貌很好,但他的眼睛長得太兇了,不討人的喜歡。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個性豪爽,不拘小節,在崇尚清淡的東晉上流人物看來王敦過於粗俗了。
有一次,皇帝舉辦了宴會,邀請了城內所有的青年才俊。眾人在皇帝面前都高聲談論詩詞藝術,説上幾句文雅的詞,只有王敦一言不發,臉上還露出了嫌棄的表情。這個樣子沒有逃過大家的眼睛,大家就想了,你一個鄉巴佬也敢看不起我們,看看你有什麼本事。他們懇請皇上讓王敦來談談藝術,本意是想刁難一下王敦。王敦説他只會擊鼓。鼓架被僕人抬了上來,王敦捲起袖子就上。他很有樂感,敲得很有節奏也很大聲,一時之間宮殿裏的人彷彿覺得自己正在戰場上陣殺敵,心中湧現了一股慷慨豪邁之情。人們這時看擊鼓的王敦,覺得他風流倜儻,一時之間竟把在場所有的男兒都比了下去。在經過這次宴會後,王敦漸漸得到了眾人的傾慕。人們都讚歎他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後來當人們稱讚別的名士意氣風發時,看過王敦擊鼓的人就會説,你是沒看過王大將軍的風采啊。王敦也因此成為了東晉名士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