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清初,中原朝廷出現了不少降臣,他們紛紛倒向清朝,直接導致改朝換代。然而,並非每一個人都全無氣節,其中有一位書生,自始至終都是堅定的抵抗派,最終也以行動詮釋了不屈服的精神。他臨死之前,只提出一個要求,令人感動。百年後,他更是受到曾經敵人的盛讚。
這個人叫做黃道周,從小就是神童,14歲就有“閩海才子”的美譽。他縱橫天下,學問為人敬仰,一直卻不願意做官,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而是隱居於漳浦縣城教書。
直到三十八歲的時候,他終於出山應考,一舉得中。因為學問太大,先後在天啓、崇禎兩朝擔任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關於他涉及領域之寬,學問研究之深,此處實在難以一一説遍,只能引用《明史》中的一句評價:學貫古今,所至學者雲集。
然而,黃道周更令人稱道的不是他的學問,而是他錚錚鐵骨的氣節。在崇禎朝,因為袁崇煥的關係,原大學士錢龍錫被牽連而定為死罪。朝中大臣沒有一個敢出來求情,生怕惹怒了崇禎。
只有黃道周敢站出來,為錢龍錫伸冤。不僅如此,他還直接指出崇禎“今殺累輔,徒有損於國”。崇禎自然暴怒,讓他解釋。黃道周將事情原委曲直一一説來,並強調自己是憑良心直言,是為了國家、人心、社稷着想。(為國體、邊計、士氣、人心留此一段實話)
崇禎視大臣如草芥,自然不肯輕易罷手,他將黃道周連貶三級。可是黃道周毫不退步,他以當年袁可立向萬曆進言而屢次貶謫為榜樣,再三上疏。黃道周説的很有根據,他替錢龍錫開脱,並不為袁崇煥辯護,要將兩人區分對待。
也就是因為他的據理力爭,錢龍錫終於獲釋,但黃道周也因為得罪了崇禎而被罷官。四年之後,因朝中正直大臣日漸稀少,才又官復原職,再次啓用。
不過,這一次為官,黃道周卻鬧出了更大的動靜。當時,明朝外有女真,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實在疲於應付。兵部尚書楊嗣昌等人建議與清廷議和,先解決內憂,再平外患。
黃道周卻堅決不同意,他指責楊嗣昌喪權辱國,表示應該勵精圖治,將內憂和外患同時平滅。
崇禎也心力交瘁,只是礙於祖訓和大明的臉面,不敢答應和談,但內心是偏袒楊嗣昌的。他見黃道周將楊嗣昌罵得體無完膚,啞口無言,不由大怒説:“你一生的學問,就只靠這張奸佞的嘴!”(一生學問只辦得一張佞口)
黃道周聽聞這句話,也顧不得君臣體統,直接説崇禎忠邪不分,拿什麼治理天下?最後,黃道周説出了一句崇禎無法反駁的話:
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辯。臣在君父之前獨獨敢言為佞,豈在君父之前讒謅面諛者為忠乎?
這場辯論之後,明朝無人敢談議和的事,也許錯過了一次挽救大明的機會。黃道周被崇禎恨死了,被連貶六級,調任江西按察司照磨。以後有人曾經舉薦他,崇禎將舉薦的人直接發配充軍。
明朝滅亡之後,黃道周效力過弘光政權,弘光滅亡後,他又回到福建,進入隆武帝內閣。隆武帝是南明中比較奮發的帝王,任命黃道周為吏部和兵部尚書。
但是,隆武帝內有鄭芝龍的操控,外有魯王政權的桎梏,很難施展抱負。為了打開局面,無兵又無權的黃道周毅然變賣了所有家產,組織了鄉團,北上抗清。他出發之前,夫人蔡氏感嘆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在那個時候,明朝的正規軍尚且節節敗退,不堪一擊,黃道周組織的散兵遊勇又怎麼能阻擋如狼似虎的八旗軍?他很快被打敗,而且被俘虜了。
清軍派出洪承疇勸他投降,他自比史可法,堅定拒絕。他在獄中,不食清朝的食物,絕食十二天,最後等來了清廷處決的命令。
得知這個消息,他的老僕人痛哭流涕,然而黃道周卻安慰他説:“我為正義而死,這是盡忠,你有什麼好哀痛的?”
在刑場的路上,他走到東華門時停住了腳步,説道:“這裏離高皇帝的陵墓比較近,我就在這裏死,不用到別的地方了。”臨行之時,他大呼:“天下豈有畏死黃道周哉?”
據説,他被砍頭後,身體仍然久久不願意倒下。也許,他沒有更開闊的視野,也許他沒有能力力挽狂瀾,但他燃燒了自己的身體,演繹了中華民族最強大的氣節。
差不多百年後,乾隆在位時,那些為清朝入主中原而盡心盡力的降臣們,紛紛被寫進《貳臣錄》,遺臭萬年。而黃道周,卻被乾隆讚不絕口,諡“忠端”,並誇他“不愧一代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