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望洞庭 劉禹錫是什麼地方的人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劉禹錫 望洞庭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裏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劉禹錫是什麼地方的人

洞庭湖

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南荒,在一次秋天去洞庭湖的時候著寫的。

首先,“光秋月兩相和”描繪出秋天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灑在洞庭湖上,湖水和月光交相呼應,更加的襯托出環境的安寧,縹緲。“潭面無風鏡未磨”則是形容湖面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和第一句相照應,突出洞庭湖風平浪靜。同時,也描繪了秋夜的洞庭湖的美景。彷彿使大家身臨其境。後兩句“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則是將視野放大畫面之外,從整體的角度來寫,在皓月相照之下,洞庭湖山山水水更加的融合,渾然一體,就像是銀盤子裏面盛放着點點青螺,相互映襯,相得益彰。這句話,色彩描寫的豐富,使人畫面感增強,另外,劉禹錫從整體來描寫洞庭湖,也不僅突出洞庭湖景色優美,同時也能夠表達自己的不凡氣度。

洞庭湖是湖南嶽陽的名勝,由於洞庭湖自身的風景實在是優美,所以,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們喜愛的地方,李白就曾説過:“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可以説,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搖籃,在歷史的長河裏,留下許多名勝古蹟。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劉禹錫望洞庭 劉禹錫是什麼地方的人

西塞山懷古

這是一首懷古傷今詩,是劉禹錫的作品。

整首詩的翻譯如下:“王睿開着戰船從益州出發,這時候金陵東吳的王氣便黯然消逝。上千斤重的鐵索一起沉入海底,一片投降的旗子便掛在石頭城上。人生吶,能有幾回感傷的往事呢,大山的形狀依舊沒有改變,還是枕靠在長江之上。從今往後便會一統天下,破舊的堡壘更顯的荒涼蕭瑟”。

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做夔州刺史前往和州做刺史,路徑西塞山,看到了西塞山的景象,並且借景抒情,一方面感傷古代的淒涼,另一方面特意記下此事,表達自己的一些情感。劉禹錫主要通過這首詩講述了在金陵城建立都城的幾個年代的興盛衰敗,不僅希望有人能夠有所關注,更希望有人、相關人員能夠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借古諷今,語言繁略得當,直白精簡,表達了劉禹錫自己對國家的忠心。

劉禹錫是什麼家

提到劉禹錫,我們往往都會想到,他是那個能夠寫出“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的有靈性的詩人,或者是那個發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文人騷客。不管怎樣,劉禹錫在我們眼中,更多的是一位文學家,詩人。殊不知,其實劉禹錫也是一位政治家。

劉禹錫望洞庭 劉禹錫是什麼地方的人

劉禹錫像

劉禹錫像劉禹錫,七七一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出身於文學世家,家中都是文人儒士,崇尚儒家文學,劉禹錫從小便受儒家文學的影響,整個人的思想都是偏儒家的。所以,劉禹錫在朝為官,遇到永貞革新的時候,便大力的支持。

所以,劉禹錫與柳宗元都是王叔文派,支持革新,能夠為百姓着想。雖説,最後革新失敗,劉禹錫被貶,但是劉禹錫還是微笑面對生活,並且保持自己的堅持,在自己創作的詩篇散文中,便隨處可見有種嘲諷權臣的感覺。除此之外,劉禹錫還是一位散文家,劉禹錫也創作了不少的散文,《陋室銘》便是其中最經典的一首,這篇散文,簡單精煉,語言優美,風格爽快清新,是後人傳唱的典範。劉禹錫還被後人稱為“詩豪”,白居易還曾評價為“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同時劉禹錫還和柳宗元共稱為“劉柳”。


 

庭竹 劉禹錫

《庭竹》——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庭竹

這是劉禹錫寫的一篇無言絕句。

劉禹錫,字夢得,號廬山人,又稱“劉賓客”、“劉夢得”洛陽人,早年間支持革新,和王叔文、柳宗元一派支持永貞革新,但是革新失敗後,便被貶,劉禹錫本身性格剛毅,面對被貶後的生活,還是積極樂觀,向上。所以,劉禹錫寫的詩大多都是豪氣風爽,精煉含蓄,能夠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獨到的見解。被白居易成為“詩豪”。這首詩,便是用清新自然的語句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感悟。

首先,這首詩是描寫竹子的,前兩句寫出竹子的環境,雖然環境不是很美好,但是仍然擋不住竹子自身的高潔,清高。竹子的枝節高高挺立,就像君子之風,沒有能困住他的地方,所以,竹子的清高自立也是隨處都能展現的。

這首詩也是以“竹子”自比,將竹子比作自己,不僅讚美了竹子的清高之情,也暗指自己也是清高獨立的,不管在哪裏都不會改變的。這可能也是劉禹錫自己內心的獨白。

劉禹錫的代表作

劉禹錫是眾人眼中的“詩豪”,是後人眼中的“太陽神”,是大家眼中的“革新者”,其實,總的來説,劉禹錫在唐朝這個文化藝術橫行的年代,能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卻以上這些,更多的還是,劉禹錫有自己的作品。

劉禹錫像

劉禹錫是唐朝中期的文學家,政治家,革新家。他的古詩詩風積極向上,總是在向我們傳遞正能量,不管是被貶或者在朝為官,總是能以樂觀開朗,風趣清新的感覺來向我們展示其作品的優秀。那麼,劉禹錫都有那些作品呢?

其實,總共來説,劉禹錫共有七百二十二首古詩,其中包括很多重名的,但是寫過不同風格的古詩。並且,對於劉禹錫來説,著名的就是那麼幾首,並且能夠流傳下來,知道現在我們都還能夠朗朗上口。其中就包括:《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另外,還有很多清新的風格,比如説《堤上行》、《蹋歌詞》,更有人評論説是:“書禹錫本傳,稱為彭城人,蓋舉郡望,實則中山無極人,是編亦名中山集,蓋以是也。”可見劉禹錫的作品還是很常見的。

劉禹錫的創作風格可能更多的和劉禹錫的經歷有關,從小出生在文學史家,所以耳濡目染,內心深處有着文人獨特的堅持,很剛強,並且能夠以理服天下,並且,面對被貶的生活,更是能夠積極樂觀,沒有消極,沒有頹廢,反而能夠堅持自己的夢想,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庭竹劉禹錫

《庭竹》——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劉禹錫《再遊玄都觀》

這首詩簡短明瞭,但是寓意深刻,可以從詩的前兩句瞭解到,劉禹錫描寫的這個竹子生長環境可能不是特別的美好,經常是風吹雨搖的,但是詩的後兩句立馬就説,竹子的直節仍然是挺立的,就像君子一樣,不會因為地方的改變而發生自己本質的變化,所以説,很明顯的能夠感覺到這是劉禹錫在表明自己的看點法,一方面説明自己有一段時間生活環境確實不是很理想,外界的干擾很多,但是,不管怎麼樣,都改變不了我對夢想的堅持,我仍然可以像君子一樣傲然挺立。

為什麼劉禹錫會有這樣的感慨?這就要從劉禹錫參加永貞革新開始了。劉禹錫在參政之後,接觸到王叔文派的永貞革新,便和柳宗元一起積極的支持革新,但是最後革新失敗,劉禹錫也作為革新的主力軍被貶到朗州,在朗州一呆就是十年,在這十年中,劉禹錫也經常受到當地官員的排擠刁難,但是不管怎樣,都低不了劉禹錫對夢想的堅持,對理想的認知。後來即使被召回,但是也都因為劉禹錫自己能夠直接的表達內心的感受,敢於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並且,更多的時候在傳遞正能量,所以劉禹錫先後被貶了3次,最後才得以返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30 字。

轉載請註明: 劉禹錫望洞庭 劉禹錫是什麼地方的人 - 楠木軒